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红壤区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以兴国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分析,确定区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兼业经济行为、农业经营规模、劳动力状况、水土流失现状等5大类因素为影响农户进行水土保持投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量化成11项具体指标,通过SPSS软件对各项量化指标与水土保持投入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农户水土保持投资决策行为主要受到农户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农业经营土地面积、家庭从事农业人口数量以及水土流失减产损失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因素对于农户水土保持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距离城镇近的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机会高,因此,对于以农业为主要目标的水土保持投资兴趣不大;家庭农业人口数量多的农户,由于受到食物需求的压力,其受到的水土保持投资激励也大;同时,来自种植业占家庭收入比例高的村庄,其从事水土保持的积极性更高.最后章提出,在稳定国家水土保持治理投资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合作组织 农户”、“公司 农户”等的组织制度,推进水土保持治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居民点用地选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户意愿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法、入户调查法和GIS数据分析法探讨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居民点用地条件的需求各不相同:农业主导型农户基于农业生产的生存理性选择,在考虑居民点用地选址时生存因素考虑更多;农工兼具型农户基于经济理性选择期望居民点用地能兼顾非农和务农生产活动的需求;非农主导型农户则偏向考虑影响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需要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满足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需求,最终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及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从事非农业产业人员的增加和传统的耕种业比较收益的下降,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低效率耕作甚至荒芜现象,这就提出了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入世后面临的激烈国际竞争,使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作者据此提出三种方案以供选择实施:①农户之间协商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②集体与农户协商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③集体将荒芜土地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4.
兼业是一种就业方式。农户兼业,是一种农户改变以往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状况,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又从事非农业生产的经营形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在行业选择上所发生的必然变化。本文在对农户兼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兼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兼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园是以某特定农业技术为主导的区域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对辐射区内农业技术扩散与生产效率提升有重要的引擎作用。考察其技术扩散效率及影响因素,对改进科技园技术扩散的举措有显著价值。基于198份有效调研问卷,对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花卉产业的技术采用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①样本花卉种植户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均值为0.785 5,资本、劳动力及土地3个要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资本和土地规模的二次项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②从不同规模花卉种植户的效率累积次数分布来看,规模较大的花卉种植户技术效率均值明显高于规模较小者;③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方面,决策者学历程度、家庭的劳动力赋存状况、种植面积、是否成为龙头企业基地户、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次数以及贷款便利程度等变量均通过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户兼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其势必会带动农村资源禀赋的调整,农户兼业是否促进土地流转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以洮阳镇为例,基于120户农户的调研样本,利用logit模型,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承包土地面积、自有土地面积四个角度分析了农户兼业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纯非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都不高,但三者相比纯非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显著高于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转出转入耕地的概率都低,纯非农户转出转入耕地稍高于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承包土地面积、自有土地面积对土地流转正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春瑞  涂田华 《江西科学》2003,21(3):189-19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农田以水田为主。本文分析了湖区水田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5个方向:①发展冬季农业;②发展避灾减灾农业;③发展生态农业;④发展绿色农业;⑤实施“退耕还渔”、“退田还湖”战略。同时,根据湖区实际提出了5项措施: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②创新种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④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⑤加大湖区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11,(Z1):26-27
一、课题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决,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凸显,农业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迫切要求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技和现代农业装备加快转变.农民生产、生活观念发生深刻改变,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强度较大的生产环节也都需要用机械来替代人工,农民对机械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体作物稻麦生产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武陵山区永顺县的168户农户进行系统调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型、兼业型Ⅰ、兼业型Ⅱ、非农型4类,进而分析了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特征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类型以兼业型Ⅱ居多,所占比例为46.72%;其次为非农型,为22.13%;纯农型为16.39%;兼业型Ⅰ最少,为14.75%.2)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纯农型农户生计活动单一,脆弱性和风险最大,引入并扩大非农活动是民族贫困区未来生计策略的发展趋势.3)不同生计策略选择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耕地的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及粮食生产力水平.4)民族贫困区耕地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以及农户自身劳动素质共同制约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加强农户劳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加快土地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民族贫困区提升农村内部发展能力,实现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郊区受到城市的影响,土地用途转换频繁,农地流转较为活跃。研究大城市郊区土地流转对于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西安市秦岭北麓4县(区)为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共选取19个乡村,并根据距离西安市中心城区距离分为近郊村和远郊村,通过实地问卷调研684个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结果表明,与远郊区相比,近郊农地流转具有以下特征:(1)土地流转率高,农户流转意愿强烈;(2)流转价格高,年期长;(3)流转规模小,流转后土地用途多样化,既包括农用地也包括建设用地;(4)流转行为规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郊乡村土地流转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与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最主要因素,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单位务农劳动力的耕作面积、家庭参保比例及距离城市中心距离对土地流转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开展技能培训、丰富信息接受渠道、增强农村社会保障系统、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微观经济主体农户行为决策受多因素影响。土地要素是表征农户投资与收入行为的重要因子。农户满意度行为分析可反映农户有限理性种植决策选择机制。两者结合,可表征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优化农地景观格局。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姜兴庄村为例,通过建立土地要素投资收入实证模型、农户效益模型和满意度Probit模型,利用2009—2012年地块与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结论为:1土地碎化程度(-0.279)和土地质量整体状况(0.272)对农户流动资金投入影响强度高;土地灌溉条件(0.165)和土地质量整体状况(0.154)对农户农业收入影响显著。2模型模拟与实测最优对比结果:7.5%,10.6%,20%,轮种混种比例明显占优,体现了农户的满意度偏好决策方式。Probit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农户决策行为态度。其中农业活动收入、耕地面积、政策虚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孙健  刘润涛  孟繁伟 《科技信息》2011,(25):I0389-I0389
农地整理的特点在于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工程设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①编制土地整理规划。②审批土地整理方案。③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土地整理活动。  相似文献   

13.
