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丙泊酚诱导后补注对插管期心血管的稳定作用.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27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SBP下降<30%者18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3例,B,C组各62例.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诱导,2 min后A组直接气管插管,B,C组分别补注瑞芬太尼0.2μg/kg和丙泊酚诱导剂量的1/5,随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测量三组气管插管完成时即刻(T1)、3 min(T2)、5 min(T3)的HR,SBP,DBP,并计算RPP;比较3组插管后4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基础值(T0)比较.结果与T0时相比,A组插管后T1,T2时的HR,SBP,RPP均明显增加(P<0.05),而B,C两组插管后T1,T2时HR,SBP,RP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插管后T1时的HR,SBP,RPP均明显下降(P<0.05),而B组T1时的DB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各时点HR,SBP,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B,C三组的HR,SBP,DBP,RPP及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后补注适量的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均可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丙泊酚较瑞芬太尼更利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下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组( LM 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 T T组:20例).观察诱导前(T0)、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气腹后5 min(T3)及拔管或喉罩移出后1 min(T4)的SBP、DBP、HR、SpO2、Pet CO2及Ppeak;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结果 LM组和TT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组间比较T2时TT组SBP、DBP和H R均显著高于LM组(P<0.05);TT 组术后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明显高于LM 组( 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采用喉罩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美托络尔对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异丙酚2 mg/kg静注麻醉诱导,于异丙酚前3 min A组给于0.9%N.S 2.0 mL,B组给于美托络尔0.04 mg/kg,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不同时段的SBP、DBP、HR变化。结果插管前两组的SBP、DBP均有下降,HR亦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插管后,A组各项指标则均有大幅度上升,而B组各项指标有轻微波动,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使用美托络尔可以有效地预防插管时的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平稳状态,该给药方法起效快、简便、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美托络尔对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异丙酚2 mg/kg静注麻醉诱导,于异丙酚前3 min A组给于0.9%N·S 2.0mL,B组给于美托络尔0.04mg/kg,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不同时段的SBP、DBP、HR变化.结果 插管前两组的SBP、DBP均有下降,HR亦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插管后,A组各项指标则均有大幅度上升,而B组各项指标有轻微波动,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使用美托络尔可以有效地预防插管时的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平稳状态,该给药方法起效快、简便、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烧伤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30例.R组于手术开始前2 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手术开始后即刻持续静脉注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1),F组分别给予等量的芬太尼.分别记录病人入室后麻醉前(T1)、切痂取皮时(T2)、植皮时(T3)、术毕呼之睁眼时(T4)血压、心率.结果瑞芬太尼组在切痂取皮、麻醉维持期间MAP及HR变化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呼之睁眼时间为(9.6±4.7)min,较芬太尼组短.结论静脉泵注瑞芬太尼 异丙酚对烧伤患者影响轻微,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腹产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60例剖腹产患者分别采取两种硬膜外术后镇痛方法,观察并比较其效果。结果:两组各时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舒芬太尼组(S组)明显少于芬太尼组(F组)。S组的VAS评分在12 h,24 h明显低于F组(P<0.05);S组的BCS评分和Ram评分也明显高于F组(P<0.05)。S组的并发症低于F组,两组病人SPO2均保持95%以上,两组HR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以及地塞米松,效果明显高于芬太尼组,而且并发症也很少发生。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后的硬膜外自控镇痛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选择择期剖宫产的初产妇135例(主刀医师为同一人),年龄20-35岁,体重58-85kg,ASA I-II级,行椎管内麻醉。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纳布啡1组(SN1组)、舒芬太尼+纳布啡2组(SN2组),镇痛时间均为24h。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后第4h、8h、12h、18h、22h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并对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头晕等)发生情况及3组的镇痛优良率进行统计。SN2组术后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镇痛效果更好;SN2组与SN1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SN2组镇痛优良率更高。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优于术后单独使用舒芬太尼,并且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舒芬太尼联合40mg纳布啡的镇痛满意率更高,但更合适的配伍剂量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探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麻醉作用。选取行LC治疗的118例患者,并划分成两组,将术中单纯应用丙泊酚维持麻醉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5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比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意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建立气腹后心率(HR)、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测定值均有升高(P0.05),且对照组升高幅度高于治疗组。术毕,治疗组上述指标均降至诱导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高于诱导前(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意识状态(OAA/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78%较对照组的20.34%低(P0.05),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对LC患者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其麻醉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梁宏玲 《甘肃科技》2016,(5):110-111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静脉自控镇痛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将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10μg/kg/d舒芬太尼,6mg托烷司琼配成100m L;B组采用10μg/kg/d舒芬太尼,0.75μg/kg/d右美托咪啶,6mg托烷司琼配成100m L;C组采用10μg/kg/d舒芬太尼,1μg/kg/d右美托咪啶,6mg托烷司琼配成100m L,观察比较两组术后6h、12h、24h、48h的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B、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C组术后镇静评分与A组比较无显著(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镇静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全麻甲状腺类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下实施甲状腺类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内插管组分别手术。