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国古诗英译理论。该理论充分彰显了许的"求美"观。许在古诗英译中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为了能让读者"乐之",能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目的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2.
在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的关照下,论述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动态翻译注重接受者的反应,旨在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与原文对其接受者一样的反应。奈达承认诗歌翻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他认为关键是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精神”。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与不可译的矛盾;接着通过对一些中国古诗的研读,肯定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风格的移植、音韵的移植、文化的移植等。同时指出动态对应理论有其局限性,因此翻译中国古诗并无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关键是保持原诗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程福干 《科技信息》2010,(24):I0155-I0156
传统的古诗英译观往往重意义轻形式,而经验功能分析的视角认为形式也表达意义。笔者对一首唐诗作出示例分析,并对系统功能翻译理论的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彭南丰  贾德江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78-179,182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典范形态,是最具东方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之一.在古诗英译中,只有如实地再现诗歌的意境,译作才能称为上乘之作.这就要求译者在诗歌的翻译中遵循一定的意境再现原则.  相似文献   

5.
杜雄  廖志勤 《科技信息》2010,(35):I0005-I0006,I0010
翁显良是诗歌翻译仿译派的代表人物,对古诗英译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他不朽的译诗作品和文论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这一翻译理念:译诗关键在于"再现意象"、"改创声律"。  相似文献   

6.
李宏霞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3-1356,1446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运用上的差异以及时态对于英文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时态的选择。对于隐含时间变化、追昔抚今的古诗,译者可依据原诗中的时间指示选择时态;若古诗中动作发生的时间与情境不明确,译者可依据译诗意境选择时态;对于隐含引述成分的古诗,译者可根据翻译文风与译诗意境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作出选择,并选择相应的时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7.
贺昕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209-I0210,I0220
古诗英译的实质是诗歌意象的重构,在进行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可忽略。本文主要研究译者主体性在还原古诗意象过程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直译中国古诗常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与失真,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手法以实现信息的最佳传译。本文拟就古诗英译中的变通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古诗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其英译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不同。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围绕翻译界历来存在的直译和意译纷争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构成了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中探讨的是纽马克这个核心理论在古诗英译中的适应性及其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0.
冯晓旭  孙晟南 《科技信息》2007,(28):187-187,232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哲学、诗学和美学的核心范畴。本文通过讨论象思维与中诗英译的关系,力图展现象思维和意象在中诗英译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有关动物的概念隐喻,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喻意。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通过从已知到未知的跨越这一隐喻认知过程,语言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词汇的词义变化方式,并探讨了如何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策略和工具,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文字是这个系统的基础和根本。选取汉英两种文字,从文字特征与民族思维的关系角度对比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在各自文字上的反映,即汉英民族思维差异的文字印迹。  相似文献   

14.
语言活动中思维和语言是紧密相联的,人的思维总是借助于语言材料进行的。是否掌握一种语言,要看学习者是否能用该语言进行思维,而这种思维训练活动,是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的。意群教学的实施,对学英语者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有极佳的效果。本文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对意群学习策略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做英语互译时,总是中文痕迹很明显,中式英语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本文试从哲学角度追根求源,找出造成中西方思维模式迥异的根本原因及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主要区别,让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结构有一个提纲擎领的认识。只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转换思维,学生就能写出或说出地道的英语句子,这样学生的汉英翻译,乃至整个英语学习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从隐喻性思维角度对比英汉名词化隐喻实现形式和语篇功能。英语是综合语型语言,可通过多种方式添加词缀隐喻化为名词。汉语属于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汉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一致地体现过程或特性,隐喻地体现事物,它与英语的差别在于它从过程或特性转化为事物缺少形态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句法功能,词本身形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名词化隐喻不仅在英汉语篇中大量出现,而且都具有使语篇衔接、客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词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新词的产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伴随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经济类英语新词大量出现。本文对1997-2011年间的经济类英语新词作了定量考察和定性分析,详细探讨了经济类英语新词的构建方式,并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解释了该类新词的语义建构,来揭示人类创造新词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为理解新词的产生和研究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上帝的杰作。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颜色词作为一个特殊词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途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体系,一种思维方式。而概念隐喻也称为隐喻概念,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或者概念领域间的相互转换。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的隐喻意义异同,得以为更好的顺畅的为英汉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民族语言存在着一致性和相异性。从汉英对比可以看出,一致性表现在概念的一致性,思维的一致性和句子结构一致性等。相异性表现在化和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气候不同形成不同表达方式、对句子成分不同认识导致句子结构差异、思维反应现实要素顺序不同导致词序差异、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篇章语义结构模式的不同等等。对一致性和相异性共时研究是对比语言学的根本任务。它对外语学习、外语教学和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思维场的观点审视大学英语教学,我们就会发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填鸭式讲授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采取思维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也即恰当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让学生思维活动起来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