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郭金花  陈鑫 《创新科技》2021,21(11):75-84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驱动.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呈现逐渐增强趋势.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是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技术红利主要来源于科技人才集聚促进了自主研发,进而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技术模仿的负向中介效应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红利主要来源于科技人才集聚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最后,为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集聚红利,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探索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对增强中国科技实力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现状、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科技人才集聚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的框架.提出集聚全球科技人才、打造世界科技人才高地、注重全社会科技人才工作内容的关联性、定制不同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动态化策略等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和人才创新活力培养机制的现状,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由“政”“产用创”“研学”组成的面向2035年激发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培养机制模型。提出健全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与弹性激励机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增设人才培养相关基金奖项,落实人才减负松绑;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等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环境是影响企业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空气质量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区域环境要素,其如何影响企业人才的集聚是一个需要检验的重要命题。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从微观层面系统考察了空气质量对企业人才集聚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对此的调节作用。空气质量可以通过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企业成本的三重传导机制对企业人才集聚产生影响。研究发现:(1)空气质量与企业人才集聚呈正相关关系,即空气质量越好,企业越能吸引更多的人才;(2)企业规模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规模越大,空气质量对企业人才集聚的正向作用越弱;(3)进一步地,将城市分为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两组后发现,在一线城市中,空气质量与企业人才集聚的回归系数为负,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而在非一线城市中,空气质量与企业人才集聚显著正相关;(4)将人才学历水平分为高学历和非高学历两组后发现,在高学历组中,空气质量与企业人才集聚显著正相关,在非高学历组中,空气质量与企业人才集聚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影响企业人才集聚因素的相关实证分析,也为政府与企业制定相关环境和人才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宁波市统计资料为依据,实证了行业人才集聚度与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宁波市的行业人才集聚度提高了对行业的贡献率,但是,人才集聚度还不高,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不同种类和层次的人才组合效应还没有显现。因此,笔者提出有关部门要加快宁波市行业人才集聚形成集聚效应,要重视保持各方面人才的合理比例产生组合效应,从而促使宁波市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祖鹰  石艳红 《科技信息》2010,(16):173-173
高职院校人才集聚环境的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人才集聚环境在高职院校创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才集聚环境的初步研究,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着重指出人才问题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新的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应更多地关注人才集聚和人才激励问题。阐述人才集聚环境的理论基础、人才与环境的辨证关系、人才集聚是人才的客观要求等,初步提出了创建高职院校人才集聚环境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研究》2017,(1):91-94
高端人才的流动与集聚对于全球高端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影响全球高端人才流动和集聚的关键因素,通过现有的条件来分析高端人才的集聚与流动现象趋势,并据此来研究与分析我国相关方面的政策来提升高端人才的集聚。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5—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科技人才集聚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工资水平、生活环境和科研投入等因素是我国科技人才集聚的主要动因,这对我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吸引科技人才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立足科技人才集聚度影响因素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与科技人才集聚度相关性,探索企业家社会责任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对科技人才的影响度。以熵权法确定基础设施投资指标权重,运用stata16.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家发挥社会责任,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促进环境改善,有利于提高科技人才集聚度;企业家社会责任在基础设施投资与科技人才集聚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提出了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发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集聚,人才集聚离不开人才所处环境和人才所占有资源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概括为人才拥有的社会资本。利用系统动力学思想,将社会资本的内涵——信任、网络和规范对人才集聚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画出二者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社会资本促进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圳不仅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深圳承担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而集聚科技人才资源是建立深圳创新型城市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拓宽吸引科技人才创业区域集聚的途径,是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综合评价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呈现高端人才集聚能力日益加强,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等发展态势。通过与沪苏浙比较,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培育高端人才能力、科技人才的优质科技成果、双一流大学发展等方面还有差距。同时还存在高端创新型人才仍较缺乏、性别歧视现象、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从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和政策环境,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评价新机制等多个维度提升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能力,推进安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目前所拥有的6.17万名高新技术人才,创造了几乎占去全省“半壁江山”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5.
王林 《安徽科技》2011,(3):18-19
近年来,天长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立良好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创新机制,科技人才比例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人才5159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32%.拥有初级以上职称347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科技人才总量的20.98%、中青年人才占76.71%、企业人才占8%。科技人才队伍提升了全市自主创新水平,推进了天长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技》2007,(5):F0004-F000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经研究决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共青团浙江省委共同主办,《今日科技》杂志社承办“2007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推选表彰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推选、表彰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树立标兵和模范,引导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及继续深化入世后的适应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国民经济体系的开放度日益提高,多年来渐趋边缘化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战略关注.人力资本的积累效果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内生增长能力的培育,更是中部地区能否早日崛起的关键.因此,及时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竞争与集聚战略成为中部崛起的第一要务.根据第1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4次、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揭示了中部地区人才现状和人才流失动态,深层分析了中部人才外流的症结及制度缺陷,最后提出了中部人才集聚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及继续深化入世后的适应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国民经济体系的开放度日益提高,多年来渐趋边缘化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战略关注.人力资本的积累效果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内生增长能力的培育,更是中部地区能否早日崛起的关键.因此,及时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竞争与集聚战略成为中部崛起的第一要务.根据第1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4次、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揭示了中部地区人才现状和人才流失动态,深层分析了中部人才外流的症结及制度缺陷,最后提出了中部人才集聚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高校自主科技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对高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系列激励措施,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使得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威 《安徽科技》2011,(12):28-30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能够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创造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更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