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叶甲科21种昆虫的COI基因(长度为716bp)的序列组成和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种叶甲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9.5%、13.9%、32.1%和14.5%,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密码子第三位点A+T平均含量高达90.4%;该序列片段中共有315个碱基发生变异,变异率达到44%;核苷酸替换主要发生在C←→T和A←→T之间,第三位点的替换频率显著高于前两个位点.以中华萝摩叶甲(Chrysocus chinensis)为外群,采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1种叶甲聚为2大分支,叶甲亚科的种类形成一大分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较其他2个亚科分化得早;跳甲亚科与萤叶甲亚科共同聚为另一分支,二者的关系较之与叶甲亚科的关系更近.系统树所反映的三亚科间的关系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并正反链双向测序获得半翅目盲蝽科盲蝽亚科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6个种以及苜蓿盲蝽Ad.lineaolatus的3个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应用Mega计算该8个cytb432bp片段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的种间变异率和所编码的144个氨基酸的变异率,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的平均含量较高且在第三位点最高。平均达到81.6%,表明该基因在密码子的使用上具有偏向性,变异位点和信号位点多发生在三联体密码子的第三位点,第二位点最为保守,不同异型序列间的转换+颠换(ns+nv)值最高的为100,最小的为0;转换/颠换(ns/nv)值最高为9.33,在Ad.fasciaticollis与Ad.sutualis之间,最低为0.88,在Ad.lineaolatus的宁夏和甘肃种群之间。几种颠换类型都能够在本属的异型序列之间看到,苜蓿盲蝽属的不同异型序列间的差别大小各异,差异最大的是苜蓿盲蝽Ad.lineaolatus的甘肃种群(Ad.lineaozatus2)与内蒙古种群(Ad.lineaolatus3)之间,具有100个碱基的差异,宁夏种群与甘肃种群之间的核苷酸变异率为7%,而二者与内蒙古种群的变异率分别为23%和28%,大于或等于与其他种类间的变异,所以该2个种群与内蒙古种群(典型的Ad.lineaolatus)已处在种化过程的末期,已经形成不同的新种,种间差异最小的是Ad.rufescens与Ad.luridus,变异率为0,应为同一个种,所以Ad.rufescens的分类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以16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亚科6种昆虫及外群异蝽科昆虫进行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16S rRNA基因在该亚科的分子进化机制.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建立蝽亚科部分昆虫分子系统发育关系[1].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的长度在439~441 bp之间,且保守性序列较多.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9%,17.9%,40.5%,8.8%,A+T平均含量为73.4%,明显高于G+C含量(26.7%),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第三位点A+T含量更高,达77.1%.通过测定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发现,不同种群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以mtDNA的Cytb(Cytochrome b)基因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用昆虫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DNA测序,共获得蜻蜓目差翅亚目蜻科7属8种(基斑蜻Libellula depressa,黄蜻Pnntala flavescens,庆褐蜻阢thernis festive,晓褐蜻研themis aurora,纹蓝小蜻Diplacodes trivialis,网脉蜻Neurothemis fulvia,六斑曲缘蜻Palpoleura sex-maculata,玉带蜻Pseudothemis zonata)及2种外群(黄翅绿色螅Mnais auripennis,华艳色螅Neurobasis chinensis)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576bp).这8种蜻蜓Cyt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bp)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18.3%,31.3%和13.4%,A+T平均含量为68.3%,明显高于G+C平均含量(31.7%).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平均含量较高,为81.0%,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以柬翅亚目的黄翅绿色螅和华艳色蟪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玉带蜻属与褐蜻属、脉蜻属与曲缘蜻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及PCR产物的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了蜻蜓目蜻科蜻亚科的灰蜻属、宽腹蜻属和蜻属共7种蜻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bp),探讨了蜻亚科的分子系统学.在所有序列中A+T平均含量较高,为70.2%,而氨基酸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平均含量最高,为85.4%.多态住点数为180个,占总位点数的31.25%,显示出DNA序列变异丰富.基于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支持灰蜻属是较进化的类群,宽腹蜻属次之,蜻属是相对分化较早、较古老的类群,这3个属的关系是蜻属→宽腹蜻属→灰蜻属。  相似文献   

6.
测定分析了缘蝽科18种昆虫COII基因部分片段,结果显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6%、16.4%、36.3%和13.7%.A+T平均含量达到69.9%,表现出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碱基替换中转换频率是颠换的1.1倍;转换的发生以T与C之间为主,颠换以T与A之间为主.从GenBank下载长蝽总科的Oncopeltus fasciatus和猎蝽总科的Triatoma dimidiata作为外群,建立缘蝽科17属18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证明狭义巨缘蝽族为一个单系群,竹缘蝽族的两个属为一单系群,鼻缘蝽属与同缘蝽属亲缘关系非常近,环胫黑缘蝽(沟缘蝽亚科)和竹缘蝽族亲缘关系比较近,叶足特缘蝽和怪缘蝽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目前GenBank数据库共收录122种蝽次目昆虫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其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情况、核苷酸进化速率及核苷酸序列信息位点等序列特征,归纳蝽次目tRNA基因的重排现象,同时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重建蝽次目系统发育树,最终为蝽次目昆虫的分子进化信息进行了分析和补充,为蝽次目的系统发育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基本一致,分支关系如下:(扁蝽总科+(蝽总科+(缘蝽总科+(红蝽总科+长蝽总科)))).  相似文献   

