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的渊源不同,走向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特色。本文通过对西方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阐明艺术的明晰美是西方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根源于西方文化的理论特色———明晰。  相似文献   

3.
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研究期待拓宽视野和运用新方法。本文摆脱了将中西方艺术作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系统来加以介绍的模式,用新的视角审视中西艺术创作的思维特点,着重论述了中西艺术审美文化特征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交往的日益频繁 ,为东西方音乐发展提供了相互借鉴的机遇。自古以来 ,西方音乐就受到东方音乐思想的渗透。 17、18世纪以来 ,欧洲艺术在充分吸取了欧洲各民族文化养分之后向遥远的亚洲文化再次寻求新的生命灌注。但欧洲音乐家真正有意识地深入研究东方音乐 ,则是 2 0世纪 3 0年代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中实体的宇宙观决定了西方文化的和谐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着眼于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与时间的和谐,由此也就形成了西方艺术和谐美的特征就在于在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中形成时间的和谐、个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鬼魂形象的出现符合戏剧哲理学,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具体表现,它的演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进行比较,辨析戏剧和戏曲在审美原则方面的根本差异,对作家创作心理与整个社会心态作进一步探讨,发掘出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庞宇  汪伟亮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249-249,251
雪雕艺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演变,其丰富的艺术样式和美学阐释,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图景。我们应该把中国的雪雕艺术形式和西方的雪雕艺术形式特征、及含义进行一次比较。这样对拓宽艺术创作的思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文化中,数学一直是作为“真”、“善”、“美”的典范。然而,本文指出,数学同样是西方文化危机的认识论根源:机械论、怀疑论、科学对人性的丧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都根源于怀特海称之为“实际性误置”的错误。数学与诗歌、逻辑推理审美直觉的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健康延续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古代美术史的研究与教学,往往对内容本身过多地关照,对艺术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却极少深入研究,但事实上,由其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影响产生了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取向,并由此决定了其艺术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现代中国的命运及其文化的反省中,唐君毅发展了早期新儒家的理想,将对超越的理想和精神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内在生命和源泉.他认为西方的宗教、科学精神和民主得益于那种对外在超越的追求,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理想的偏执也走向割裂和奴役.中国文化不等同于器物和自然主义等,在宋明儒的心性之学中也有一种内在的超越理想,它们成为中国道德生活和艺术的基础.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方以智"的科学精神,其"圆而神"也可以补充西方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装饰图案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知之甚少,对国外现代艺术不能理解吸取的问题,探讨图案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论述了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造型手法与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方法的共同点及差异性.文中认为:艺术设计中的图案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装饰风格、造型规律的认识,以及装饰思想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同时还应该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造型的方法与思想本原.通过对中西图案造型及思想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西古今在造型上的相通之处,这样就不会食古不化,也不会崇洋媚外,从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向艺术文本的生成--美学源构关系的发生及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文艺美学的基本问题。就艺术创作来说 ,艺术源于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 ,但这一过程绝非传统的再现 /表现理论那样简单。在当代文化视野和理论背景上 ,揭示艺术与现实之间源构关系的真实存在 ,将有利于避免固有的美学观念和方法所造成的在艺术的本体及创作等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画意象是中西合璧的结果,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对于西方油画的“我化”,它的生存与发展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世界艺术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独特的存在,王小波的创作、思想等方面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颇深,特别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影响.王小波的小说浸透着达利超现实主义精神和历史时空观念理论,在亦真亦幻的梦境书写中体现对权力话语的戏谑和抗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余洋  田强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3):112-114
巴尔蒂斯作为20世纪西方重要的画家之一,创造了一个既独立于西方又具有东方绘画神韵的诗般的隐秘世界。他将中国绘画的一些表现因素和哲学融于其作品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具象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内涵。巴尔蒂斯将东方艺术风格融于西方绘画的探索和实践,为东西艺术的交融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方法和态度,给当前绘画创作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