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硫磺废渣在陶瓷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硫磺废渣进行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硫磺废渣是一种长期以来被人们随意遗弃了的、有待大力转化利用的陶瓷资源,将其引入陶瓷生产将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特点,研究了磁流变与超声振动对陶瓷滚子的抛光工艺。研制了适用于该工艺的磁流变液;在不同的试验参数下进行了工艺试验;分析了材料的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粉的抛光效果最好;金刚石微粉磁流变超声复合抛光陶瓷滚子1h的表面粗糙度Ra约为0.025μm;超声振动对陶瓷滚子抛光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有提高作用;材料去除过程主要是机械剪切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的最有效的途径。工业废渣如粉煤灰、废塑料和废橡胶的再生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实施污染源治理,减少因工业废渣排放而造成的污染和土地的占用。二是节约资源,再生利用。复合再生后的工业废渣,完全可以作为替代品,成为新的原材料来源。其许多技术性能和指标甚至超过了木材、水泥、陶瓷的功能,并可以有效缓解木材和钢材的供需矛盾。三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粉煤灰是一种来源广泛、数量极大的工业废渣。现阶段仅东北地区热电厂每年排放量接近1000…  相似文献   

4.
应用空间圆弧和空间样条曲线两种规则曲线的插补算法,对多自由度磨料水射流喷嘴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抛光异型陶瓷零件进行路径规划。通过建立理想状态下的微细磨料水射流射流束抛光数学模型,采用矢量法对复杂的运动轨迹利用圆弧和样条曲线来逼近,在MATLAB软件环境下建立了磨料水射流复杂曲面的抛光运动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运动数学模型所得到的运动轨迹符合射流束抛光要求,从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为深入研究微细磨料水射流抛光轨迹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阴离子诱导辅助生长法制备哑铃形氧化硅磨粒,并对哑铃形氧化硅磨粒进行表征,研究该磨粒对氧化锆陶瓷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哑铃形氧化硅磨粒稳定性好、分散性好,具有优异的化学机械抛光性能.与球形氧化硅磨粒相比,用哑铃形氧化硅磨粒对氧化锆陶瓷抛光时,材料去除率提高39%,抛光后陶瓷表面平整光滑,表面粗糙度为1.960 nm.这是因为哑铃形氧化硅磨粒抛光液润湿性好,可以与氧化锆陶瓷表面充分接触,有利于固相化学反应的发生.此外,哑铃形氧化硅磨粒的摩擦系数更大,这使得机械效应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等离子体氧化、热氧化、电化学氧化在碳化硅基材上获得软质氧化层,利用软磨粒抛光实现氧化物的快速去除,有利于提高材料去除效率、提升加工表面质量。研究发现,通过等离子体氧化辅助抛光,表面粗糙度RMS和Ra分别达到0.626nm和0.480nm;通过热氧化辅助抛光,表面粗糙度RMS和Ra分别达到0.920nm和0.726nm;在电化学氧化中,基于Deal-Grove模型计算得到的氧化速度为5.3nm/s,电化学氧化辅助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RMS和Ra分别是4.428nm和3.453nm。氧化辅助抛光有助于烧结碳化硅加工工艺水平的提升,促进碳化硅零件在光学、陶瓷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陶瓷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及出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翠萍 《科技资讯》2007,(4):149-150
本文介绍了陶瓷废水产生、处理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对新华腰线厂的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对目前陶瓷行业的相关情况进行简介,在此基础上展望佛山地区陶瓷业废水、废渣的处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工业废渣的概念、分类,具体全面的阐述了工业废渣的处置和处理利用。通过征地掩埋堆积如山的工业废渣的形式对彻底解决环境问题无疑于杯水车薪,只有变废为宝才是解决工业废渣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同时也为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锆、赛龙陶瓷的变质层结构和加工表面的相变等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在磨削后采用研磨和抛光工艺可减少表面残余应力、加工变质层和相变,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已加工表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速研磨和抛光新技术进行工程陶瓷镜面加工,大量实验表明,将散粒磨料改为固结磨料研磨可提高生产率、降低加工成本并改善表面质量,此外,还探讨了高速抛光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药企业每年产生大量中药材废渣,其中大部分均作为废弃物丢掉,既造成资源损失和浪费,又污染环境.中药材废渣热化学利用是中药材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中药材废渣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草本(柴胡)与木本(川木通)中药材废渣在不同粒径和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差异及动力学规律.研究发现:柴胡药渣与川木通药渣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热解特性,并从其内在金属元素的量变迁对其各自的热解特性给出了相应解释说明.最后,基于热重实验给出了柴胡与川木通药渣的热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磁流变抛光轮结构设计与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磁流变抛光中磁场的研究主要是进行粗略的评估,并不能实现精确的控制.本文对磁流变抛光中的磁场展开了更为精确的分析.