8.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以mtDNA的Cytb(Cytochrome b)基因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用昆虫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DNA测序,共获得蜻蜓目差翅亚目蜻科7属8种(基斑蜻Libelluladepressa,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庆褐蜻Trithemis festive,晓褐蜻Trithemis aurora,纹蓝小蜻Diplacodestrivialis,网脉蜻Neurothemis fulvia,六斑曲缘蜻Palpoleura sex-maculata,玉带蜻Pseudothemis zxmata)及2种外群(黄翅绿色螅Mnais auripennis,华艳色螅Neurobasischinensis)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576 bp).这8种蜻蜓Cyt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 bp)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18.3%,31.3%和13.4%,A T平均含量为68.3%,明显高于G C平均含量(31.7%).密码子第3位点的A T平均含量较高,为81.0%,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以束翅亚目的黄翅绿色螅和华艳色螅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玉带蜻属与褐蜻属、脉蜻属与曲缘蜻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10种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长度为579 bp的序列片段,结合Genbank的赤拟粉甲(Tribolium castaneum)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种拟步甲昆虫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22.5%,32.8%和10.7%, A T平均含量明显高于G C平均含量.密码子第3位点A T含量高达75.3%,而该位点G的平均含量仅为3.2%.碱基替换多发生于第3位点,转换略多于颠换,转换主要以C←→T为主,颠换以A←→T为主.以步甲科Blackburnia fossipennis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土甲族、拟粉甲族和琵甲族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三者聚为一支,漠王族和漠甲族聚为一支;而鳖甲族这一分支的系统关系与传统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分歧,表现出与拟步甲亚科、漠甲亚科有着平行的进化关系,对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区域日本稻蝗Cyt b基因序列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国 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日本稻蝗共 19个个体的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 b基因中间部分序列进行测定 ,比较其同源性 ,计算碱基组成 ,并用中华稻蝗和景泰突颜蝗为外群构建不同单倍型的 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32 bp的序列中 ,A T约占 70 .5 % ,其中 1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 3.0 % ) ,4个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 ,第三位点的 A T含量较高 ,达 87.4%。由系统树显示 ,6个单倍型共形成 3个聚类簇 ,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分析了煤对甲烷吸附能力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利用WY - 98B型瓦斯常数测定仪,分别对2种煤样在不同含水量时吸附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压力、吸附常数a,b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煤对甲烷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式及Langmuir吸附常数a,b随煤样内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煤样依然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吸附常数a,b与煤样中含水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痴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需要,从载脂蛋白E(ApoE)、tau蛋白、β-淀粉样肽及其前体蛋白、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几个方面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病机作了描述.使人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对AD有更清晰完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问题,提出了环面的定义以及定理,并运用这些定义以及定理研究环面上的测地线,并且进一步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4.
种群密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度是水生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密度对鱼类的摄食、生长、行为及物质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就种群密度对鱼类的影响机理从神经内分泌学、血液学、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棉纤维膜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纤维作载体、对 - ( β-硫酸酯乙砜基 )苯胺 ( SESA)作活化剂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醚化 p H值为 9.0~ 1 0 .0 ,交联 p H值为 7.0 ,酶的质量浓度为 6 mg· m L- 1,交联时间为 1 2 h,在室温条件下 ,得到最高固定化酶活力为 33U·g- 1。对上述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用该固定化酶间歇水解橄榄油 ,重复使用 6次后相对水解率由 1 0 0 %降至 44%。该固定化脂肪酶最适使用的温度为 30~ 35℃ ,p H值为 9.0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直线状、圆弧状和部分圆弧部分直线状3种类型翻折线与翻驳领结构的相关关系,针对翻驳领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难点——倒伏量进行研究,并分析翻折线变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变换驳点高度及搭门宽度来控制翻折线倾斜度,各领型分别做出ll组试样,进而研究翻折线与倒伏量的关系,最后对理论研究的数据进行成衣验证。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为大宗食用菌,为提高杏鲍菇利用率,开发杏鲍菇休闲食品,研究前处理工艺对真空油炸杏鲍菇品质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主要考察了切片方式、切片厚度和漂烫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方式影响显著,脆片的脆度和含油量都与切片厚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2mm为较佳厚度,与L值呈现负相关关系;漂烫可灭杏鲍菇脆片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褐变,较佳漂烫处理方式为95℃、90s。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改善增强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探讨了预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A-151处理和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提高到92.6Mpa和78.0Mpa,在45℃、5%Na0H 溶液中加热0.5h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制备Mo2C膜的过程和对膜的颗粒粒径的测量结果,建立物理模型,导出粒子脱附激活能的计算公式,探讨了Mo2C膜的脱附激活能随沉积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沉积温度低于380 ℃时,Mo2C膜的脱附激活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较快;而高于380 ℃时,激活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速度变小.  相似文献   

20.
列车上应用生态厕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在列车上应用生态厕所的学术思想并进行了初步设计,分析表明该设计方案切实可行,既可以解决线性环境污染,又能将粪便污物转化为大量的优质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