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近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模拟技术模拟了水产动物的群体选择流程,比较分析了15个世代后群体的近交系数、近交率、选择反应、表型值等参数.模拟分析中,亲本的雌雄比例定为1:1,选种数量设定500,1000和2000个个体,个体产卵量分别设为104,5×104,1×105,2×105,5×105和1×106共6个梯度,选种池塘个数设为1,2,3.采用个体选择和家系内选择两种方式选择留种.结果表明,产卵量、个体选择方式和选择池塘数目是影响水产动物群体选择中近交系数和选择反应的3个最主要的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认为,目前水产动物群体选择技术能够导致育种群体严重近交,应采取相应的近交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增加有效群体的数目、增加池塘数目以及选择合适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突变压与群体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变为压力下,一个自交植物群体中某一位点的一对等仅次于 基因所构成的三种基因型频率,随世代的推多,其动态规律可用随机过程来描述。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将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同步动态关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突变压力下,一个自交植物群体中某一位点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构成的三种基因型频率,随世代的推移,其动态规律可用随机过程来描述。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将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同步动态关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了解水稻转基因是否影响野生稻基因传递的频率,对于评价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影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不含转基因和含转基因的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杂种F2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了F2群体各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连续卡方分析了F2群体相关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观察值是否符合理论分离比,同时对各位点进行了连锁不平衡分析,并对实验群体所需的最小样本量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两个F2群体分别有25.93%与33.33%的位点出现了显著的非随机分离,非转基因与转基因F2群体分别在偏态分离位点数与偏离亲本方向上出现一定差异,并观察到连锁不平衡位点.实验个体数应不少于280个才能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外源转基因在杂种后代群体中会因为选择而影响基因分离,进而影响杂种群体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5.
杂色鲍日本群体与台湾群体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杂色鲍日本群体(RB)和台湾群体(TW)进行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得到RB♀×TW♂、TW♀×RB♂、TW♀×TW♂和RB♀×RB♂4个组合的F1代.对这些交配组合的卵径、受精率、胚胎发育速度、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卵径、受精率以及胚胎发育速度方面并无显著的差别,但杂交组在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方面,与自繁组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TW♀×RB♂组8 d的存活率杂种优势达到40.6%,RB♀×TW♂组25 d壳长的杂种优势达到48.6%.实验初步显示,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适合度来综合衡量杂种优势与杂种劣势,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反映随机交配群体三种基因型RR,Rr,rr在不同世代的比例的差分方程组,并研究了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群体基因频率的世代演替模型及稳定性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基因频率是某一个基因座位上的各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相对频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复等位基因的相对频率改变,则该群体基因频率即发生了变化。定义1:若群体在某个基因座位上有n个复等位基因α_1,α_2,…α_n,它们在第m代的基因频率为p_(im)(i=1,2…n),则该基因座位的群体基因频率可用一个n维向量P_m表示,其中分量p_(im)≥0(i=1,2…n)且n个分量p_(im)的和为1。如果群体是一个大而随机交配的群体,那么第m代群体基因型频率为A_m=P_m·P_m~*(P_m~*为P_m的转置阵)。定义2:若基因α_i突变成基因α_j的频率为μ_(ij),回复突变的频率为μ_(ji),因迁移,选择而引起的基因α_i的改变为μ_(ii)=μ_(ii)~M μ_(ii)~S,那么从第m代到第m 1代群体基因频率的变化可用一演替矩阵π_m表示。P_(m 1)和P_m之间的关系为P_(m 1)=μ_m~(-1)π_mP_m。μ_m~(-1)为归一化常数,以保证第m 1代群体基因频率的n个分量p_im 1之和为1。定义3:若当m趋向无穷大时,P_m的每一个分量的极限都存在,则我们说群体基因频率P_m是极限稳定的。定理1:群体基因频率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矩阵π_m的特征方程有正实根,而第m代基因频率向量则正好是这个特征值所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定理2:当μ_(ii)=0,μ_(ij)(i≠j)不随世代而变时,群体基因频率必将趋于极限稳定。