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生物降解型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吲哚美辛纳米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U5(53)均匀设计优选制备工艺,用透射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的手段对其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1.5,Dextran-70与Pluronic F-68质量比为4∶1,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体积分数为0.7%,搅拌速度为800r/min条件下制备的吲哚美辛纳米粒各项指标较为满意。特性研究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球形圆整、无粘连、平均粒径为(127±3)nm,分布均匀,包封率为82.97%,载药量为64mg/g,且吲哚美辛在纳米粒中的无定形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丹酚酸B-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Sal B-PBCA NP),以吐温80和PEG 20000制备了Sal B-PBCA NP的两种包衣产物T1P0、T1P1,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Sal B-PBCA NP纳米粒平均粒径99.2 nm,包封率为46.55%,载药量0.792%;Sal B-PBCA NP、T1P0、T1P1在48 h后分别累积释放(76.15±0.69)%、(63.72±1.80)%、(47.09±5.72)%;体外释药结果均符合Weibull方程。与未包衣的Sal B-PBCA NP相比,以吐温80和PEG 20000包衣的T1P1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和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原料,泊洛沙姆188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乳化法制备了聚(α-氰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微球,然后通过共聚物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制备了共聚物载药微球。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并就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分数及吸附时间对微球粒径、载药率和负载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空白微球适宜的制备条件为,共聚物质量分数0.8%(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与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1.0%,搅拌速度800r/min,体系pH2.5,反应时间3h;空白微球在pH7.0条件下进行溶菌酶吸附,在溶菌酶质量分数0.08%、吸附3h时所得的共聚物载药微球性能最佳,且所得的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作为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癌效果和广谱治疗范围.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本文采用注入法制备不同药载比(紫杉醇/牛血清白蛋白)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了其粒径及释药性能.以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最小,颗粒最均匀并且其释放速率最慢,有较好的缓释效果.考察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稳定性及载药量.放置一周后其粒径没有太大变化判断其稳定,计算载药量为11.45%.  相似文献   

5.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布洛芬(IBU)-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纳米粒,粒径在500~800nm之间.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及浓度、水相pH值、药/聚合物质量比、共聚物中羟基戊酸单体(HV)含量对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pH值为4.0,药/聚合物质量比为10/50,聚合物中HV含量为6%~10%(质量分数),聚乙烯醇浓度为1%(体积分数).用逐层(LbL)自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覆到载药纳米粒表面,包覆6层聚电解质后的IBU.PHBV纳米粒的突释量由包覆前的70%下降到15%,说明将溶剂蒸发法和LbL自组装技术结合可以显著抑制释放初期的药物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紫杉醇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醋纳束粒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井研究其相关理化性质。方法: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削备TAX—PBCA—NP,并分别采用多种配方钢备。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柱子的形态,结果与结论所确定的制备TAX—PBCA-NP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巴胺(DOPA)在有氧碱性溶液下形成聚多巴胺(PDA)的性质,以阿仑膦酸钠(ALD)为模型药物,作者制备了空白聚多巴胺纳米粒(PDA-NP)和载阿仑膦酸钠的聚多巴胺纳米粒(PDA-ALD-NP),并对这两种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形貌、稳定性、载药量、体外释放、摩擦学性能以及细胞毒性等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二者平均粒径均小于102nm,分布较窄,Zeta电位均在-25mV左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两种纳米粒形貌,显示PDA-NP和PDA-ALD-NP光滑圆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得PDA-ALD-NP载药量为5.3%±1.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DA-ALD-NP明显减缓了ALD的释放.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PDA-ALD-NP在水溶液和胎牛血清(FBS)中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摩擦学考察结果显示PDA-ALD-NP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此外,采用MTT法考察了DOPA和两种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烷类PEG-PDLLA纳米粒,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其粒径及Zeta电位;HPLC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研究载药纳米粒在PBS中的释放动力学;初步评价载药纳米粒在MGC803、HeLa细胞中的摄取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通过包载形成的纳米粒的粒径为(13±1)nm,分布较集中。载体与药物的质量比在20∶1时,紫杉醇的均一性最好,卡巴他赛的包封率最高,达到88.77%。载药纳米粒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MGC803、HeLa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与临床用注射剂效果相近。紫杉烷类PEG-PDLLA纳米粒的性质、释放、细胞抑瘤率都较好,可为开发紫杉烷类新型静脉注射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7,(3):382-388
以卵磷脂和硬脂酸为脂质材料,分别运用薄膜-超声分散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溶剂-乳化挥发法、高压匀质法制备虎杖总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以筛选虎杖总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虎杖总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HPLC法测定药物包封率,并进行虎杖总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运用高压匀质法制备虎杖总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类圆球状,粒径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00±21)nm,包封率为(87.0±0.69)%,平均Zeta电位为-66.3 mV,且在4℃条件下贮存3个月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实验工艺合理、可行.同时,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匀,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及丙烯酸正丁酯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OP-10、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聚类增稠剂,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含油核聚2-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微囊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的界面聚合方法合成了含油核聚2-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微囊,重点研究了搅拌速率、pH值、乙醇浓度、溶剂等聚合条件对纳米微囊的粒径分布及规整性的影响。