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康丽萍 《甘肃科技》2010,26(12):90-93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与丝状菌污泥膨胀相关的微生物学和丝状菌生理生态学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现有的解释污泥膨胀的基本理论,并对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中非丝状菌膨胀的原因以及此类膨胀对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和通过污泥黏度、胞外聚合物和污泥颗粒粒径三方面对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混合液进行了分析;运用死端过滤实验方法,研究了非丝状菌膨胀时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泥黏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是引起非丝状菌膨胀的关键因素;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因反应器中累积的高浓度胞外聚合物所致;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极大影响了污泥混合液的过滤性能,污泥膨胀后过滤阻力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3.
污泥膨胀是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膨胀的原因90%以上是由丝状菌的过度生长造成的。SBR工艺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但并不排除其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对废水水质、运行条件和丝状菌过度生长之间的关系予以重视,充分利用工艺优势加以调整,就能解决污泥膨胀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进行为期7个月的跟踪研究,分析该工艺中活性污泥膨胀过程、活性污泥絮体性状、优势丝状菌菌群变化及后生动物轮虫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工艺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爆发了污泥膨胀现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运行温度与污泥容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是导致活性污泥膨胀发生的一种原因;确定引发该工艺发生污泥膨胀的优势丝状菌为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a,其在低温条件下具有生长优势;轮虫的密度与污泥容积指数(SVI)呈显著正相关,在膨胀期间因其可捕食游离细菌及悬浮颗粒的特性而大量生长,因此,轮虫可作为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方法。因此,研究活性污泥膨胀成因及其克服方法,以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葡萄糖、蛋白胨、硫化钠和醋酸钠配制成污水进行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研究。以葡萄糖为基质的污水极易发生球衣细菌引起的活性污泥丝状膨胀;以蛋白胨为基质时,则不易发生球衣细菌引起的膨胀;以硫化钠和醋酸钠为基质的污水,高浓度溶解氧极易发生亮发菌引起的活性污泥丝状膨胀,低浓度溶解氧则极易发生发硫菌引起的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同时,还以甲醇为基质进行活性污泥非丝状膨胀(亦称高粘性膨胀)的研究。结果是:在高的有机负荷和低的处理水温时,易造成活性污泥高粘性膨胀。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法是采用最普遍的污水处理工艺,而丝状菌污泥膨胀则是该工艺污水运行中易发生、危害大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浅谈污泥微膨胀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出污泥膨胀的原因及对治方法,供同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防止和克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调查证实,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因素是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如含大量溶解性易降解合联有机物及硫化物等)促使丝状细菌过度生长所致,而污泥负荷率、曝气池的运行方式、溶解氧浓度和污水的碳氮比等是提供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防止和克服污泥丝状膨胀的有效方法是改变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通过调整工艺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变水质,如:①取消初沉淀池或采用短停留时间的初沉池;②采用两级活性污泥法(例如A-B法等);③在曝气池的前端设置部分填料,将曝气池的一部分改为生物接触氧化池;④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SBR)法,以上措施可防止和克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8.
关于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特点和引起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几种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效防止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黏性膨胀与丝状菌膨胀的异同, 采用 SBR 反应器, 系统地考察了黏性丝状菌膨胀和丝状菌膨胀状态下污泥的脱氮除磷特点。试验结果表明, 在 pH 7. 2 ~8. 0, 温度 22 ~24℃的条件下, 提高好氧阶段的溶解氧(DO) 可以保证氨氮硝化过程不受黏性膨胀的影响。对于黏性膨胀来说, 黏附在污泥表面的胞外聚合物(EPS)会使絮体内部形成缺氧微环境, 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发生。其好氧阶段的 SND 率要比丝状菌膨胀高出47. 80% , 导致黏性膨胀污泥的硝化过程易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黏性丝状菌膨胀比丝状菌膨胀会更加恶化污泥的沉降性能, 且污泥的除磷性能也有退化趋势, 其比释磷速率和比吸磷速率较丝状菌膨胀污泥分别降低了17. 65%和25. 00% 。  相似文献   

10.
