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胜利石化总厂催化裂化装置反应系统各部位焦块的组成和结焦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系列抑制或减少结焦的措施。抑制或减少提升管进料喷嘴上方区域结焦的关键在于提高催化裂化进料的汽化率和改善催化剂的流动状况 ,保证催化剂有合适的预提升线速和密度。对于沉降器顶部和转油线部位 ,减少结焦的关键在于防止油气中易结焦组分的冷凝和缩短反应油气在这些部位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流化床装置正常运行,循环回路必须有一个适宜的压力平衡关系.在Φ800 mm×12000 mm流化床装置上,用多点压力测量仪对固体颗粒单循环回路各部分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单循环回路的压力平衡与装置的运行状态、颗粒的循环量密切相关.整个颗粒的循环回路压力曲线呈"8"字形分布,上部流化器内的压力高于料腿内的压力,下部流化器内的压力低于料腿内的压力.流化速度增大可使颗粒的循环量增加.流化器和料腿内空隙率沿高度的变化趋势是上部大下部小.循环回路的压力分布取决于流化器和旋风管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胜利石化总厂催化裂化装置反应系统各部位焦块的组成和结焦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抑制或减少结焦的措施。抑制或减少提升管进料喷嘴上方区域结焦的关键在于提高催化裂化进料的汽化率和改善催化剂的流动状况,保证催化剂有合适的预提升线速和密度。对于沉降器顶部和转油线部位,减少结焦的关键在于防止油气中易结焦组分的冷凝和缩短反应油气在这些部位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单回路循环流化床的压力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流化床装置正常运行,循环回路必须有一个适宜的压力平衡关系。在Φ800 mm×12 000 mm流化床装置上,用多点压力测量仪对固体颗粒单循环回路各部分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单循环回路的压力平衡与装置的运行状态、颗粒的循环量密切相关。整个颗粒的循环回路压力曲线呈“8”字形分布,上部流化器内的压力高于料腿内的压力,下部流化器内的压力低于料腿内的压力。流化速度增大可使颗粒的循环量增加。流化器和料腿内空隙率沿高度的变化趋势是上部大下部小。循环回路的压力分布取决于流化器和旋风管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同轴式沉降-再生器是石油化工企业催化装置生产中的关键设备。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同轴式沉降--再生器又成为石油替代品—煤焦油的关键设备。本文探讨了由于采用煤焦油做原料,而该原料粘度高,密度大,正常生产中很容易结焦,使"两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造成停工停产,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设计采用了C2级衬里材料(目前国内新研发的衬里材料)与钢纤维混合使用的新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因"结焦"而损坏"两器"内的衬里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6.
催化裂化沉降器粗旋风分离器的工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径300 mm的催化裂化沉降器粗旋风分离器冷态实验模型上测试入口气速、质量浓度,考察二者以及料腿末端设置重锤逆止阀对粗旋风分离器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加入后降低了气流旋转动能耗散,使粗旋风分离器压降降低,料腿排气率增大;提高入口气速有利于减小料腿泄气率、提高粗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尤其对细颗粒分离有利;随固相质量浓度增大,粗旋风分离器压降降低,分离效率和料腿排气率均有小幅上升;料腿末端安装重锤逆止阀可令料腿泄气率减小3%以上,并提高粗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针对粗旋风分离器结构特征提出的压降模型计算粗旋风分离器压降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重油催化装置反应系统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炼油厂高低并列式两段再生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频繁停工 ,降低干气产率 ,提高加工能力和掺渣能力 ,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对该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 ,同时多产了液态烃和柴油 .新鲜原料和回炼油改由 BWJ型高效雾化进料喷嘴注入 ,沉降器由原来的三叶快分换为全封闭直联快速分离系统 ,在原来采用急冷油作终止剂的基础上 ,新增急冷水 .通过改造 ,有效地降低了干气产率 ,减少了结焦 ,增加了轻质油收率 ,提高了装置的加工能力、掺渣能力及柴汽比 ,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一种催化裂化(FCC)沉降器内的流动状况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考察粗旋与顶旋采用不同连接方式时沉降器内的油气流动规律,应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单个旋风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场.通过标量输运方程计算简单圆管内气体的停留时间,并与经验公式进行比较,验证采用标量输运方程计算停留时间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考察粗旋与顶旋的两种连接结构对沉降器内流动状况以及油气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雷诺应力模型可以用于FCC沉降器内气相流动研究;改进粗旋出口与顶旋入口的相对位置,绝大部分油气直接进入顶旋,可以减少进入沉降器空间的油气量,降低油气结焦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炉管结焦诊断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算法的炉管结焦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重层次聚类算法实现了对炉管外表面温度的精准计量;然后融合相关性度量和网格搜索算法,实现了基学习器和次级学习器的最优组合;最后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的炉管结焦诊断模型。对比实验表明,基于Stacking算法的炉管结焦诊断模型的准确率(99.82%)、有效性和稳定性比使用单一的基于学习器SVM、朴素贝叶斯、RBF和LR算法训练的结焦诊断模型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本文方法可为乙烯生产过程中裂解炉炉管结焦程度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锅炉结焦治理必须从炉膛结构、煤质控制、燃烧调整、吹灰器运行维护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结焦问题.结合沙角C电厂锅炉历年结焦情况及其治理过程,介绍了锅炉结焦的原因、治理结焦的方法和运行调整措施,对于防止锅炉结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式热防护结构中结焦对传热的影响,在压力为3MPa,质量流量为0.5g·s~(-1),热流密度分别为325、365和374kW·m~(-2)的实验条件下,对Φ3mm×0.5mm的高温合金钢管内航空煤油RP-3热裂解结焦过程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结焦前后管内对流换热特性的差异。结焦过程中试验件压降出现了突然降低的现象,随着结焦反应的进行,试验件外壁面温度在逐渐降低。分析得知:结焦是不稳定的过程,伴随着结焦产物的沉积与脱落,壁面温度越高结焦速率越快;结焦会在管道内壁形成多孔结构层,当近壁处流体温度接近或高于拟临界温度时,多孔层将会使超临界"拟沸腾"换热得到强化,然而当近壁处流体温度低于"拟沸腾"所需温度时,结焦层的热阻效应使传热发生恶化。  相似文献   

12.