作为特例,当n=2时,我们的结果与遗传学中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群体的双穗率、空秆率、倒伏率、穗位高等主要群体性状均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显著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糯玉米双穗率显著降低、空秆率明显增加、倒伏率极显著提高、穗位高有所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糯玉米双穗率先增后降、空秆率显著增加、倒伏率明显增大、穗位高表现一定的增加趋势;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主要群体性状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效应;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除种植密度与双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施氮量与穗位高的相关性不显著外,种植密度、施氮量与糯玉米主要群体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创建的小麦异交群体在长期选择下,不同选择方法所产生的选择效果及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对遗传力较低的性状进行改良时,适当运用相关选择在早代是可行的;指数选择在改良小麦异交群体时比单性状选择更有效,经验指数选择稍优于理论指数选择,在指数选择时,提高选择强度是可行的,可在保持群体一定遗传变异的基础上提高群体改良的速度.群体遗传结构在每项选择过程中要发生变化.加性方差和遗传力作衰减变化;当选性状与非当选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单性状选择下趋于0,而在指数选择情况下,各遗传相关变化的结果不利于指数选择进展.  相似文献   

10.
籍助小麦标准品系“中国春”缺四体及双端体进行基因定位,现已将三十多种酶的九十多个位点定位于染色体或染色体臂上.通过对同工酶酶谱的分析,可以判断出个体的基因型,据此可推导出群体中有关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而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此项研究工作对群体改良方案的确立和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相岭山系现存大熊猫约34只,数量稀少,且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强度较大,基因交流困难,整个种群处于濒危境地.本文运用VORTEX模型对该山系未来100a内大熊猫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尽管从年龄结构上看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属于稳定型种群,但在考虑竹子开花和森林火灾的情况下,其近亲繁殖系数将在90a后达到1.0,该种群将于80a后灭绝.因此,对该地大熊猫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黑熊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熊种群的相关参数,借助旋涡软件(Vortex8.41),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种群动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食物歉收和人为诱捕等灾害影响下,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黑熊种群数量在100a内稳步增长;而在加入近亲繁殖、人为诱捕和食物歉收等因素时,种群数量增长相对受到影响,其中,人为诱捕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理论以街道(乡镇)为单元,对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1994-2002年的人口资料进行研究,测算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D0)和相关维值(D2)以及相应的相关系数,发现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分形性态明显,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分布分维值呈现不同的时间演化趋势,利用分形很好地解释了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当前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同时本研究也涉及人口分布数据分形处理的误差和及其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主要阐明了遗传病的主要特征,论述了近交系数与遗传病发病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同人口规模的小城镇对水资源的消耗不同,城镇规模的不同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水量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口规模对用水特性的影响,对揭示小城镇用水特性有重要作用.为此,根据小城镇镇区人口将小城镇划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选择典型小城镇进行实地用水调研,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典型小城镇用水水平,并通过类比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人口规模与用水特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建议小城镇日变化系数宜取1.75-1.95,时变化系数宜取2.0~2、4,人口规模越小的城镇取高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2017—2019 年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通利华) 连续三年参与美国 CharlesRiver Laboratories( CRL)对全球各地设施 CD( SD)大鼠生产群的遗传检测,以评估种群的遗传稳定性、杂交系数及各设施间种群的差异。 方法 从大鼠耳部样品中提取 DNA,使用荧光标记法检测 240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 基因位点,通过 GenA1Ex6. 5 软件统计分析得到位点多态性( P) 、观测杂合度( Ho ) 、期望杂合度( HE ) 、近交系数( F)和遗传分化系数( FST )等。 结果 位点多态性比例分别为 73. 6% ,76. 9% 和 74. 2% ,遗传具有多样性且保持稳定;杂交系数分别为-0. 02、-0. 06 和-0. 07,符合随机交配特性;遗传分化系数( FST ) 在 0. 05 上下波动。 结论 维通利华的 CD( SD)大鼠种群保持稳定的遗传多样性,符合随机交配方式繁殖,与 CRL 美国基础种群呈低至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定期的引种措施为保持种群的杂交性和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南统计年鉴2001—2013年老年人口系数的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河南省老龄化指标进行预测,训练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时间序列二次指数平滑法对老年人口系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值为4.97%.为了更加精准地预测老年人口系数,采用时间序列和BP神经网络结合的模型对其进行预测,此方法解决了老年人口系数的非线性的映射关系,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左右,因此这个模型是最优的,更加适合预测河南省老年人口系数.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是逐渐上升的.  相似文献   

18.
