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查找NCBI的Gene数据库,发现Bcl-2家族抗凋亡成员的mRNA在大部分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根据以往文献报道,Bcl-2家族抗凋亡成员的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BH3类似物是一类针对Bcl-2家族抗凋亡成员的新型靶向抑制剂.据此,在7种乳腺癌细胞系中测试了3种BH3类似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在两种细胞系中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TUNEL实验研究了BH3类似物对单个肿瘤细胞增殖和细胞群体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ABT-737对大部分乳腺癌细胞系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ABT-199对大部分乳腺癌细胞系有一定抑制作用;Tw-37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系有较强抑制作用,这些抑制作用是通过细胞凋亡产生的.Bcl-2家族抗凋亡成员对于T47D和BT-549细胞系的存活不是非常重要.联合用药实验表明ABT-737在BT-549和T47D细胞系中可以增强阿霉素和紫杉醇的作用.综上所述,BH3类似物可以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引起乳腺癌细胞的死亡,同时Bcl-2家族抗凋亡成员可能可以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maspin表达质粒,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过表达maspin,研究maspin对MCF-7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率的影响.MTT检测实验表明,过表达maspin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率.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aspin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maspin可促进MCF-7细胞凋亡进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沙棘籽渣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from seed residu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L.FHR)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Wright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时,FHR对Bcap-37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效应.结果显示FHR在10~1 000μg/mL等浓度范围内可以诱导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产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1 000 μg/mL FHR处理24 h、48 h和72 h后使Beap-37细胞周期S期减少,G0/G1期增加;FHR处理实验组p5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提示FHR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的生长抑制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且p53蛋白的增加和bcl-2蛋白的减少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在部分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升高,但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研究了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抗新型抗肿瘤药物万珂(Bortezomib)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筛选LSP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作为实验模型.应用RNA干扰基因沉默IM9细胞中的LSP1,或在KAS6细胞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用Bortezomib等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后,PI/Annexin V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细胞凋亡率.同时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被LSP1所影响的重要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发现,LSP1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和KAS6中差异性表达高和低,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效率密切相关.利用RNA干扰敲低IM9细胞中LSP1,可显著增强IM9对Bortezomib的敏感性,同时在KAS6中转染LSP1表达质粒,可降低Bortezomib诱导的细胞凋亡.对部分重要凋亡基因的RT-PCR检测发现,LSP1可诱导BCL-xl基因表达,同时抑制p53表达.因此,发现LSP1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虾青素是否能有效改善高糖诱导的HBZY-1细胞的凋亡及其抗凋亡的机制,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了正常糖和高糖环境下,不同浓度的虾青素对HBZY-1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运用相关试剂盒测试了细胞死活比例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在光镜下观察了HBZY-1细胞形态的变化,使用JC-1探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HBZY-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HBZY-1细胞中促细胞凋亡蛋白bax和抑制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运用caspase 3/7活细胞荧光实时法检测了HBZY-1细胞中的caspase 3/7活性.结果表明:虾青素可有效逆转高糖引起的细胞活力降低,能抑制高糖引起的HBZY-1细胞凋亡和细胞形态异常,并能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和影响参与调控HBZY-1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由此认为:虾青素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来改善高糖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其有可能成为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6.
去甲斑蝥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0μg/mL去甲斑蝥素(NCTD)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以MTT法、流式细胞仪、台盼蓝排斥法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别观察NCTD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NCTD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24h后,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百分比升高并可见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诱导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染色、透射电镜、Wright-Giemsa染色方法检测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诱导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定量分析,Westblot检测部分凋亡信号分子分泌的变化情况.