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综述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从目前对痴呆患者的居家照顾形式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对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角度,综述生活质量测评工具和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评定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结果:我国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较低,应利用各种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加强照顾者之间的联系.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来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应通过干预提高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提高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2.
探讨对脑梗塞患者提供精心护理取得的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安全、皮肤、日常生活照料、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护理。经过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患者恢复效果均良好,提高了生存质量。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38例糖尿病(DM)患者的观察,分析了其不良心态以及对疾病的影响,从而探讨了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表明不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治疗信心,而且明显提高了DM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使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秀锋  陈一伟  白亮寅 《甘肃科技》2006,22(4):170-170,172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与护理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28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心理因素的测评,分析心理因素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作的关系,及时了解并减轻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妥当的心理治疗与护理。结果128例患者通过心理治疗与护理后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降低了复发率。结论:心理治疗与护理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康复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并总结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并探讨其心理护理措施,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方法]通过对住院癌症患者心理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癌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案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配合抗癌综合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将183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由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分别于病人出院后对病人实施具体的家庭护理指导;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出院的病人进行电话咨询、指导。结果对2组比较,实验组掌握的康复知识及康复情况比对照组要高。结论有效的家庭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社会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调查慢性病老年人家庭长期照顾者的压力状况及对专业护理知识的需求,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以缓解家庭照顾者的压力,提高家庭长期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3个社区100名慢性病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进行照顾压力及对专业护理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 慢性病老年人家庭长期照顾者压力大,对专业护理知识需求强烈.结论 护士应加强对慢性病老年人家庭长期照顾者关注的力度,了解他们的需求,予以心理支持,并提供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与指导等.  相似文献   

8.
褚阳阳  林梅 《科技资讯》2013,(5):216-216
本文通过对中老年人痛风发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旨在减小痛风给病人带来的疼痛与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个人与家庭健康,提供更多的家庭护理措施与关爱。  相似文献   

9.
老年痴呆是一种是危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疾病,其日常护理通常在家庭内部完成,家庭护理者的科学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健康质量,滞缓疾病进程至关重要.总结对48例例老年痴呆家庭看护士者开展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总结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探讨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选取兰石医院收治的9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对患者采用暗示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生存质量变化改善情况。观察组实施暗示性心理护理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精神专科门诊患者及家属就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及家属就诊需求,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2010年7月门诊患者及家属235例,内容包括医疗、护理服务、连续服务、健康教育、心理社会需求和就医环境等,共20个条目。结果患者组与家属组比较,除需求第8项和需求第19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按性别、年龄、住址比较,各需求均无差异,按文化程度初中以下与高中以上比较,需求第13、14、17、18、20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加强连续服务,重视健康教育及关注患者心理,满足门诊患者及家属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不完全可逆。患者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及护理负担。如何做好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或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并按医嘱服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和脑波同步治疗。采用SCL-90量表和SF-36问卷,在干预前、后3天内分别对两组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常规、肾功能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与干体重的比值(IWGR%)。70例患者(干预组36例,对照组34例)完成了实验。结果发现,经过心理干预,干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生活质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以及透析前血清钙(Ca2+)显著高于对照组;透析前血清尿素氮(BUN)、磷 (PO3-4)、钾(K+)水平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与干体重的比值(IWGR%)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透析前的血清肌酐(S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6例,采取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正规用药治疗及精心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出院。1例女性藏族患者62岁死于脑梗塞。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延长生存期限。  相似文献   

15.
刘丹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4):39-40,78
脊髓损伤病人受伤后出现的否认、焦虑、抑郁、愤怒、迫切、自卑、依赖、自我调整、适应等不同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疾病治疗的进程和效果。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损伤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本文对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进行综述,表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重性精神病治疗随访管理新模式,建立防治机制和网络,提高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方法:选择大理市为试点,对辖区内常住居民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根据线索信息入户调查,对符合ICD-10、CCMD-3标准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建档立卡管理,并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网络系统,经危险行为评估,对有3级以上危险行为的贫困患者,入组免费住院治疗、免费服药管理。结果:线索调查获得有精神异常信息2 828条,初筛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者1 856例,经评估有3级以上危险行为者185例。符合入组免费服药73例、符合入组免费住院治疗45例。结论:实施重性精神疾病治疗随访管理项目将有效减少症状复发,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属的职业陪护需求,探讨合理的陪护行为,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快老年病人的康复速度。方法:通过临床实践中不断访问分析、综合查看大量参考文献,总结:影响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护理行为。结果:有效的陪护行为能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快老年病人的康复速度;不良的陪护行为会加重老年病人的心理负担,减慢其康复速度。结论:陪护行为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病人的康复情况,应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对专职陪护人员行为进行不断改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高职新生正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来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可使其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但在具体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重要的因素,如团体辅导的领导者素质和团体辅导后的评价等,以确保团体辅导的长效机制,为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实践经验,心理素质脆弱,当生活和学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如自卑心理、抑郁心理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会对集体和团队产生消极的影响。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校成教大学生学习心理矛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既有成教大学生青春期自身特有的生理、心理需要的原因 ,也有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原因 ,涉及面广 ,问题较多 ,积弊较深 ,要提高高校成教办学的质量 ,必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