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浅议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未  吴秀 《科技信息》2007,2(18):205-206
西方文论经历了19世纪以作者创作为中心到20世纪对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的转变,读者地位日益提高;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作为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接受美学对以往的文学理论是一次重大突破,尤其是对传统的生产美学和描写美学极大程度的颠覆。本文主要介绍接受美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其旗帜鲜明的读者理论及瑙曼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实质出发,列举并澄清了几种对于接受美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流行性误解,认为接受美学不是读者中心论,而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理论;不能因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地位就在文学翻译中过度归化;也不能因为接受美学承认阐释的多元就在文学翻译中肆意曲解原文。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使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层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以读者的接受为研究中心的文学理论。它受到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自主性和陌生化理论的直接影响。在接受美学的阅读、读者和文本、文学史的演变等重要理论中,都可看到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痕迹。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是接受美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的读者观认为:读者是接受美学意义上的读者 ;读者是双重身份的读者 ;读者有一个期待视野 。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为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文艺美学思潮,该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读者应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以及审美者和阐释者的双重身份.周方珠教授对于元曲《凭阑人·寄征衣》的译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读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读者的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了解构与重组,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引导读者进行文本之外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两次接受过程,第一次接受过程是译者本身与原作之间的交流,译文读者与译文的交流和对话是第二次接受活动,这只有在翻译完成之后才能实现.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的存在,预测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是明显的,他不仅充当原作的特殊读者,而且是阐释者和文学再创造者.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一方面要照顾读者原有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让读者的领略视野受到震撼并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电视剧《奋斗》在各大城市地方电视台放映都取得了收视桂冠。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究其取得收视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宏霞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3-1356,1446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运用上的差异以及时态对于英文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时态的选择。对于隐含时间变化、追昔抚今的古诗,译者可依据原诗中的时间指示选择时态;若古诗中动作发生的时间与情境不明确,译者可依据译诗意境选择时态;对于隐含引述成分的古诗,译者可根据翻译文风与译诗意境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作出选择,并选择相应的时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文论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思想,揭示了隔“代”文学的传承特点,实际上就是文化内涵转移中的创新特性,这和文学翻译的情形很相象。语用学中的“语境”和“语用策略”理论之所以能有效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就是当代翻译学的这类“文化横移”式的跨学科研究的运用结果。在对汉诗英译等翻译活动中的“创译”、“重译”和“破译”等现象,这样的方法都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诗和英诗不但数量浩繁,而且各自拥有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诗篇.通过对比分析两者重复诗法在形式上的异同,进而探讨其修辞功能的各自特点,期盼对英汉诗歌的鉴赏、创作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有效手段,衔接方式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方面。本文以衔接理论为指导,通过两首汉英诗歌互译为实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翻译是着眼于篇章的活动,篇章是衔接的,因此作为浓缩的文学语言的诗歌的翻译更应该考虑衔接手段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大亮的古诗英译思维模式理论为古诗英译的鉴赏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这种理论,分析《静夜思》四种英译本的思维模式,认为运用原象思维翻译古诗词才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6.
从模糊语言谈古诗词的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诗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面临的难题.文章旨从模糊语言的角度,联系相关的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分析英汉文化及民族心理的差异,在文学的模糊性方面解读中国古诗词并探讨古诗词翻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翻译活动中文化意象的准确传递成为当前翻译界关注的热点。基于框架语义学,探讨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的英译。分析结果表明框架语义学对文化意象的准确传递有较强解释力,验证了框架语义学对文化意象英译的解释力。该研究对古典诗词英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叙事诗《乌鸦》为例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古典汉诗英译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正在探索阶段。古典汉诗与英诗既有共性,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古典汉诗既有可译性,又有某些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数字的模糊功能,分析了模糊数字在创造中国古典诗歌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语用功能,提出了古诗中数词英译的六种基本方法:完全照数直译法、变换数字改译法、略去数字意译法、增添数字意译法、词类转换法、数字转换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