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提高金银花提取物质量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醇洗工艺。结果:金银花的最佳醇洗工艺为A383C3,即醇洗时加醇速度为200L/h,药液温度控制在25℃,搅拌速度为60转/分。结论:该方法稳定,重现性好,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林  傅正生 《甘肃科技》2006,22(11):107-108
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产率为指标,应用L18(3^7)正交试验设计对其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筛选,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最佳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选血脂胶囊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用正交试验优选血脂胶囊提取工艺。结果发现,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2h/次。  相似文献   

4.
把浮选用的煤泥分成三个粒度级,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确定了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的最佳浮选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5.
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对切割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时不锈钢和碳素钢板进行空气等离子弧切割的最佳工艺参数,提出了工艺上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香菜籽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采用L9(3^3)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试验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3h,料水质量比1:5,提取8h。然后以黑曲霉,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作供试菌种,在实验中观察香菜籽挥发油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研究其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使用HQ-I型柴油乳化剂进行柴油乳化工艺条件的优选试验,得到了最佳乳化工艺条件,并介绍了应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栀子苷含量、芍药苷含量、得膏率为评价指标,优选痛利舒颗粒的水提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 h。该研究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提取效率高,可做为痛利舒颗粒的水提工艺,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CZF-A型乳化柴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了CZF-A型柴油乳化剂,按最佳乳化工艺条件配制的乳化油,在不同型号机器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台架试验平均节油率为17.73%,行车试验节油率为18.09%~22.58%,减烟率为51.62%,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丹参酮IIA磺酸钠的产率为指标,应用L18(37)正交试验设计对其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筛选,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最佳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CONFORM连续挤压过程,设计了一套模拟实验装置,并通过Morie云纹法进行了实验模拟,同时,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CONFORM连续挤压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阐明了CON-FORM连续挤压过程中金属的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法向冲击速度对圆板碰撞恢复系数影响的基础上,应用高速摄像系统对伴有旋转速度圆板的冲击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法向冲击速度下旋转角速度对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通过确定变形量系数与旋转角速度的相关性,应用数值解析方法得出了不同法向冲击速度及旋转角速度下的碰撞恢复系数,得到了旋转角速度与碰撞恢复系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格法测量了冷风机翅片冲压加工的变形量,确定了翅片材料的成形极限。用塑性大应变计测试了不同工况下冷风机翅片管胀管变形的全过程,建立了分析冷风机翅片管紧固效果的特征曲线方法,提出了用宽裕度作为胀头过盈量设计取值的概念,综合评价了不同翅片管的紧固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钝化行为。与以往的实验不同之处是使用CHI系列电化学工作站如CH1660A代替JH2X型数字式恒电位仪,实验表明:不但实验的速度有明显提高;而且可大大减少数据处理引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氙准分子光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氙准分子光源发射波长为172nm真空紫外光谱带,实验研究了它的辐射特性,用原子,分子碰撞辐射动态模型(CRAM)的结果,分析了氙准分子172nm辐射强度与所加电场大小,频率和输入功率的关系,实验和理论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光子噪声受限的波前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适应塑远镜技术中应用最广的哈特曼(Hartmsnn)型波前传感器为例,利用光子计数技术对单孔径望远镜在光子噪声受限条件下所能探测到的目标星等极限、探测灵敏度极限以及探测速率极限等基本问题作了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所述的刀口式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在光子噪声受限条件下,在1ms探测时间内,在波前误差探测灵敏度为十分之一波长的情况下,可探测到八等星目标。为了在光子计数技术基础上准确标定实验目标的星等,研究分析了进入波前传感器的光通量与探测到的对应光电子通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计算模式、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Bell's theorem states that certain statistical correlations predicted by quantum physics for measurements on two-particle systems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in a realistic picture based on local properties of each individual particle-even if the two particles are separated by large distances. Einstein, Podolsky and Rosen first recognized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quantum correlations (termed 'entanglement' by Schrodinger) and the two-particle quantum predictions have found ever-increasing experimental support. A more striking conflict between quantum mechanical and local realistic predictions (for perfect correlations) has been discovered; bu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has been difficult, as it requires entanglement between at least three particles. Here we report experimental confirmation of this conflict, using our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to observe three-photon entanglement, or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 states. The results of three specific experiments, involving measurements of polarization correlations between three photons, lead to predictions for a fourth experiment; quantum physical predictions are mutually contradictory with expectations based on local realism. We find the results of the fourth experiment to be in agreement with the quantum prediction and in striking conflict with local realism.  相似文献   

18.
将夜间通风视为阶段性通风,利用自然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方法,得到求解夜间通风建筑室内温度的求解模型.对两房间进行夜间通风实验,监测室内温度,比较了换气时间及夜间通风换气次数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利用夜间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模型对实验工况进行计算,将实验测试温度与数学分析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较为吻合,证明该夜间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对文献 [1 ]中多元Φ -最优设计的等价定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并把这些结论推广到广义多元线性模型 .作为推论 ,得到矩阵分析中两个重要结果 .  相似文献   

20.
给出工作于横磁模式的波导加载谐振腔的实验测量结果,利用反射系数相位法和传输系数法分别测量耦合系数以及品质因数等参数,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测量结果一致,相对偏差在3%范围之内。实验证明波导耦合输出结构可以有效抑制基模信号输出,基模抑制度超过41 dB,相邻波导隔离度大于48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