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机会平等是实现中国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原则,而教育机会平等是机会平等的基本要求和逻辑起点。推进教育机会平等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增强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创新教育机会平等制度,提高教育系统工作者的自律意识,建立教育腐败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具有平等的机会,机会平等,就是根据某种标准或程序社会赋予市场竞争主体参与某种活动的权利平等和拥有条件的平等,机会平等原则的涵义包括竞争权利的机会平等,拥有条件的平等,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在当前情况下,还存在着影响机会平等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状况,市场主体的参与意识和政府行为,机会平等在实现过程的表面形式包括获得机会平等,适应程序规则平等,弱势补偿,机会平等价值包括外在价值,内在价值,经济效益价值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平等权的理念和制度定位,认为应把平等权定位于机会平等,并就如何实现机会平等进行了探讨,指出要实现机会平等,就要排除实现机会平等的障碍,并且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以真正实现机会平等,从而使我国平等权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政府应有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这一伦理底线。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动态的公平。它一方面要求社会平等对待其成员,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对所有人平等开放;另一方面要求以人的全面和最高发展为目的,注意个体差异,发展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 机会平等的理念和准则越来越为中国民众所认可和接受, 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然而, 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的特殊性及其它一些原因, 中国社会现阶段在机会平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面临着一些阻碍性的因素。一、机会平等: 四个方面的进展机会平等是现代意义上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所谓机会平等, 是指社会成员在解决如何拥有作为一种资源的机会问题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即: 平等的应当予以平等的对待, 不平等的应当予以不平等的对待。”在社会的所有部分, 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 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阶段机会平等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 ,机会平等的理念和准则越来越为中国民众所认可和接受 ,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然而 ,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的特殊性及其它一些原因 ,中国社会现阶段在机会平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面临着一些阻碍性的因素。一、机会平等 :四个方面的进展机会平等是现代意义上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所谓机会平等 ,是指社会成员在解决如何拥有作为一种资源的机会问题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即 :平等的应当予以平等的对待 ,不平等的应当予以不平等的对待。“在社会的所有部分 ,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 ,都应当有大…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提供专业发展指导、就业岗位、实训实践机会以及资金支持等;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适应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推进区域经济稳定发展,二者存在联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8.
使用2011—2013年云南省近70 000个少数民族自然村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村庄社区的电话、公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4种环境变量体现的机会不平等情况,同时分析了机会不平等对贫困发生率和人均纯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样本村的人类机会指数逐年递增,但安全饮水一项最低,不到80%.人类机会指数的提高目前主要是依靠覆盖率的增加,改善分配的解释力不到15%;这4个环境变量体现的机会不平等按照人口较少民族与非人口较少民族分组非常小,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按照州市分组上;机会不平等对于贫困和人均收入不平等的解释率都比较低,不到10%.在环境变量中,安全饮水和通公路覆盖率的解释比例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9.
蓝威  彭本利 《科技信息》2010,(34):I0033-I0033,I0035
本文从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广西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别教育发展不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以期能进一步促进广西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吴新悦 《科技信息》2007,(29):72-73
教育机会平等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教育机会的平等直接关系到每个受教育者的权益。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我们不仅要依靠学校,教师的努力,还更应该从源头上找到教育不公平的政策和社会原因,从而把握各方面的力量,改变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是证明所有的人都需要机会平等,而不管他有无身体上的或精神上的残疾,探讨与残疾人体育有关的机会平等问题,包括残疾人体育中机会平等的进展和机会平等在残疾人体育中的表现以及寻找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对策和建议等,以用这些有关对策去敦促所有体育组织制定特殊的战略和定期地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公正现象促成了各阶层人们在教育问题上的矛盾,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教育公正思想历史的梳理,对中外教育公正观做了比较研究,阐释了教育公正的内涵,即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而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13.
教育平等作为教育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伴随着一个社会的政治民主化程度向前发展的。教育平等理论上主要包括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平等,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平等。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教育不平等现象。我们应立足现实,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我国教育平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定量分析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辨明其构成因素,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010-2016年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利用泰尔指数对比分析了人口数量、非农产值和城镇化水平3种权重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将研究单元划分为贫困县、市辖区、县级市和非贫困县4种类型对造成总体不平等的地区间和地区内贡献程度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在不断缩小,而且地区间差距对总差异的贡献度也在逐渐降低.得益于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但是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仍然逐年提高,这是由于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贡献度的增幅超过了贫困县内部差异贡献度的减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省级区域视角,利用协调度模型对各地的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城镇化和公共服务的协调性呈空间分异格局,省际间差异较大,失调地区居多,总体协调水平偏低,中西部失调状况最为严重。因此,各地应依据发展阶段和特征选择发展策略,并针对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约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制度性障碍带来的不平等,营造平等城乡关系,保障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推进实现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施江义 《科技信息》2012,(24):142-143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西双版纳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此,本文就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对策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区域经济合作深度,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开发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7.
奥运竞技男女性别的平等化表现为项目设置与参赛人数的平等、决策与管理的平等、机会与资源的平等.平等化的趋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女性长期不懈斗争以及男性运动、管理权力不断妥协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生命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人们在观念与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提高认识,促进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之一,制度正义意味着制度的自由、平等和公平,它是一种价值取向。目前,在我国政府治理改革中,由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完善,造成制度正义严重缺失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机会不平等、人格不平等和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平等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西塞罗到近代的洛克和卢梭,从权利平等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到了近、现代,人类对平等的追求又走进了只强调程序平等与大搞平均主义的误区。平等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有其自身运动规律。人们追求平等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其运动规律。平等是一种社会理想,为实现平等,必须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没有阶级差别的差别。现实的平等只能在结果不平等条件下去追求机会平等,使前程对每个人开放。  相似文献   

20.
雷倩 《科技信息》2006,(7):28-29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各种权益也越来越有保障。但从总体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生活质量提高不多、合法权益保障不力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说,这既是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及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也是市场机制按效率原则配置资源而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造成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公平的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新体制,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所有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利益。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根本途径,以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促进所有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