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55例病人经B超和CT证实并定位肝脓肿.穿刺获得脓液后,置入导丝,再置入并保留口径较粗的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 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成功率为89.1%.平均愈合时间为(21±5)d.7例需再次剖腹进行手术引流.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创伤小,引流效果好.适用于病程迁延,重危与手术风险大的病人,可完全治愈单发肝脓肿病人,亦为需要两次手术引流的病人缓解病情,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观察消痈汤联合B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阑尾脓肿的疗效。对35例阑尾脓肿患者采用消痈汤联合B超穿刺置管引流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35例并观察疗效。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35例患者均获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100%。消痈汤联合B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阑尾脓肿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已成功地治疗肝脓肿及肾囊肿[‘1。此疗法代替了传统外科开胆引流,而且疗效肯定。现对我院采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肾脓肿3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3例均为1994年3月至lop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糖尿病11型病人。年龄为54岁一62岁,平均年龄为58.7岁。糖尿病病史为8-12年,近一周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波动在38℃-41℃之间,为弛张热型。其中2例为糖尿病合并肝脏肿,l例为糖尿病合并肾脓肿。均合并有糖尿病因症酸中毒及泌尿系感染。血液培养1例为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43/5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24例,胰头癌22例,壶腹癌4例,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结果:47例穿刺成功(47/51,92.15%),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40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3例。4例穿刺失败均为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无法成功置入引流管;穿刺术后随访1周~12个月,1例胆管感染,1例随访3月死亡,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步骤、手术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4年3月间进行的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手术20例.结果:20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腹腔污染少,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基 《甘肃科技》2005,21(6):146-146,149
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文对19例大量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的住院患者,行彩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持续引流的治疗方法。并对其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在彩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引流心包积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较反复多次心包穿刺抽液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肝门胆管癌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 :共治疗肝门胆管癌 2 7例 ,其中 2 0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2 2例手术治疗 ,12例后装放疗。结果 :死亡 15例均死于肝衰。结论 :本组肝门胆管癌都属晚期 ,预后恶劣 ,如能及早诊断 ,则切除率会有所提高 ;对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可施行胆肠吻合或扩张狭窄的癌性胆管后置管引流 ,术后经此管辅以后装放疗 ,亦可使肝门胆管癌得到较好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脓肿4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2例脑脓肿诊治经验及效果.方法:对42例脑脓肿病人15例施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12例钻孔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15例脑脓肿切除术..结果:治愈40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B超引导下穿刺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对58例位于不同部位的肝脓肿患在B超引导下行定位经皮穿刺,行抽吸冲洗干净后,于腔内注射抗生素。58例中有38例注射1次,15例注射2次,5例注射3次。结果:58例患全部治愈,B超复查48例7~15d内脓腔消失,10例1~3月脓腔消失。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脓腔内注射抗生素方法简单、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大多数病例可以取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年1月至2005年4月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11例的诊治经验。结果:由于早期诊断,7例经及时置管引流后治愈;4例经非手术治疗未缓解,经再次开腹置T管后治愈。结论:拔T管后造成胆漏、腹膜炎原因很多,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手术和拔管应操作规范;术中应注意T管的选择和正确置放;拔T管的时间应“个体化”;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不佳、贫血、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应延长拔管时间。一旦发生胆漏,应立即经窦道口置入粗尿管引流。若引流不畅,应及时剖腹探查,重置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9年九月始开展对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行血液净化治疗。采用经皮穿刺导丝引导法将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置入血管内,为病人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置管部位选择为股静脉、颈内静脉或右侧锁骨下静脉,进行单纯血浆置换或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取得满意的结果。现将深静脉双腔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细菌性肝脓肿16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资料表明: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发症种类多,极易误诊.但经B超仔细检查、肝脏穿刺及实验室等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心包引流方法.方法:应用动脉鞘管对心包积液6例进行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第一天引流500ml后暂停,第二天起持续引流至无心包液流出,观察l~2d,无心包液后拔管.结果:6例心包积液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未观察到与动脉鞘管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动脉鞘管进行心包置管引流,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内窥镜逆行置留双J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通过内窥镜置入双J管进行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能分析.结果:32例置管均顺利、管位正常,25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或血尿,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2例体外碎石患者缩短了排石时间,减少了并发症;4例术后漏尿患者置管后漏尿随即终止;肾功能不全组病例肾功能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二期手术;晚期癌肿压迫输尿管病例,除有效防止狭窄外,肾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双J管具有内引流和内支架的双重作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首选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的方法。方法:本组70例行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其中22例肝门胆管癌),61例穿刺成功,成功率87.14%,手术证实无出血及胆漏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98.57%,全组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可作为PTC的首选方法,能有效防止出血和胆漏,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右侧径路PTC,左肝管定向穿刺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诊断,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置管和CT下定位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117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3~7d,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480ml,测颅内压每天4~6次.结果80例愈后Ⅲ级以上,3例植物生存,27例死亡,死亡率23.07%,同期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3557%.结论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用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置管和CT下定位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117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3~7d,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480ml,测颅内压每天4~6次.结果80例愈后Ⅲ级以上,3例植物生存,27例死亡,死亡率23.07%,同期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3557%.结论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用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21例不同原因老年ACST,采用经B超或X线透视引导下行PTCD,并结合进一步的手术或其它方法治疗,其中各种胆道结石手术治疗14例,胆道蛔虫取出1例,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总管取石2例,胆管金属支架置放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10例有明显休克的老年ACST病人,经PTCD后2。12h内血压恢复正常;1-2周内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2例。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PTCD对老年ACST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