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2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MnlⅠ和RsaⅠ对常年发情的湖羊以及季节性发情的中国美利奴羊、罗米丽羊、罗米丽(Romilly Hills)×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褪黑激素受体1a(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824bp扩增产物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在605位碱基处表现出MnlⅠ酶切多态性,在604位碱基处表现出RsaⅠ酶切多态性。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4种绵羊MTNR1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RsaⅠ和MnlⅠ酶切位点上都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4种绵羊在RsaⅠ和MnlⅠ酶切位点上各基因型的分布通过χ^2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湖羊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与繁殖性状相关的BMPR-IB、BMP15、GDF9、MTNR1A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这些基因在湖羊中的多态性。结果发现,GDF9基因的FecGH突变和BMP15基因的FecXI、FecXH突变和FecXG(B2)突变没有被检测到,而BMP15基因的FecXB(B4)突变均为杂合型( B);BMPR-IB基因和MTNR1A基因存在多态,等位基因B频率较高,分别达到0.784和0.676;表明可能与湖羊的繁殖性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卵泡的生长和闭锁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157只乐至黑山羊GH和IGF-I进行多态位点的检测。结果发现,GH基因5’侧翼区和第二外显子分别检测到2种基因型,第三外显子检测到4种基因型,第四和第五外显子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IGF-I基因的第二外显子检测到2种基因型。通过基因测序发现GH基因有14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NPs)—T48C,A55G)(P1引物),T781C(P2引物),G1122A,A1161G,A1171G,C1179T和C1180G(P3引物),T1481C,A1494G,G1549T和C1590T(P4引物),G1942A和G1957A(P5引物);IGF-I基因有1个SNP(G3270C)(P6引物)。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GH基因第三外显子BB型乐至黑山羊产羔数比AA型多0.32(p0.05),其余基因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研究初步表明GH基因可能与乐至黑山羊产羔数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检测翘嘴鳜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实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PCR-direct sequencing,PCR-DS)检测翘嘴鳜AMY基因组序列的SNPs和微卫星位点,并使用创造限制酶切位点PCR法(created restriction sites PCR,CRS-PCR)和PCR-DS法对SNPs进行分型,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AMY基因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实验结果发现AMY基因第1内含子有一个SNP位点A1,第5内含子有3个SNPs位点(A2、A3和A4);此外,第5内含子中还存在一个微卫星位点B1,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有9种单倍型.在翘嘴鳜群体中,4个SNP位点呈中度遗传多样性,而微卫星位点表现出高度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肉用绵羊的产羔数量低是制约新疆绵羊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绵羊产羔数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了新疆本地品种哈萨克肉用羊、引进品种萨福克肉用羊和德中杂交肉用羊为实验对象,以抑制素βA基因为产羔数性状的候选基因设计了5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检测该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联.结果表明:3种绵羊外显子5'调控区引物0-2扩增区域存在多态性位点,有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AA、AB和BB.测序发现,基因型AA在外显子1的一43 bp和-44 bp处存在C→A和G→A的连续碱基突变,-38 bp处存在C→A的单个碱基突变,一25 bp处存在C→G的单个碱基突变.显著性分析显示,哈萨克羊基因型AA比基因型AB和BB产羔数分别多0.20个(P<0.05)和0.26个(P<0.05),德中杂交基因型AA比基因型AB和BB产羔数多0.25个(P<0.05)和0.34个(P<0.05),而萨福克羊3种基因型产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羊抑制素βA是影响新疆哈萨克羊和德中杂交肉用羊产羔数的重要基因,可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692例哈尼族人(高血压患者346例,正常对照个体346例)糜蛋白酶基因(chymase,CMA1)4个tag SNPs (rs1956921、rs1800876、rs5244和rs1885108)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运用遗传模型研究CMA1基因tag SNPs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MA1基因4个tag SNPs位点在混合人群和女性人群中均未显示出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男性人群中,rs1800876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高血压间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s1800876位点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的患病风险显著降低(OR=0.59,95% CI为0.38~0.92,P=0.021),提示CMA1基因rs1800876位点与云南哈尼族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述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基因组织中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模式。文章在对人类基因组中SNPs的概念做简要说明的基础上,介绍了SNPs的检测、分析技术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拟松材线虫组织蛋白酶基因bmcath1生物学功能。 【方法】采用dsRNA浸泡法对靶标基因进行基因干扰,观察拟松材线虫在活体和离体情况下的繁殖力、取食速率、性别比例、体积及致病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组织蛋白酶基因bmcath1被干扰后,拟松材线虫繁殖力增强约75%,取食速率变快,致病力变强,并且拟松材线虫群体的雄、雌成虫比由3:5变为6:13,成虫所占的比例由8%提高至19%。【结论】组织蛋白酶基因bmcath1对拟松材线虫的繁殖力和致病力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BMP15基因和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乐至黑山羊繁殖性状的关系, 采用PCR-RFLP方法, 对20只高产羔率、15只低产羔率乐至黑山羊的BMP15基因的FecXH突变和BMP-IB基因的FecB突变的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分析.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乐至黑山羊BMP15基因和BMP-IB基因都只存在一种基因型, 说明了BMP15基因的FecXH突变和BMP-IB基因的FecB突变不能作为乐至黑山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子1基因第8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三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在小型猪PGC-1基因外显子8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Ala354Val(450C→T),Gly363Gly(478C→T),Arg369Arg(494C→A),Leu570Leu(913G→A),Ser551Ser(1039A→G),其中,只有450位C→T的杂合突变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小型猪品种不同PGC-1基因外显子8的多态性分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RFLP的方法研究了哈萨克羊、多浪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及哈萨克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杂交一代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4个绵羊群体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检测到28种基因型和14个等位基因,其在4个绵羊群体间的分布存在不一致。