浅析活性污泥膨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污泥膨胀的特点和类型,分析了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机理及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污泥膨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负荷氧化沟工艺丝状菌膨胀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工艺运行中存在丝状菌膨胀问题。通过分析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细菌和丝状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动力学特征,探讨了导致低负荷氧化沟工艺中丝状菌膨胀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低负荷氧化沟控制丝状菌过度生长的改进工艺,介绍了氯氧化剂抑活丝状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工艺启动和运行中棘手的问题,食品废水采用A/O工艺进行低温下启动运行时,出现了污泥膨胀的现象,研究对A/O工艺段水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16S r DNA克隆文库.通过对膨胀污泥微生物群落解析,探讨了污泥膨胀和工艺调控的关系.研究表明,厌氧膨胀污泥中Proteobacteria占总的细菌数的63.51%,Chloroflexi为16.22%,其中Thauera sp.占到总的细菌数的20.27%;好氧膨胀污泥中Proteobacteria占总的细菌数的36.08%,Chloroflexi为24.74%,Bacteroidetes为7.22%,出现了与污泥膨胀有关的细菌Uncultured Nocardia,Uncultured Leptolyngbya sp.,Thauera sp..导致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的进水温度低,厌氧段厌氧程度不够,可生化性差,部分重金属超标,好氧段的曝气量不足.建议通过调控工艺的进水温度,提高厌氧段的厌氧程度,提高好氧段的曝气量,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3.
不同活性污泥中污泥质量浓度对沉降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污泥质量浓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采用100 mL量筒进行批沉降试验,分别研究了不膨胀污泥、丝状菌膨胀污泥和非丝状菌膨胀污泥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过低时,所有污泥都具有沉速快,泥水分界面模糊,沉后上清液浑浊的特性.当质量浓度升高时,沉速都会减慢,且泥水分界面分别因拥挤沉淀(不膨胀污泥)和交联分离(膨胀污泥)作用而变得清晰.当用污泥沉降比(SV)来表征沉降性时,不膨胀污泥对质量浓度变化敏感,而膨胀污泥则一直保持在90%以上.当用污泥容积指数(SVI)来表征沉降性时,对不膨胀污泥取沉降60 min的SVI可消除质量浓度的影响.对膨胀污泥需要设定一个特定质量浓度下的标准值,其他质量浓度下的SVI按照反比例关系换算到该质量浓度下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胞内聚合物在絮凝体与丝状菌污泥中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反应器 (间歇式反应器和连续流反应器 )在使用两种有机基质 (葡萄糖和乙酸钠 )的条件下 ,污泥膨胀发生及与胞内聚合物形成的关系 .得到结论 :丝状菌降解化学需氧量COD的速率和形成胞内有机聚合物的速率较慢 ,且整个过程几乎速率不变 ;胞内有机聚合物形成量比絮凝体污泥少 ;而絮凝体污泥有极为明显的初期COD快速降解与胞内有机聚合物快速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5.
加州鲈诺卡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品种,但近年病害问题十分突出。诺卡菌已成为危害加州鲈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目前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属类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首次从患病加州鲈体内分离得到诺卡菌,并最终确定了其病原种类是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从患病加州鲈内分离到菌株NH090627,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分支状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的基本特征相符。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H090627即为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诺卡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鰤鱼诺氏菌N. seriolea JCM 3360的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9%。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我们将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鰤鱼诺卡菌。为了指导该病的防控,还对该病原菌做了一系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类和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低温条件下(15~3℃),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对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粒度、胞外聚合物(EPS)、脱氢酶活性、摄氧速率、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引起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是污泥浓度与胞外聚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降低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分泌量呈增大趋势;微生物活性降低,并在15~13℃间降低变化明显;产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丝状菌黏性物质分泌过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