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安徽省长江以北刺槐的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长江以北刺槐标准地和解析木的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多级序与逐级控制相联系、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原则与方法,对该地区刺槐产地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以地貌、气候、局部地形、土类及土壤因子为主要依据的三级分类系统。共划分出2个刺槐立地类型区(6个立地类型亚区)、9个立地类型组、29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梁平篌竹产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立地条件和篌竹生长状况,选定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全氮、水解氮作为立地调查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和等级系数法对其中定性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对立地因子的主分量分析表明:篌竹立地条件分化主要受控于土壤肥力、土壤表层特征和立地形态3个主分量;运用层次聚类法对3个主分量进行聚类分析,可把篌竹立地划分为中下坡厚土少石型、上坡中土少石型、山脊贫瘠荒芜型和陡坡薄土多石型4个立地类型。在分析各立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不同的经营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岸防护林造林地立地类型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海岸防护林造林地具有特殊的立地条件,其立地类型的分类是沿海造林的科学基础。我国海岸带和岛屿的造林地可采取立地类型带(亚带)、区、级、组、型的五级分类系统。海岸带(包括岛屿)造林地立地类型大尺度的分区,根据气温、水分条件、海岸类型分为7个带12个亚带55个区。级、组、型为中、小尺度的分区,根据各立地类型区的中地形、小地形、地形气候以及土壤条件等具体划分。  相似文献   

4.
为保持水土,美化,净化环境,提高生态林业建设,在土石方大坝工程措施完成后,通过调查,测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临汾市汾河滩涂微域立地条件类型,分成三类,产结合实际划分成五类,根据所划分的立地条件类型对造林,林种,树种进行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5.
丽江市人地关系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提出了丽江市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划分原则,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丽江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划分出10个类型,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Horton地貌律、Rodriguez-Iturbe和valdes地貌瞬时单位线(G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水利实验、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下垫面各因子的基本特征,确定了高程、坡度、基岩地质、河网密度、植被覆盖度5个因素为下垫面类型划分的主要指标,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下垫面类型划分的类型界限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聚类分析的风景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对该森林公园内83个林班的17个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导因子,再以主导因子为依据聚类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以土壤厚度、坡向、凋落物厚度等8个因子为主导因子,可将该森林公园划分为薄土层中石砾厚凋落物、中土层轻石砾厚凋落物等8个立地类型。在立地类型划分基础上,探讨了立地质量对风景林构建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当间伐和增加林窗等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陕西秦岭东段土地生态类型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陕西秦岭东段的生态环境特点,在土地生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的用地类型对各主要生态因子的适宜性进行单项评分,然后参照土地生态类型特征表,作单因子评分连乘处理,得总适宜表,即为土地生态类型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最佳因子复合的四川省地貌类型自动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本身所固有的结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分类的。从地形图等高线生成的DEM中分别提取反映地貌形态信息的9个地形因子,综合考虑标准差、相关系数、OIF指数等,筛选出适于四川全省地貌类型划分的5个最佳因子进行复合,运用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原理中非监督分类功能完成了四川省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这是由对地貌形态特征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2.
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态因子对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了划分.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可划分为5大类:光照生态类型、温度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土壤生态类型和生境生态类型.光照生态类型包括阳性蕨类植物、阴性蕨类植物和耐荫蕨类植物3类.温度生态类型包括热带蕨类植物、亚热带蕨类植物、暖温带蕨类植物、温带蕨类植物和寒温带蕨类植物5类.水分生态类型包括旱生蕨类植物、中生蕨类植物、湿生蕨类植物和水生蕨类植物4类.土壤生态类型包括酸性土蕨类植物和钙质土蕨类植物2类.生境生态类型分为土生蕨类植物和附生蕨类植物两大类,附生蕨类植物又分为树上附生和石上附生2类.最终得出结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的多样性密切相关,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能指示生态环境的质量,也能反映植物区系间的地理亲缘关系.文中附有生态类型图片.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 47个指标对贵州 75个喀斯特县(市)进行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研究,将 75个喀斯特县(市)分为 2个一级类型、9个二级类型、18个三级类型、8个四级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发展潜力在命名上作了定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生态经济类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年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调查490块天然蒙古栎林样地。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长白山区天然蒙古栎林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立地因子对立地类型划分的影响顺序为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海拔>腐殖质厚度。当聚类系数为0.668 3时,可将490块天然蒙古栎林样地划分为4类:Ⅰ类立地因子多为阴坡、中坡、陡坡、薄土;Ⅱ类立地因子多为半阴坡、上坡、斜坡、薄土;Ⅲ类立地因子多为阳坡或半阳坡、上坡、斜坡、中土;Ⅳ类立地因子多为阳坡、上坡、平缓坡、中土,最适合天然蒙古栎林生长的是Ⅲ类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苏州农业旅游的问卷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苏州农业旅游游客感知评价,比较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发现,农业旅游游客感知划分为6个因子比较合理,总体满意度与感知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源环境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游客感知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根据游客感知因子可以将农业旅游者划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旅游者总体满意度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性别是影响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的主导因素.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供农业旅游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性骚扰的类型划分实际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性骚扰本质的认识,也是其法律尤其是民事诉讼法中规制性骚扰的基础。交换利益型性骚扰与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两种类型的划分实际上是以将性骚扰的本质界定为性别歧视为背景的,这种类型的划分影响了很多西方国家对性骚扰的类型划分,但这种分类不适合中国,这主要源于中西方社会对于性骚扰的认识的差异。中国应该将性骚扰分为权力型性骚扰与平权型性骚扰,这一分类将有利于中国语境下性骚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性和电性特征 ,对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砂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王家岗地区沙四段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4个砂层组和蓝灰段 ,其中第三和第四砂层组为主要砂岩储集层发育段。根据地质、地震和测井相资料 ,又将第三砂层组划分为 7种沉积微相 ;第四砂层组划分为 6种沉积微相。研究还表明 ,该地区的砂岩储集层分为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 3种储集层类型 ,其中以低孔低渗储集层为主 ,其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性和电性特征,对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砂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王家岗地区沙四段自上而下可划分为4个砂层组和蓝灰段,其中第三和第四砂层组为主要砂岩储集层发育段。根据地质、地震和测井相资料,又将第三砂层组划分为7种沉积微相;第四砂层组划分为6种沉积微相。研究还表明,该地区的砂岩储集层分为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3种储集层类型,其中以低孔低渗储集层为主,其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9.
德夯风景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生态因子为依据,采用比较生态学的方法,对德夯风景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蕨类植物可以划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阴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附生植物、土生植物、石生植物、喜钙植物、嫌钙生植物共12种生态类型,其特点是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居多,附生植物比较丰富,旱生植物与石生植物种类少。最后作者分析了形成此特征的原因,并就如何进行生态类型划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自然景观地学成因类型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景观是指地表及一定尺度空间所形成的富有深度的视觉模式,根据地学基本原理,可将自然景观成因类型划分为5大组、15类和66个亚类景观.景观审美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景观的地学成因类型,它包括景观共性审美特征、景观个性审美特征和景观鉴赏审美特征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