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史上天山北麓人地系统演化是一部农业演化史,演化过程包括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前期两个阶段,对这两个阶段各个时期的人地系统状况研究发现,社会和平时期人地系统和谐,社会动乱时期人地系统失调,人地系统的演化机理是社会、人口、农业经济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地系统正在由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最终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研究——人地系统科学.综合研究的建立首先依赖于人地系统范型和科学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上至下综合研究体系.人地系统研究最终必须落实到区域层次。  相似文献   

3.
人地观的演变与地理学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理清人地现在地理学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现代地理学研究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依据。方法 参阅相关献,并采取时间和空间比较法,最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对不同时段和地域的人地观,择其具代表性进行阐述和分析评价。结论 协调论是当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的共识,也是人地观历史演变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明的发展,人地观还将继续演变。  相似文献   

4.
1775年前后蒸汽机的发展,开始了人类工业革命的历程,也使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第一代工业化以机器产生的机械力代替人和家庭的自然力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是山东省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地区.山东半岛当前的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演进状态,是历史时期不断积累的结果.是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5个人地关系演进时期的叠加与继承.只有充分认识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演进状态,才能使未来的人地系统得以持续、协调地演进.  相似文献   

6.
采用坝-水-地基系统动力耦合的边界单元法,计算在基底地震加速度情况下的矶头水电站大坝的地震反应.对坝体系统的动力特性、坝面动水压力、坝顶动力放大系数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大坝的动力稳定性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7.
从人文作用的定量模型到人地协同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地关系、人文作用的定量分析,论述人地系统的非线性特征,最后提出了人地协同论.根据非线性科学理论,提出了判定人地关系协调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滇池流域面山生态系统类型的演替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这种演替规律和关系,是滇池流域进行生态规划和面源污染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多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地理教育,培养科学的人地观,正确的认识人地系统,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自然规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地理教育是开放的、面向大众的教育体系,具有培养学生空间意识、全球意识、爱国意识、环境意识、辩证思维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地理教育,分析了我国内地基础地理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人类利用的自然界能量资源的总称。人类在不断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逐步加深、扩大对能源的认识和利用;而对自然界能源的利用越发展,就越增强了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能源发展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对自然力的认识和利用,总是受一定的阶级关系支配的。因此,从  相似文献   

11.
对人地系统的演化、人地关系理论以及人地系统的前景等几方面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论人地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人地之间辩证统一的客观关系,回顾了人地关系研究的发展史,分析了当今人地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讨论了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人地关系论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关系论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人地关系论的新认识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地关系论在旅游产业中发展的必然,是和谐论和可持续发展人地观的一种实践形式,它的发展必将为人地关系论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过渡地区的宁夏,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地关系的敏感地区.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时空分布和作用方式等探讨了宁夏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表现特征,并对划分3个大演变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夏人地关系演变中的敏感性、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二元化地域结构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经济板块作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产业集群、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等方面阐释了地理学视角下经济板块研究的内涵,从经济板块重力、支撑力和摩擦力等作用方式分析了区域经济板块的演变机理.研究认为,经济主体(企业-产业-城市)通过不同的组织与功能塑造了经济板块格局,经济板块基于自身特性在板块的支持力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作用下不断发展演化.经济板块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作用形成的空间地域实体,基于经济板块研究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加强国内外对比、创新方法、重视人地关系的相互反馈,不断深化理论、扩展实证研究,以期为协调人地关系、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洞庭湖地区ZK01钻孔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 初步揭示了该地区6000 aBP以来湖泊环境及气候演变的历史: 6000~4000 aBP, ZK01钻孔所在区域为水深较大的湖泊环境, 湖泊周围地区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代表较为湿热的气候; 4000~1000 aBP仍为深湖环境, 但后期水深有所减小, 其中4000 aBP的气候有明显变干变凉的趋势, 植被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000~600 aBP湖泊演变为浅湖环境, 600 aBP之后进一步演变为浅滩与湖沼交互相环境。 该地区环境演变同史前及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 6000~1000 aBP的水文环境及气候变化显著地影响了区域的古代人类文化与历史的进程, 其中4000 aBP的气候变凉及水文环境的变化可能是该地区史前文明迅速衰落的原因; 1000 aBP以来, 人类在长江两岸的筑堤和围垦等活动明显影响了洞庭湖地区的水沙过程及河湖环境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提供理论借鉴,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特点.研究表明:独特的喀斯特环境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又制约了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也对喀斯特环境产生了正向改良和逆向破坏.结论: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喀斯特地区的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修复工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具体措施之一,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以大同镇为代表,构建人地关系层次系统,建立模糊的协调刻度,评价赤水市生态修复示范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之后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从出版情况、参与学科、不同尺度、不同技术等角度介绍了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指出在定量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区域内部差异、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目前分析结果有时难以令人满意等。设计了从人地关系视角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思路。最后指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应结合有关技术:3S 技术、建模技术、网格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