发现白藜芦醇能明显诱导该细胞凋亡,显现出典型的凋亡现象,且凋亡有明显的药物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各药物处理组(0.125,0.25,0.5,1.0,2.0μL/mL)的凋亡率(3.01%,8.93%,17.97%,22.45%,32.88%)和对照组的凋亡百分率(0.9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West Blot检测则发现,Ras降低了bcl-xl,bax的表达,以至不能进一步产生bcl-2/bax和bcl-2/bcl-xL二聚体来抑制细胞凋亡,即减除了这些凋亡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从而使细胞顺利进入caspase介导的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衍生物5,4’-二-正辛烷氧基-7-二氟亚甲基异黄酮(5,4’-Di-n- octoxyl-7-gem-difluoromethylene-genistein,DOdFMG)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以寻找具有开发前景的肿瘤治疗新候选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DOdFMG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增殖及生长作用的影响;PI染色流式细胞计分析(FCM)法检测DOdFMG对MCF-7细胞诱导凋亡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CK2,NF-KB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DOdFMG抗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OdFMG诱导人MCF-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DOdFMG 3.0,10.0,30.0 μmol/L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12.50%,41.50%,67.30%,NF-KB的表达下调20.50%,51.47%,71.93%.DOdFMG 30.0 μmol/L分别处理6,12,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27.73%,44.8%,65.2%,NF-KB的表达下调20.50%,49.83%,69.93%.这表明DOdFMG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引起蛋白激酶CK2、NF-KB下调,与先导化合物Gen比较,DOdFMG更为有效(P<0.05).结论 DOdFMG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及生长;DOdFMG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抑制蛋白激酶CK2,下调NF-κB的表达可能是DOdFMG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蛇床子素是从传统的中药蛇床子的果实中提取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乳腺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女性肿瘤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蛇床子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蛇床子素的抗细胞增殖活性用MTF法测定.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本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G1期阻滞以及诱导细胞凋亡有明显作用.该结果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蛇床子素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DDT刺激黑腹果蝇Kc细胞,着重讨论基因Ran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DDT诱导刺激条件下,Kc细胞内基因Ran表达量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DDT诱导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20 mg/L DDT处理的细胞,Ran表达水平最高.同时,在该浓度下,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弱,其变化趋势与Ran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DDT可以显著提高Kc细胞Ran基因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为了进一步验证Ran的功能,进行了Ran的过表达和干扰,并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Ran的干扰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实验表明,Ran对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Ran有可能是一个与杀虫剂耐受性相关的基因之一,并为进一步分析害虫应激反应及分子毒理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α-生育酚琥珀酸酯(-αTOS)对MCF7和MDA-MB-453乳腺癌细胞增殖以及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αTOS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453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后用浓度为51、0、255、0、75、1001、25和150μmol/L的-αTOS处理48 h后检测;细胞经50μmol/L、100μmol/L-αTOS处理122、4、48 h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c-IAP1和c-IAP2 mRNA的转录水平;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c-IAP1和c-IAP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αTOS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453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αTOS对MCF7和MDA-MB-453的IC50值(细胞半数死亡的药物浓度)分别为132μmol/L和74μmol/L;RT-PCR结果显示,-αTOS使两个细胞系的c-IAP1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但对c-IAP2的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 Blot的结果发现-αTOS使得这两种细胞系的c-IAP1蛋白质翻译水平也呈下降趋势,该结果与mRNA转录水平下降相一致,对c-IAP2蛋白质的表达几乎无影响。因此,α-TOS可能通过抑制c-IAP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MCF7和MDA-MB-453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值,a-TOS有望开发成为新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三叶青活性物质山奈酚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NBC临床标本及MDA-MB-231细胞中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确定山奈酚对MDA-MB-231细胞中PXR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通过MTT(四唑盐)方法、裸鼠皮下成瘤方法研究了山奈酚以及抗肿瘤药物卡铂、维利帕尼以及拉帕替尼等对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PXR在TNBC临床标本以及MDA-MB-231细胞中有明确表达;山奈酚能够诱导MDA-MB-231细胞对抗肿瘤药物卡铂、维利帕尼以及拉帕替尼等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山奈酚能够诱导MDA-MB-231中PXR的转录因子活性以及PXR下游基因乳腺癌的表达;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 RNA,siRNA)抑制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表达能够逆转山奈酚诱导的抗肿瘤药物耐药。可见,山奈酚诱导TNBC细胞MDA-MB-231中乳腺癌耐药蛋白的表达并下调抗肿瘤药物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去甲斑蝥素对人乳腺细胞MCF—7的杀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μg/mL去甲斑螯素(NCTD)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以MTT法、流式细胞仪、台盼蓝排斥法和透射电等方法分别观察NCTD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NCTD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24h后,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百分比升高阈可见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抗雌激素耐药是成功治疗的一大障碍,雌激素受体(ER)-α的减少或消失是产生抗药性的首要机制.