结果:气管插管组T2时SBP、DB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AE、NE、DA在T2、T7时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甲状腺类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全麻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戊乙奎醚组及阿托品组(均为n=23),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推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lmg/kg,比较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气管插管时(T2)和术毕(T3)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麻醉诱导前、术中及拔管时口腔分泌物数量差异情况。结果:T1和T2时相,阿托品组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P〈0.05),且明显高于戊乙奎醚组(P〈0.05);但术毕拔管时阿托品组患者的腺体分泌物明显大于戊乙奎醚组(P〈0.05)。结论:与阿托品相比,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患者的腺体分泌抑制效果更佳,且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的变化用于监测患者全麻诱导期伤害性应激反应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采用择期行耳鼻喉或颅脑外科手术,ASA分级I~II级,18~60岁的患者75人,分别于入室时(T1)、诱导后2 min(T2)、插管即刻(气管插入声门10 s后)(T3)、插管后1min(T4)及插管后5min(T5)连续监测并记录患者HR、SBP、DBP、SPO2、手指温度、末梢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记录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 pulse wave,PPGPW)并测量各项参数:振幅(PPGA)、前倾角(α1)、后倾角(α2)、上升时间(t1)、下降时间(t2)和脉动周期(PBI)。结果显示,与T1时刻相比,T3时刻E和NE明显增高,PPGA和PI明显减小,α2明显增大(P0.05);T2和T5时刻HR、α2、E和NE明显降低,PPGA、PI、t1、t2和PBI明显升高(P0.05);PPGA分别与E、NE呈负相关,PI分别与HR、SBP、DBP、E、NE呈负相关,α2分别与HR、SBP、DBP、NE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光电容积脉搏波参数PPGA、PI及α2可以无创、实时、有效的监测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期的伤害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困难气道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附一名山分院行气管插管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2例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单次注射的给药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靶控输注的方式麻醉.比较2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应激反应指标、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诱导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并且必须行全麻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瑞芬太尼诱导组).监测患者入室(T0)、切皮(T1)、气管插管(T2)和拔管(T3)4个时间点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所有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结果:切皮、插管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血压、心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拔管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因此,瑞芬太尼可以安全地用于产科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喉部手术前行气管切开期间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喉部手术患者24例,每组12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Ⅰ组)和局麻组(Ⅱ组)。Ⅰ组患者在局麻前给予异丙酚1~2mg/kg缓慢静脉注射,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丧失后给予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再行气管切开。Ⅱ组患者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下行气管切开。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插管时、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时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燥动发生率及术后遗忘率。结果切皮时,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3minⅡ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Ⅰ组患者明显升高,躁动发生率Ⅱ组患者明显高于Ⅰ组患者(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喉部手术前气管切开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第三代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P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气腹前后的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插管或置喉罩前、插管或置喉罩后1 min、拔管或拔喉罩前和拔管或拔喉罩后1 min的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插管或置入喉罩时、拔除前后及术中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在间歇正压通气(IPPV)期间PPEAK和PETCO2随麻醉、气腹的影响变化一致(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插管(罩)期和拔管(罩)期MAP和HR在T组明显升高(P<0.05),P组无明显变化(P>0.05);拔管(罩)期T组体动、呛咳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术后24 h咽痛、声嘶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Proseal喉罩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具有血液动力学平稳、操作简便、咽痛、声嘶发生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在喉部手术前行气管切开期间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喉部手术患者24例,每组12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Ⅰ组)和局麻组(Ⅱ组).Ⅰ组患者在局麻前给予异丙酚1~2 mg/kg缓慢静脉注射,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丧失后给予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再行气管切开.Ⅱ组患者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下行气管切开.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插管时、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时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燥动发生率及术后遗忘率.结果 切皮时,插管时及插管后1 min,3 min Ⅱ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Ⅰ组患者明显升高,躁动发生率Ⅱ组患者明显高于Ⅰ组患者(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用于喉部手术前气管切开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 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 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杨秀花 《甘肃科技》2014,30(16):130-131
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随机抽取甘肃省山丹县人民医院2010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各96例分为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和丙泊酚芬太尼组(PF)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5min、手术开始后10min、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时间等。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佳,拔管后血压、心率比麻醉前有所降低(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PR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PF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稳定,术后恢复迅速,与芬太尼相比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