对4个群体的遗传参数检测结果显示,MHC-DRB1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杂合度较大,遗传变异程度较高。根据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5个酶切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对4个绵羊群体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反映了4个群体间就MHC多态性建立的遗传关系,并初步探讨了4个群体间抗病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性遗传病。由于种族、居住地、通婚情况的差异,所携带的原发性高血压基因也有所不同。通过检查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基因的SNPs差异,可初步确定该研究人群的主要高血压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欧拉羊的血红蛋白多态性及其与血液指标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179只欧拉羊的血红蛋白多态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欧拉羊的血红蛋白(HB)位点上有HB A和HB B两种变异体,构成HB AA,HB BB,HB AB三种基因型;HBA和HB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844和0.3156;②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和基因均质度指数分别为0.4320、1.7606和0.1360;③欧拉羊的血红蛋白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基因频率没有性别差异;④除HB AB型羊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大于HB BB型羊(P<0.05)以外,不同HB基因型欧拉羊的其他血液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新型的分子标记--SNP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最有效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本文对SNPs的发展、基本原理、检测,以及在确定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绵羊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序列(AF041257.1)设计1对引物,以乐至黑山羊脑垂体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cDN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的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cDNA序列长为1743bp,编码581个氨基酸.乐至黑山羊与绵羊、牦牛、欧洲牛、野猪和人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4%、94.67%、94.27%、77.48%、74.33%.以核苷酸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乐至黑山羊先与绵羊聚为一类,再与欧洲牛和牦牛聚为一类,而后与野猪聚为一类,最后与人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依托GenBank数据库资源,分别对1号、X、Y染色体上CDS区的SNPs分布、类型和密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结果发现,AG(GA)和CT类型占优,分别各占30%以上;类型AC、AT、GT和CG统计频率在相同的数量级上,分别各占8%左右;并且这种分布频率不会随不同的染色体而变化。但是,SNPs在不同染色体上基因内的分布差异大。SNPs在Y染色体上的密度最小,在1号染色体上的密度最大。一般来说,SNPs的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内含子区,但是,在Y染色体上,外显子区的SNPs频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ARID1A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ARID1A调控细胞迁移的机制,本文通过在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过表达和干扰ARID1A基因,观察细胞迁移率的变化,通过比较HCT116与正常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数据,筛选出ARID1A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ARID1A后,细胞迁移率降低,而干扰ARID1A则与之相反.在1212个相关系数大于0.9的ARID1A共表达基因中,仅有4个基因参与细胞增殖,29个基因参与细胞迁移,涉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多个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说明ARID1A抑制细胞迁移,并可能通过多个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短鄂、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SPLUNC1)基因cDNA全长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序列来设计简并引物,以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F1代为材料,克隆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片段序列,再利用RACE法克隆其SPLUNC1基因3′端和5′端,测序后拼接获得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cDNA全长为1117 bp,5′非编码区(UTR)为84 bp,3′UTR为26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5.006,分子量26.57 kDa。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本研究克隆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后续深入研究该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别提取处于同一发情周期的5只低繁藏山羊和5只高繁金堂黑山羊的卵巢、垂体的总RNA,并通过RT-PCR技术对INHA、INHBA基因c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以Real-time PCR技术对其进行组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和金堂黑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均长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7处碱基不同,并导致3处氨基酸的差异;INHBA基因编码区均长1278bp,编码425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4处碱基不同,并导致1处氨基酸的差异.藏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4%、98.9%、95.8%、88.6%、81.0%、79.5%和84.8%;藏山羊INHB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9.4%、98.1%、91.7%、88.0%、88.5%和91.2%.INHA和INHBA基因mRNA在两个山羊品种的卵巢、垂体中均有表达,但两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INHA和INHBA基因在动物进化中比较保守,与山羊多羔性状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绵羊的PRL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和藏山羊垂体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和藏山羊PRLR基因cDNA克隆及进行序列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山羊的繁殖性能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和藏山羊PRLR基因编码区均长1746bp,均编码581个氨基酸.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PRLR基因编码区与藏山羊、绵羊、牛、牦牛野猪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71%、99%、95%、95%、83%和80%.以核苷酸序列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先与藏山羊聚为一类,再与绵羊聚为一类,后与牛和牦牛聚为一类,然后与野猪聚为一类,最后与人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