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变迁,公务员考试制度也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举措折射出了教育公平、社会会平、民本思想以及基层建设等思想,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农村建设忍想等有许多契合之处.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在新的时代依然发挥着增强国民素质、促进基层建设的作用.应结合时代特点来重新认识和解读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政府应有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这一伦理底线。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动态的公平。它一方面要求社会平等对待其成员,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对所有人平等开放;另一方面要求以人的全面和最高发展为目的,注意个体差异,发展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经济民主是教育平等的基础,政治民主是教育平等的前提,教育法律是教育平等的保障机制。人类教育平等的理想只有通过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勇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31-134
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生态文明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遵循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平等的生态享有机制、科学的生态规划机制、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绿色的生态消费机制是实现生态公平的保证。只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生态文明观,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公平。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工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只注重了社会对学生给予的公平条件来看待教育公平。很少有人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家长与教师有着天然的关系,看教育过程公平必然离不开从这二者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官本位”文化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科技信息》2010,(24):76-77
"官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居主导地位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当"官"为衡量个人价值的社会价值观念造成唯上级是从、滥用公权力以谋求个人私利的普遍社会现象。因此,只有从根除"官本位"文化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个人、社会与国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之一。只有实现机会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我们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树立公平的价值观;缩小地区差距;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应当是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育机会的均等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机会平等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统筹区域发展都需要推进机会平等。只有坚持机会平等,才能充分保证区域发展的公平性。以地方财政政策为例,就政府在推进机会平等方面应采取的举措进行论析,应增强机会平等的理念,创新机会平等的制度,促进机会平等各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莉  沈维凤 《科技信息》2006,(11):239-240
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倡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在中国甚至世界享有盛誉,而其提炼出来的平民教育原则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探析。本文着重分析了晏阳初平民教育原则中蕴含的平民教育思想,并结合当今农村职业教育,作了一些评价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束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教育公正是社套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套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突破我国转型期教育的不公正现象从而推进教育公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86年制定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了许多制度、机制和观念上的创新,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立法目的是以人为本、保障权利;以法律形式界定了义务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平等性;强调义务教育必须发展均衡和彰显公平;精心设计了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研究者关注的大多是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公平;其实,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学校内部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包括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不公平,教师教学评价的不公平和教师关注和期望等隐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要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首先,要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其次,学校领导要在班级之间和学科之间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再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公平意识和教育公平行为。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必须保障教育公平,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必须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教师水平,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亿万人民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科学发展的观点,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描绘未来10年教育发展蓝图。强调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理性审视当今中国教育产业化、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等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有利于促进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育平等的角度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简要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成败得失。主张我国的职业教育应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力求避免双轨制的教训。要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坚持教育平等的价值取向,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兼顾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8.
在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法治化的重要尺度。法治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法治意识淡薄。教育是培养法治理念的主要手段,我国正在建构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反映着义务到权利的回归,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的进化,其内涵正是法治理念培养之维。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高校素质教育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人文教育的失落对高校素质教育造成的冲击,论证了人文教育作为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翼,并提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亚辉 《江西科学》2007,25(3):346-350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本文围绕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加强学科及课程建设、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等问题来探讨教师教育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