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菲尔丁通过《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严整而系统的男权观点",那就是,男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便是以男性为社会主导历史。本文将通过分析作品中男性人物的自我意识膨胀及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泯灭来为菲尔丁的男权思想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关于人格结构"本我"、"超我"的理论,对小说《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行为和性格进行了具体、全面地分析,从而发现正是郝思嘉内心中"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导致了她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但也是这种冲突使郝思嘉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刘世雄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82-83,85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丰满的立体性人物,从她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可以解读她的多重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郑倩 《科技信息》2011,(19):227-229
《平凡的世界》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名列榜首,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魁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这部百万字的巨著记录的是路遥生活过的黄土高原上发生的故事,作品的魅力是路遥把人物情感作为了主线,由此而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本文重点分析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结构布局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的性格形成和人格魅力,最后,总结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著名南方作家,《好人难寻》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奥康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故土———美国南方的韵味和情致,勾勒出了社会上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对她影响很深的宗教思想的影子,深刻展示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特色与艺术风格。这些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因于南方地域文化对她的影响和天主教家庭对她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她对各种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6.
《命若琴弦》这部作品中的太阳意象是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作为人物的活动背景,起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之作用,更体现了作者对世界独特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太阳意象一头连接着"死",反映了作者心中被社会抛弃的孤独荒凉感,另一头连接着"生",暗含了史铁生对光明和理想的企盼,两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并由此观照人类的终极存在。  相似文献   

7.
白桂荣 《科技信息》2010,(17):137-137
《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是福克纳最好也是最难读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集中描写了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凯蒂是该书的灵魂人物,本文是将切入她悲剧的人生轨迹,从南方妇道观和家庭角度去剖析她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人类雄壮战争的伟大故事",对这部史诗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艺术风格的分析,证明该作品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为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9.
王新春  李春光 《科技信息》2009,(33):244-244
《琥珀》是一部经典的历史言情小说。女主人公琥珀正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本文通过应用女性主义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诠释她的双重性格。实现对琥珀这个人物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娇杏的意义     
<正> 《红楼梦》一书中写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些人物的用笔极其简洁,娇杏就是其中一个。作者写她在贾雨村眼里"虽无十分姿色,但亦有动人之处",至于她回顾贾雨村时,使贾雨村认定她"必是个巨眼英雄,是风尘中之知己也",那纯属于贾雨村的误解,或者是自作多情的一厢情意。所以作者对娇杏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刻划贾雨村的性格和为其日后的变化做强有力的铺垫和衬托。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对阿来的小说《随风飘散》中的人物——格拉进行尝试性解读。在小说《随风飘散》中,作者透过格拉这一人物对自然生态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写,对人生和人类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对格拉这一人物进行尝试性解读,揭示作品所蕴涵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马静 《科技信息》2013,(17):199-199,282
本文将对伍尔夫在《达洛维太太》这部作品中使用的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多角度叙述方式这四种技巧作一浅析,从而探讨她如何使用意识流技巧来达到她表现生活,塑造人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的作品里有不少自然人,他们都是他按照道家的人格模式创作的.道家主张主体"忘我"或"无我",做到与自然万物的合一,这种处在本真状态下的人就是自然人.从"商州系列"始,一直到近期的作品,这类人物屡屡可见.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是华人文学的一抹亮色,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是她为我们带来的又一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借鉴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于两条平行线索间颠倒布局,在时间的流动中利用视角的切换打造空间域场,在电影化的镜头中细化情节和人物——完成了对传奇人物"陆焉识"一生的演绎和对主题的深刻诠释,传达了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5.
杜拉斯在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之中常常杂糅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她不同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流露着相同的情感基调,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上就是一再出现重复的情节和人物。这种创作的重复性源于杜拉斯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心理,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富弹性张力。  相似文献   

16.
<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点及其最突出的"对照"描写的艺术手段,其实都与远古的狂欢仪式有着某种深层的联系.这部作品描写的主要情节--"愚人节",就是源于古罗马农神节加冕和脱冕仪式.不过,雨果把它转化成狂欢化的文学语言,以具体感性的形象、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随便而亲昵的接触,相互间低身俯就,降格以求,消除了人们的身份界定,缩短了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距离,大大扩展了彼此间的认同感;作品还通过怪癖和粗俗的狂欢化审美手段,突出了主人公内在的双重欲念,强烈地宣泄了狂欢节的世界感受--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揭示出人物潜在的本质,由此形成了<巴黎圣母院>独特的狂欢化风格.  相似文献   

17.
孙慧春 《科技信息》2013,(4):237-23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名作,这部小说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在艺术表现力度上,都称得上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同时它的叙事和语言也使它成为一部经典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有其阶级的特点,主人公盖茨比的"old sport"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赫索格》中占全书大半的书信记录是全书的焦点所在,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上百封"没有地址"的、普通的、怪异的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贝娄式写作风格",而且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作品中信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人物思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乔治.桑早期的小说曾致力于妇女问题的探索,她的成名作《印第安娜》描述了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她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爱情,所遭受压迫和阻碍的故事。用结构主义批评文论中的二元对立来解读小说,分析其人物情节中相对应的因素,进而揭示《印第安娜》这部作品的深刻意义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的作品多以英国中上层阶级为故事主角,描绘了一幅幅闲适、优雅的阶级生活景象。她笔下的人物和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不谋而合。借助休闲学理论对奥斯丁作品中的人物及其休闲生活进行细读分析后发现,奥斯丁笔下的"有闲阶级"的休闲行为具有"明显有闲"和"明显消费"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