δ晶体蛋白增强因子1(δ-crystallin enhancer factor1,δEF1)是锌指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乳腺癌等诸多肿瘤中均证实有δEF1的异常表达.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在δ晶体蛋白增强因子1(δEF1)功能缺失情况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的变化及组蛋白乙酰化对ER-α的影响.同时采用细胞活力实验证实δEF1通过调控ER-α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对抗雌激素药物他莫西芬(tamoxifen,TAM)的敏感性.结果表明:δEF1被抑制后,乳腺癌细胞中E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对他莫西芬(TAM)的反应增强,存活率降低(p0.01);而组蛋白乙酰化可以显著恢复细胞中ER-α的表达(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阿霉素(ADM)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及K562/ADM细胞的细胞效应和自噬基因Beclinl、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探讨自噬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和K562/ADM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ADM及3-MA预处理对K562、K562/ADM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RT—PCR法检测细胞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Beclinl、Survivin)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ADM可抑制K562与K562/ADM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与时间依赖性.ADM诱导组K562与K562/ADM细胞在24h、48h、72h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在ADM诱导前,经3-MA预处理可使ADM诱导的K562与K562/ADM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较单用ADM显著提高(尸〈0.05),Bedin1、Survivin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单用ADM明显下降(P〈0.05),呈正相关(r=0.827,P〈0.01).结论:ADM可抑制K562、K562/ADM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3-MA通过抑制细胞的自噬可增强ADM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K562/ADM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eclinlmRNA表达,而使Survivin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格列卫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格列卫对Raji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Raji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G1期、S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药物对Raji细胞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格列卫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未能上调Caspase-3表达(P〉0.05);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P〉0.05);格列卫在低浓度72h与高浓度48h、72h时P16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格列卫对Raji细胞G1期、S期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1571在高浓度时可以上调Raji细胞P16蛋白的表达;ST1571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无上调Caspase-3表达及影响细胞周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步探讨SAB抑制乳腺癌增殖的剂量特征和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B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因子、ER-α36、ER-α66等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低剂量(0.25mg/mL)的SAB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高剂量的SAB才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提示SAB通过影响不同ER亚型的表达介导不同的ER信号通路,从而起到对乳腺癌细胞的双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SMS2)的表达与阿霉素(ADR)致乳腺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过表达慢病毒感染法构建并筛选SMS2过表达的乳腺癌MCF-7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ADR的IC50值,选择适当浓度的ADR药物作用条件处理细胞后,使用MitoSOX试剂染色检测线粒体ROS水平,检测细胞内ATP水平以评估线粒体功能;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 3、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SMS2过表达的MCF-7细胞对ADR的IC50值为(2.42±0.073)μmol/L,而对照组细胞IC50值为(0.62±0.036)μmol/L(P<0.01).2μmol/L ADR处理细胞24 h后,SMS2过表达的MCF-7细胞内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ATP水平增加(P<0.05);电镜观察示线粒体结构性损伤减轻;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SMS2过表达可能通过减轻ADR对乳腺癌MCF-7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凋亡和增殖有密切关系。课题组前期的数字基因表达谱结果显示,巴西苏木素处理膀胱癌T24细胞后,HO-1表达显著提高,提示其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O-1对T24细胞的影响及其是否为巴西苏木素作用于T24细胞的靶标基因,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验证巴西苏木素处理T24细胞后HO-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克隆HO-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O-1,将该载体转染T24细胞,MTT法检测HO-1超表达后T24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HO-1在巴西苏木素处理T24细胞12h后显著上调2.2倍;HO-1成功转入T24细胞中后,mRNA表达显著提高93.3%,细胞活性略有升高。上述结果表明HO-1的高表达对T24细胞有保护作用,HO-1不是巴西苏木素作用于T24细胞的靶标分子,其在巴西苏木素处理T24细胞时表达升高可能是由于药物作用后,细胞为了逃避凋亡而产生应激反应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0(对照组)、10、20、40μmol·L-1浓度配制盐酸埃克替尼溶液,分别作用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24、48、72h,用流式细胞仪测药物作用后ACC-M细胞凋亡率;同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它在体外对ACC-M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统计学分析,细胞凋亡率与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成正相关,药物作用于ACC-M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加.实验表明,盐酸埃克替尼可能通过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Bax蛋白的表达,诱导ACC-M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