首先设计了磁流变抛光系统,并对其抛光机理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磁流变抛光轮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实现方式进行描述;进而利用有限元法对磁流变抛光轮内部磁场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到了分布合理的梯度磁场.利用在磁感线上取点进行拟合的方法得到磁感线方程,计算磁感线与磁流变抛光轮表面所围成的面积值,可通过有效控制磁流变抛光液的截面流量使其按照指定磁感线进行分布,完成整个抛光过程,从而为利用磁场控制磁流变抛光液进行确定性抛光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5G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手机机身材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氧化锆陶瓷因性能优异,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手机后盖材质中,但其仍存在整体制备工艺水平不高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对氧化锆陶瓷烧结技术及加工技术进行阐述,从烧结成型、CNC机加工、激光切割、抛光等方面对手机陶瓷后盖的制备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市场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许建华 《山东科学》2009,22(6):38-41
研究了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曲面板的生产工艺。将微晶玻璃陶瓷复合平板放在具有弯曲空间或表面的底模上加热,使温度升至陶瓷或微晶玻璃陶瓷复合平板发生软化的温度时放下上压头,使平板形成与底模或上压头形状一致的曲面板。设计了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曲面板热弯曲成型实验炉及专用表面抛光设备,并制订了热弯曲成型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剪切增稠抛光(STP)的加工原理分析Si3N4陶瓷超精密加工的控制策略,考察所制备的含有立方氮化硼(CBN)磨粒的剪切增稠抛光液的流变行为,分析工件抛光前后表面形貌变化及表层应力状态,研究其抛光特性.结果表明:抛光液具有可逆的剪切增稠与稀化效应,可达到STP加工工艺用抛光液的要求;改变磨粒粒径,可以控制Si3N4加工效率与表面质量,且材料去除量和表面粗糙度的理论值能够反映试验值的变化;STP加工Si3N4为持续微切削的"柔性抛光",初期为脆性剪切、粘着磨损去除,后期为塑性去除;当磨粒粒径达到纳米级时,表层应力状态由初始残余拉应力变为压应力,说明STP不仅能高效去除原有表面损伤层而且新引入的损伤小;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去除量先快速增大而后趋缓;抛光90 min后,去除率由初期的5.00~2.40μm/h降至3.24~2.04μm/h,表面粗糙度Ra由108.9~111.1nm降至22.0~10.7nm;抛光150min后,Ra可降至9.6~7.2 nm,实现了Si3N4陶瓷粗抛后的精密抛光.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锆颗粒对牙科用硅藻土陶瓷的增韧增强作用.在硅藻土陶瓷基体原料中添加纳米氧化锆颗粒(w(ZrO2)=0~30%),复合粉体经球磨、烘干、研磨、过筛后压制成型,然后于1 100℃常压高温烧结.制得样品经打磨抛光后采用三点弯曲法和压痕法测试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w(ZrO2)=20%时,硅藻土陶瓷的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三点抗弯强度提高130%,断裂韧性提高30%,硬度则提高较少.经过纳米氧化锆增强增韧的硅藻土陶瓷满足牙科用全瓷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周红 《山西科技》2011,26(1):96-97
对钢渣、矿渣、镁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的性能及其在水泥生产中的利用进行综述,倡导水泥企业多进行该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07,(1):59-59
<正>技术简介工业废渣的合理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电厂粉煤灰年排放量接近2亿吨;水淬渣属钢铁厂废渣,是一种很好的活性混合料;氟石膏来自氟化盐厂废渣。如何利用好这些工业废渣显得尤为重要。本技术利用这些废渣和水泥、外加剂等物料,生产出混凝土用于道路、机场、民用建筑以及井下充填。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是渣的利用量大、生产的混凝土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304不锈钢微结构的电解抛光加工质量,开展了不锈钢的电解抛光工艺分析与试验.首先根据不锈钢在电解抛光液中的极化曲线检测结果分析,选定抛光的电流密度为2.2 A/dm2.其次,设计正交因素分析法试验,研究不锈钢在不同电流密度、温度、抛光时间等工艺参数下电解抛光后的表面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增加,表面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温度及抛光时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与电流密度类似.在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三个因素中,电流密度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抛光时间最弱.最后,利用最佳电解抛光参数组合,加工出高表面质量的不锈钢微结构.  相似文献   

20.
就如何高附加值地利用工业废渣制备软土固化剂进行了技术效果、经济效益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可行性探讨。基于固化土结构形成过程的特点及其对固化剂组成的特殊需求,提出了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固化剂的设计思想,给出了固化剂配比实例,与水泥进行了性价比对比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利用工业废渣产业化生产固化剂宜采取的生产经营方式。认为只要能根据形成固化土结构对固化剂组成材料的特殊需求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工业废渣,就能够制备出高性价比的软土固化剂;宜根据拟加固土的性质个性化设计制备固化剂,采用多组分组配式生产方式以及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