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针对郑煤集团资源整合矿井的开采条件,分析资源整合矿井水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落实“三项评价”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各类矿井水水质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矿井水处理利用现状,分析了各类矿井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讨相应的处理新方法,提高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率,解决制约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深部矿井涌水量及涌水量变化规律,为矿井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和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以典型矿井为例,通过系统研究中侏罗统延安组三段及直罗组沉积相特征和“七里镇砂岩”空间展布规律,结合充水含水层分析、工作面顶板探放水情况及采后涌水量变化规律等,探究沉积相特征对中深部矿井涌水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直罗组一段底部的“七里镇砂岩”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辫状河河道砂坝沉积是形成厚层“七里镇砂岩”的根本原因;辫状河、曲流河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的差异性是造成矿井南北两翼工作面涌水量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09,(3):22-22
从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在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呜高、彭苏萍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公司的成果鉴定中,4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及配套技术研究”、“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回灌与生态环保五位一体优化结合技术研究”,“掘进机智能型恒功率自动成形截割与定位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矿井水资源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矿井水资源化是解决矿区水问题的最佳选择,针对目前矿井水的综合处理利用率低且处理成本很高这一现实以及阜新矿区严重缺水的状况,进行矿井水资源化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矿区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设施,并根据“优质水优用,低质水低用”的原则,推荐最优方案,确定最佳工艺流程,可供生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能使矿毁人亡,危害极大,为五大自然灾害之首,所以搞好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故“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为矿井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就是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的技术管理简称。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掌握火、瓦斯、矿尘和地热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防治各种灾害,根据井下风流流动的规律,不断地将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工作地点,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河口矿业矿井为例,分析了矿井冲水的主要因素,进而深入分析了矿井地质水文条件以及防治水安全风险分析,最后提出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矿井防治水安全管理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山西阳城北燕煤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在煤炭开采中广生的矿井度水,设计一套适用的矿井度水处理系统。该工艺采用“混凝→过滤→超滤”,使出水达到使用水标准。提高矿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水资源的短缺,本文论述了矿井水利用的意义,分析了上前矿井水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矿井水利用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下三带”理论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已发展的日益完善,该理论在承压水上安全开采评价及矿井底板危险性评价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下三带”理论的概念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着重以笔者参与的实例,结合压水试验和有效隔水层突水系数法,来对其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应用加以说明。本文旨在促进对该理论的深入理解,更好的推广应用,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矿采场水出水水质很差的现实,分析采用多级氧化塘净水工艺净化露天矿采场水。通过深入研究氧化塘净化采场水的机理,参考氧化塘设计参数表,着重对露天矿采场水的多级氧化塘处理单元做出合理设计。多级氧化塘采场水净化系统建成运行后,实践证明采场水出水水质完全达标,采场水净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露天矿采场水净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海孜矿矿井废水组成和水质情况分析,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水质处理,使其水质满足矿井生产需要,做到了矿井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客观存在的污染程度、水质类别等模糊概念和模糊现象得以定量化的分析,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对焦作矿区矿井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判结果与焦作矿区的实际监测数据吻合,模型选用合理,结果准确科学,评价方法可行。为矿井水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并可据此进行超标污染水质针对性的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矿井水的特性,分析了白家庄矿井水的水质,根据矿井水的用途,提出了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其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阐述了矿区矿井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分析了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根据煤矿井下排水的水质分类,提出了矿井排水的处理与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瑞龙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150104工作面为瑞龙煤矿的首采工作面,工作面上方存有老空水及灰岩水,对工作面的安全形成了威胁,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矿井瞬变电磁对工作面上方老空区积水和灰岩赋水情况进行了探测,查明了老空水和顶板灰岩水的富水区的分布情况,确定了4个异常区并对异常区进行了探放水,消除了水害威胁,保证了矿井安全。  相似文献   

17.
含Fe、Mn酸性矿井水是采煤过程产生的一种污染及危害极大的废水。本文介绍了毕节地区典型煤矿含Fe、Mn酸性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及处理工程实践。文中介绍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及回用标准要求、投资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神东矿区矿井水中氟化物(F-)含量过高,严重威胁着该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矿井水中F-分布,来源和形成机制已被关注和研究,然而对于季节性变化和灌溉适宜性评价尚不清楚。为此,本文系统采集了丰枯水期各35组矿井水样品,研究了矿井水中F-含量的季节性分布,剖析了其来源和形成机制,并进行了生态用水灌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神东矿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矿井水F-含量分别为0.16-13.96mg/L(均值为4.43mg/L)和0.16-17.60mg/L(均值为4.89mg/L),枯水期矿井水F-的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神东矿区丰枯水期矿井水F-均与Ca2+呈显著负相关,与Na+和HCO3?呈正相关。丰枯水期高F-矿井水的形成主要受萤石矿物溶解,离子交换作用和竞争吸附作用控制。 神东矿区丰枯水期分别有100%和66.67%低F-矿井水适宜生态灌溉,而92.00%和96.15%的高F-矿井水则不适宜生态灌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潘三矿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对其处理方法和复用途径进行了分析。采用混凝法处理潘三矿矿井水并重复利用,结果取得了明显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胡底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胡底煤矿矿井勘探与补勘报告及相应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胡底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矿井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难易程度。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按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要求,得出了胡底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在建井时期为中等型的结论,为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