李和平  朱廷哲 《河南科学》1995,13(2):120-126
根据工业TLE的结构特点,作者设计和安装了一套研究TLE结焦的实验装置,研究了轻柴油裂解装置中TLE的结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监测装置用于大面积高填方地基内部沉降监测时,存在测量元件埋设难度大、施工期观测困难、不易实现自动化监测等缺点.为此,研发了一种高填方地基内部沉降监测新装置.该新装置主要由电感调频式位移计、位移传递杆、沉降板、锚固头、保护套管和沉降观测标等部件组成,其中电感调频式位移计与位移传递杆串联连接,用于观测相邻监测点之间的压缩沉降,接入自动化采集系统后可实现自动化监测.该新装置采取原地基中钻孔埋设与填筑体中探井埋设相结合的埋设方法,随土方施工分段埋设至高填方内,通过分层测量、逐层累加的方法获得各监测点的沉降.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新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配套埋设工艺可靠,监测数据准确完整.新装置适用于采用均质土料分层压实的大面积高填方地基内部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14.
在冷态试验台上研究了循环流化床料腿密相段中不同管束布置方式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重点研究管束所占料腿截面比例和管束子截面形状对循环灰量、松动风调节范围、松动风在料腿密相段中的分配比例以及料腿密相段中的气固流动压降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气体分馏装置脱碳五塔塔底再沸器结焦原因,主要是原料液化气中携带有上游装置的胺液降解物,以及胺液降解物在脱碳五烷塔塔底再沸器浓缩、停留时间过长、流动线速过低所致。介绍了已实际运用的工艺和技术改造措施,来抑制结焦物的形成,同时提出了新的解决气体分馏装置脱碳五塔底再沸器结焦的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延长装置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新型飞行器热防护结构与换热部件中结焦及流动换热机理,选择内置纽带的外径6mm、壁厚1mm的304型合金圆管,在质量流量为1.2g/s、流体出口压力为3MPa、出口温度为620℃的实验条件下,探究了内置纽带(扭曲比y=6.31,12.63)对吸热型碳氢燃料结焦及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圆管,插入纽带后,结焦堵塞引起了实验段压降最大值降低了85%以上,管内结焦量减少了93%以上,实验管段外壁温随时间变化的幅度减小,相同位置的Nu有明显的提高。分析得知:螺旋纽带能使管内碳氢燃料产生旋转并引起二次流,在强化传热的同时可以冲刷附着在管内壁上的结焦沉淀,减少结焦量,进一步强化换热。  相似文献   

17.
利用前置烧集罐式高效再生器催化裂化装置动态机理数学模型及其仿真软件平台,考察了原料预热温度对反应-再生系统动态和定态特性的影响。在控制汽提段和二密相床藏量的条件下,当同时控制或不控制沉降器压力和反应温度时,反应-再生系统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在控制再生器压力、沉降器压力和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的条件下,提高原料预热温度,反应深度(以反应热表征)降低,气体、汽油和焦炭产率均下降,但柴油产率下降很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延安炼油厂4×105t/a催化装置分馏塔油浆系统结焦的状况,分析了油浆结焦的原因。通过试用ZG-FCC-02型油浆阻垢剂,使油浆循环量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恢复正常。实践证明,该剂能有效防止油浆系统结焦,有除焦和改善油浆流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无影响,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前置烧焦罐式高效再生器催化裂化装置动态机理数学模型及其仿真软件平台,考察了原料预热温度对反应再生系统动态和定态特性的影响。在控制汽提段和二密相床藏量的条件下,当同时控制或不控制沉降器压力和反应温度时,反应再生系统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在控制再生器压力、沉降器压力和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的条件下,提高原料预热温度,反应深度(以反应热表征)降低,气体、汽油和焦炭产率均下降,但柴油产率下降很少,再生剂含碳量降低。因此,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设定值,以改善产品分布。在再生器压力、沉降器压力和提升管出口温度均不被控制时,提高原料预热温度,气体、汽油和焦炭产率及反应深度变化很小。由于再生温度提高较大,再生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谭帅  朱建  鲁克锋  徐传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622-11631
针对传统激光熔覆送粉器存在结构复杂、易堵塞且送粉不均匀不稳定等问题,基于机械力学和气体动力学原理,设计了一款转盘式双筒激光熔覆送粉器的结构。通过对送粉器的结构以及传动原理的分析,利用绘图软件进行气路设计和机械结构设计。气路设计是送粉装置中气体输送管道大小的确定和管道位置的安排。机械结构设计是零部件的设计,主要包括转盘、料筒、进出料口、进气口、腔体、传动系统、搅拌系统等。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送粉器在粉末运输过程中具有连续、均匀、稳定、易于控制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在激光熔覆作业过程中,利用此送粉装置可获得质量较高的熔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