获得了平均粒径为150nm,壁厚为50nm结构规整的纳米微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牦牛乳源酪蛋白为原料,利用瑞士乳杆菌,对发酵法制备降血压肽的工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试验首先采用凝乳酶沉淀法从耗牛乳中提取酪蛋白,依据瑞士乳杆菌的发酵特点,按5%(体积比)接菌量进行发酵制备降血压肽.然后并以降血压肽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率为指标,主要探讨了底物浓度、pH值、发酵时间三因素对瑞士乳杆菌发酵法制备降血压肽工艺的影响.结果:在接菌量为5%,其他三因素各设置五个水平进行工艺优化,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4%、发酵pH值8.0、发酵时间16 h.此工艺条件下ACE抑制率可达约68%.结论:通过实验说明底物浓度、pH值、发酵时间等参数的控制对发酵酪蛋白制备抑制肤很重要,此试验数据为后续进一步完善制备降血 压肤的实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质量分数较高的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上样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液接收体积和洗脱流速为考察因素,以银杏叶总黄酮质量分数、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对银杏叶总黄酮柱层析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3.1 mg/mL,乙醇体积分数71%,洗脱液接收体积2 BV(BV为装柱体积)及洗脱流速2 BV/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完成三批验证实验,银杏叶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可达到35.77%,收率为93.30%,银杏总内酯质量分数达到《中国药典》标准。利用BBD响应面法优化银杏叶总黄酮柱层析纯化工艺是科学、合理、可行的,可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氢青蒿素醚化法制备蒿甲醚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HPLC分析技术,对蒿甲醚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以蒿甲醚收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双氢青蒿素醚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其醚化的最佳条件为A2B3C4D1,即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2;双氢青蒿素与三氟乙酸的量之比为10∶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5h。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根中多糖的含量并评价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用Sevage法除蛋白、活性碳脱色,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并采用1,1-二苯基-2-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清除法(ABTS法)对提取的多糖进行体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纯化后窄叶芍药和新疆芍药的多糖含量达0.82%和0.78%;窄叶芍药和新疆芍药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7 mg/m L和0.13 mg/m L;而两者对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75 mg/m L和0.096mg/m L。由此可知,本文建立的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且窄叶芍药和新疆芍药对清除DPPH与ABTS自由基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供了一种以电石渣为原料,循环利用氯化铵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方法;通过实验系统讨论了碳酸钙制备的工艺条件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所得碳酸钙晶型与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碳酸钙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CO2流速 80 mL/min, 反应温度30 °C, 反应时间60 min;所得产物为纳米的球形球霰石,产物中CaCO3的含量为99.95%, 白度为99.3%, 产物具有良好的自流动性和自粉化性;整个制备工艺中碳酸化反应滤液可循环利用8次, 此时的反应效能大于50%;通过工艺条件的调控成功制备出高纯纳米碳酸钙、球霰石型碳酸钙、文石型碳酸钙以及方解石型碳酸钙. 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案有望应用于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与碳酸钙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对天然石墨(NG)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即在NG表面形成Li4Ti5O12(LTO)纳米球包覆层,并对其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LTO纳米球在石墨表面单分散均匀分布,粒径为50-150 nm。此表面改性,提高了NG的首次效率及克容量,分别为1.4%和37.9 mAh/g;全电池测试结果发现,LTO改性后,在2.4-2.8 V之间的副反应明显减少,即石墨表面结构破坏减少、不可逆容量减少,从而提高了首次效率及克容量。  相似文献   

18.
为深度降解废水中的氨氮,以纳米TiO2和硅藻土为原料,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硅藻土负载TiO2纳米材料.在单因素设计和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以氨氮(NH3-N)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催化剂降解氨氮废水的多种因素.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h和负载量5g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负载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氨氮去除率为73.11%.验证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建立的响应曲面在负载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H_2O_2预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黑臭水效果进行研究。H_2O_2作为预氧化剂,自制无机高分子聚硅酸铁镁作为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聚硅酸铁镁最佳制备条件;使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并与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两种混凝剂絮凝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聚硅酸铁镁絮凝性能优于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在整个投加剂量范围内,H_2O_2预氧化-混凝沉淀法去除COD_(Cr)和UV_(254)效果均优于单一混凝沉淀工艺,COD_(Cr)最高去除率从69. 61%提升到78. 97%; UV_(254)最高去除率从39. 80%提升到45. 25%,其中COD_(Cr)去除率最高相差12. 03%,UV_(254)最高相差9. 07%,混凝剂在较高投加量下,预氧化能强化后续处理工艺,降低水样余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3种不同脱蛋白方法对虎斑乌贼肌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等电点法对经过热水浸提的虎斑乌贼肌肉多糖进行脱蛋白,同时对脱蛋白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3种不同脱蛋白方法得到的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当多糖浓度为5 mg/mL时,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等电点法得到的脱蛋白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7.05%、42.35%和38.54%,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1.96mg/mL、11.81mg/mL和9.84mg/mL;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为93.67%、70.80%和68.75%,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0.67mg/mL、1.37mg/mL和2.72mg/mL;对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分别为72.33%、62.42%和53.33%,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0.15mg/mL、1.56mg/mL和3.81mg/mL。多糖还原力大小分别为0.183,0.160和0.144。【结论】3种脱蛋白方法所得虎斑乌贼肌肉多糖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Sevag法三氯乙酸法等电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