招远市域主要作物土地生产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就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利用程度和经济效益.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种植分区,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调查分析招远市基础数据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筛选确定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和因子,进行量化分级和指标权重的确定,对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完成了最优种植分区.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地块的等级随作物不同而不同;根据最优效益原则,可对各作物进行相对较优的种植配置,划分作物最优种植分区.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土地整治绩效满意度, 选取四川省邛崃市冉义镇为研究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依据职业, 将农户划分为纯农业、以农为主兼业、以非农为主兼业及非农业4种生计类型, 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构建生计资本测算表, 对土地整治区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评价。基于测算结果, 考察土地整治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 并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农户生计资本略失衡, 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值较高, 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值较低; 2) 农户对土地整治工程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 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收入来源变化等因素对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 教育程度、金融资本和生计活动开支对非农类型农户的满意度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辨析土地整理对项目区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和后期农业生产管理意义重大。在中国西南区干热河谷地带选取已竣工多年并且种植业生产相对稳定的典型土地整理项目区,通过田间调查走访获取一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整理项目区目前主要发展果品生产,葡萄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葡萄单位面积净利润显著超过传统作物柑橘和玉米,每公顷分别高出11.43万元和19.38万元,并且葡萄优良新品种单位面积净利润显著高于常规品种;葡萄种植近3年间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在地块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中,单位面积净利润先升后骤降再回升,并保持适度稳定。研究发现,土地整理促使种植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在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应尽可能构建大面积地块;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应及时将主导作物更新为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是中国未来30年内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后备基地.该地区的水土资源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配置是重振东北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东北三省2002年以县为单位的主要农作物统计年鉴数据、GIS数据和DNDC模型作物基本生理数据.研究了该区主要农作物耗水量与缺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用水合理规划以及作物种植结构合理调整等问题.结果显示:①2002年东北三省农作物缺水量为1 515.6亿m3,缺水率为57.1%.其中辽宁省农作物缺水量最为严重,为562.1亿m3,黑龙江省单位面积缺水率最高,为69.0%.②未来黑龙江省作物将大幅度增产,尤其是玉米和大豆: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缺水情况将加剧,应加大人工灌溉.③黑龙江省东部尤其是三江平原地区适宜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其次是大豆,应适当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吉林省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玉米,其次是水稻和大豆;辽宁省应巩固现有耕地面积,大力提高作物单产.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夏季持续干旱给古蔺县土城乡的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为实现农业生产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土城乡采取多项措施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提高认识保生产。组织联村干部和农技站人员进行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使农户及时进行晚秋作物种植,共落实秋荞、秋洋芋、秋菜等晚秋作物种植7500余亩。广泛发动农户,利用多种途径积造农家肥,施足底肥,提高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8.
毕节烤烟专业合作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当前烟叶生产单家独户、分散种植的被动局面,通过组建生产型和服务型两种烤烟专业合作社,实行"烟草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建立不同的运转机制,辅以合理的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及机械化作业。通过一年探索与实践,两种类型合作社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生产型最为突出,实现了劳动力的最大优化,具规模效应,烟叶生产标准化、规划化程度高、一致性好,充分体现普惠制、广受益;亩用工19.3个,较大面积传统生产省工18.6个,降低成本744元,亩产量达135.9 kg,较大面积增加7.5 kg,亩产值达2013.7元,较大面积增加146.1元,亩净收益680.9元,较大面积增加689.3元。该研究为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开创山区烟叶生产新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对湖北省随州市苏家寺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惠农政策的实施状况及其对农户农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惠农政策总体实施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惠农政策的实施对年龄较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影响较大,对较高文化程度和中年劳动力影响较小;农户农地投入物质成本增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惠农政策在短期内对解决农地撂荒问题较为有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和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乡村工业化对农户生计转型及可持续性的影响,该文选取南昌市新洲村和西江村2个典型城郊工业村为研究区,构建乡村工业化-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农户生计转型与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工业化导致农户生计由单一趋于多元,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工业化、兼业化和返村化特点; 2)乡村工业化对农户回流吸引力较强,超过40%的农户受工厂建设吸引回村就业,但回流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不均衡; 3)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偏低,各类型资本存在差异,农户间资本指数和资本耦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 4)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总体上较强,在农户间表现为纯工农户<非工农户<外出农户<主工农户<兼工农户.因此,农户在参与乡村工业提高收入的同时要保障生计多样性,提高生计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