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GEO-7)雨季发射的全区合练和发射日气象保障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场区出现复杂天气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果表明,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及时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搞好场区雨季气象保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总结遂宁机场夏季天气特点,分析遂宁机场夏季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的天气过程,结合当时气象保障服务细节,总结出复杂天气下的飞行训练气象保障要点,为夏季天气预报服务积累经验,保障飞行训练安全有序高效运行。随着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飞行训练量的日益增长,在恶劣天气来临前进行准确预报,做好夏季气象服务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黄翠仙  林阿玲 《科技信息》2010,(27):I0414-I0414,I0404
电离层监测预警是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开展空间天气业务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我国电离层的地区特性进行局地电离层探测,是"三站四网"建设中"空间天气专业网"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开展电离层预警预报和服务的重要保障,在厦门建立的我国气象系统的第一个电离层垂直探测站有其重要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厦门电离层垂直探测站建设的主要关键技术和方法,以期为今后其他台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发射场气候背景、气象保障的难点、保障风险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射日气象保障历程,研究发现发射日出现的冷空气影响场区的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发射窗口"之后,为任务成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航天气象保障具有高风险性,需要加大对气象信息的研究力度,完善应对预案,提高气象风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5.
气象预报人员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短时强降水天气.短时强降水是一种主要由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气象灾害,产生原因与空气湿度、大气中的水分以及温湿等物理量参数有关,由此提出基于物理量参数和深度学习模型DBNs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识别模型.首先,利用SMOTE算法人工合成短时强降水少数类(相对于非短时强降水天气类)样本,调整原始数据集不均衡分布问题;然后通过含有高斯玻耳兹曼机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地面大气监测站逐小时加密的观测量,以及常用于天气预报分析的物理量等低层特征构造出抽象的高层特征,发现数据特征内在关系;最后实现了DBNs短时强降水的自动识别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短时强降水,对于短时强降水的命中率、误警率和临界成功指数,都有着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该文结合青岛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根据青岛地区各类灾害性天气的气象标准,建一套基于GIS的有效监测、跟踪、定位、报警的监控平台,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进行自动识别、预报、制作的综合性预报业务平台。此平台大大便捷于业务人员的工作,对于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水平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鹤滩水电站即将进入施工期,本文分析了白鹤滩水电站坝区地质结构和天气气候背景,以及不同施工期对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发现白鹤滩水电站易滑易塌的地质结构决定了其施工期气象保障服务任务艰巨,拟定了气象保障服务策略和实施思路,为施工期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图、四要素气象自动站等相关资料,对2010年6月17日夜里发生在安阳的一次冰雹伴随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有利形势的配置、地面辐合产生强烈上升运动,进而引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这次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地面辐合线能准确预示对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历史气象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10月11日~12日一次户外重大活动的人工消减雨作业气象保障服务从作业组织实施、气候背景、天气形势、作业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在科学的组织实施下,采取有效的人工消减雨作业,对于较弱的天气系统影响下的降水,有着较为良好的服务效果,为后期户外活动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服务保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发射日对任务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射前8小时雷雨天气的保障,对该雷雨天气过程的降水、雷暴预报和物理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发射窗口天气预报准确、及时、可靠,为发射任务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是一次成功的航天气象保障个例,可为后续高密度航天试验任务气象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短时局地暴雨的监测和左云县气象站点要素演变,对天气形势、加密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MM5模式和阻力模型计算硫化物的干沉降速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NCEP资料,由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产生中国东部及附近地区详细的边界层气象场,使用类似于RADM中的阻力模型,计算了该地区2000年3月22—27日硫化物(SO2、SO4^2-)的干沉降速度的区域分布,以及典型地区的干沉降速度随时间的演变;讨论了不同阻力对硫化物干沉降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下垫面类型和气象条件的不同,硫化物的干沉降速率有着明显的时空变化,尤其是当有天气系统(如锋面)时,污染物的干沉降速率明显增大.对SO2来说,不同的下垫面条件、不同的气象条件下,三种阻力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对SO4^2-来说,其干沉降速度主要决定于分子扩散阻尼和表面阻尼.  相似文献   

13.
先进气象文化是和谐社会图景建设中和谐气象的当然意旨,先进气象文化建设是实现和谐气象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先进气象文化是全面、和谐以及面向全球、大众的文化。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先进气象文化建设应统筹传统气象文化与现代气象文化、统筹国内气象文化与国外气象文化、统筹政府气象文化建设和民间气象文化建设、统筹气象物质文化与气象制度文化、气象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2006年丽江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投入使用以来观测到的59次强对流灾害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造成短时暴雨和冰雹的雷达各产品特征,初步得出:①触发丽江强对流天气的环境风场;②强回波在雷达速度场中切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关系;③丽江强对流天气初生阶段和旺盛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形状场、数值场、高度场、垂直累积液态水等指标的特征及其预警临界值;④灾害天气从初生阶段至旺盛阶段回波发展的时间间隔特征.通过分析丰富了丽江周边短时暴雨和冰雹的探测方法,得出部分多普勒雷达研究指标,对滇西北开展灾害性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北斗导航卫星(IGSO-4)发射日的临近气象保障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针对卫星发射进程中出现突发强对流天气时,有必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充分利用天气雷达、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等探测手段,为任务实施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表明,航天气象保障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运城市13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1961—2001年运城的沙尘天气气候特征和沙尘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的沙尘天气中,浮尘最多,占66%;扬沙次之,占32%;沙尘暴最少,占2%。风沙多发生在春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少。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沙尘天气多,80年代至90年代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成功发射第1颗风云气象卫星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8颗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已形成极轨和静止2个系列气象卫星的组网观测体系,实现了气象卫星系列化、业务化自主发展。风云气象卫星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有力支撑了气象防灾减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卫星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天气监测、气候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农业遥感监测和“一带一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展望了风云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昌发射场气象网络系统作为平台,采用通用网络技术和专用气象技术,改善气象软、硬件环境,充分收集各类历史和实时气象信息,设计了基础训练、历史信息、场区实时信息、数值产品等不同模块,以天气预报专业的保障演练为切入点,以天气预报、常规气象情报、雷电监测预警等专业的网上训练为主要内容,建立气象网络化训练系统,开展了气象系统的网络化训练工作,在卫星发射气象训练和保障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0~2012年喀什平原地区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探讨了日平均温度、气温日较差、地温日较差、地-气温差、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压、气压日较差及日相对湿度8个气象因子对浮尘天气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月季节三个序列上,影响喀什平原地区浮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基本上是一致的,分别是日平均风速、日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地-气温差及气压日较差5个因子。各因子对浮尘出现日数的影响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在春、秋、冬三季浮尘天气的发生受气温日较差和日相对湿度的影响显著;气温日较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大,越不易发生浮尘天气。夏季动力因子占主导地位,日平均风速为主要因子。在秋、冬两季冷高气压对浮尘天气的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