Effects of a change in the level of inbreeding on the genetic load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 C Barrett  D Charlesworth 《Nature》1991,352(6335):522-524
"The effects of inbreeding may not be as noticeable in the first generation as the invigoration immediately apparent after crossing". This statement, published in 1919,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and has apparently never been tested empirically, although the reduction of the genetic load of populations by inbreeding is well known in theoretical terms. Because inbreeding increases homozygosity, and h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ection against recessive or partially recessive detrimental alleles, changes in levels of inbreeding can lead to a reduction in the frequencies of such mutant alleles. This results in equilibration at higher population mean fitness and is referred to as 'purging' populations of their genetic load. Severe inbreeding can also reduce genetic load due to overdominant alleles, provided selection coefficients are not symmetrical at all loci, because alleles giving lower fitness will be reduced in frequency at equilibrium. With either fitness model, however, reduction in genetic load takes time, and the initial effect of an increase in inbreeding is reduced fitness due to homozygosity. There are few data relating to the extent to which fitness is reduced during inbreeding in a set of lines and to how long the reduction lasts before increasing again to the initial level, or higher. Inbreeding experiments involving sib mating in mice and Drosophila subobscura, and successive bottlenecks in house flies have yielded some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purging hypothesis. Here, we report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demonstrating a prolonged time-course of recovery of mean fitness under self-fertilization of a naturally outcrossing plant, and also compare our results with expectations derived by computer calcula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tic load present in an outcrossing population can be explained only with a high mutation rate to partially recessive deleterious alleles, and that inbreeding purges the population of mutant allel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数据,引入Getis-Ord Gi*指数,构建用地扩张-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CI,对经济区31个县域进行时空协调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同步增长趋势,2者呈显著正相关; 县域间土地城镇化进程空间差异较大,表现出南快北慢的总体趋势,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相对较小; 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G值均呈高值集聚、低值分散的特征,南昌市为高值中心;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协调,但县域间协调性系数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和空间差异性,CI值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态势,昌九、浙赣线所组成的“┸”字型地带周围县域CI值较高,滨湖区及边缘区县域则较低.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场交通可达性研究是明晰机场服务范围,促进机场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机场可达性与人口布局的关系,对京津冀地区机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运用成本栅格加权距离算法,在GIS支持下,计算京津冀地区民用机场的交通可达性,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而探讨京津冀地区交通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分布的关系,揭示京津冀不同区域和不同小时圈中机场可达性与人口布局的内在机制,为区域机场协调发展、促进京津冀地区机场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机场可达性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间地区强于边缘地区的趋势。机场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机场可达性百分比的增加,人口密度百分比成减小的趋势,相关系数达-0.73(P0.01),这种负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幂指数的方程来定量表达;1.5小时圈是目前京津冀地区机场可达性与人口布局产生作用的最远距离,反映了机场服务范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机场可达性与人口布局的相关性差异显著;北京和河北省地区的机场可达性与人口分布的主要作用圈在1~1.5 h圈;天津地区的主要作用圈在0.5~1 h圈,主要与城市规划和机场布局相关。在未来的机场规划中,新建机场应在1.5 h圈范围以外,同时考虑区域的人口密度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