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leming 1929年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以来,至今人们已发现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有9000多种,其中大部分由链霉菌产生,且卡那霉菌产生的卡那霉素等医用和农用商品抗生素就有70多种。人们以uv等物理因素辐射诱变,化学诱变,杂交,转化,原生质体融合等诸种不同方法提高各种  相似文献   

2.
Fleming 1929年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以来,至今人们已发现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有9000多种田,其中大部分由链霉菌产生,且卡那霉菌产生的卡那霉素等医用和农用商品抗生素就有70多种.人们以uv等物理因素辐射诱变,化学诱变,杂交,转化,原生质体融合等诸种不同方法提高各种抗生素产生菌的产量与质量. uv诱变育种与重组频率高,重组范围大的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虽有不足之处,但由于该方法具有辐  相似文献   

3.
以红霉素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探讨了氯化锂、紫外、微波3种诱变方式对红霉素链霉菌的影响,根据后代的存活率和突变率选定合适的诱变条件.结果表明,将这3种诱变方式结合起来可获得较高的正突变率,达到了40.6%.筛选得到诱变菌株W-12,该菌株效价比初始菌株提高了11%,达到了良好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金霉素链霉菌和龟裂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的融合子56-2菌株,其酯酶同工酶谱与双亲有显著差异,产抗生素抗生素及遗传稳定均优于金霉素链霉菌2^#,发酵产物四环素符合中国药典的各项指标,并具有抗噬菌体P5,P8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CICC1100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育种,以期获得高产菌株.灰色链霉菌孢子悬液经90%紫外致死剂量诱变后,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0.8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分离得到105株链霉素抗性突变菌.其中链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9株,正突变率高达18.1%,同时获得了产链霉素能力约为出发菌株2倍的突变株SM-55.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产生抗生素的两种放线菌种(链霉菌和庆大霉素产生菌)低温(-196℃)保存的方法,讨论了在保存过程中的降温速率、复温速率以及抗冻剂等对保存效果的影响。经低温保存后的菌种,其菌落形态、孢子结构均无明显可见的变化,存活率达90%以上,生产水平优于砂土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7.
诱变育种,是继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之后,利用物理和化学等诱变因素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新技术。几年来,我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组成“三结合”小组,开展这项工作。实践表明,诱变育种是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快中子电离密度大,能量较备,诱变效果比较好,日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探索快中于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效果,从1974年开始,我们在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协助下,开展了这一试验研究。二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快中子在水稻育种中的诱变效应是肯定的、现把试验的初步结果摘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报导了汾酒大曲根霉菌株选育与产酶条件的初步探讨。经UV初步诱变、获得一株产糖化酶活力为2500U/g麸曲的变异株。为了更好地了解该株根霉所产糖化酶的性质、我们研究了该酶的一些酶学性质及各种因素对糖化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链霉菌中发现新抗生素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文兵  王锦  段学辉 《江西科学》2004,22(4):293-296,300
到目前为止,链霉菌是微生物中产生抗生素最多的菌种,据报道,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每年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几乎呈现指数增长,并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高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增加幅度下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一条S形曲线,比对数方程预测的曲线要平缓得多,在不断优化参数后为这条曲线建立1个较好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估计链霉菌中还有多少没有被发现的抗生素,同时也便于预测不远的将来新抗生素产生的趋势。此模型估计在这类菌种中能产生的抗菌化合物的总数量约100000多种,而这只是迄今为止未发现抗生素中很微小的一部分。曲线中斜率的减少是由于筛选方法的减少,而不是由于新抗生素的枯竭,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在近10~20年内斜率将会趋近于零,但如果不断地探索新的筛选方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现新抗生素的速度是不会下降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金霉素链霉菌和龟裂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出的融合子56-2菌株,其酯酶同工酶谱与双亲有显著差异,产抗生素能力及遗传稳定性均优于金霉素链霉菌3#,发酵产物四环素符合中国药典的各项指标,并具有抗噬菌体P5,P8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抗BO—10是由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微生物室分离获得的一种多组分抗生素.是通过快中子复合照射,选出的比较稳定的在生产上有应用价值而无公害的诱变菌种。据报道:BO—10内吸性强,对多种病源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白粉病特效。目前兰州番茄叶霉病发生较直,在生产上造成危害,为此.进行了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生新型抗生素AGPM的藤黄灰链霉菌菌株,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新型抗生素AGPM产生菌藤黄灰链霉菌099菌株进行了联合诱变处理,最终得到了一株高产菌株TD0551,其抗生素AGPM产量可达到16.45mg/L,为出发菌株的2.1倍,应用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藤黄灰链霉菌的蛋白质组,比较了高产菌株与低产菌株在分泌AGPM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产菌株的蛋白样品中有11个特异点,而在低产菌株的蛋白样品中有3个特异点,这些蛋白特异点可能与新型抗生素AGPM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生物农药多抗灵是由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所研制的一种无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它是由不吸水链霉菌杭州亚种,通过高科技的菌种诱变和发酵工艺在发酵罐上批量生产。在瓜果蔬菜的整个生育期,尤其是在开花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均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孢布拉氏霉菌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红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利用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是工业化生产的理想途径.本文从菌种选育、发酵条件优化、产物提取等方面综述了利用三孢布拉氏霉菌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金霉素链霉菌能产生四环素族抗生素,而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产量与培养基的组成成份及培养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金霉素链霉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金霉素链霉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其4因素分别为玉米淀粉、黄豆粉、硫酸铵、酵母粉的质量分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用管碟法测得的试验菌种发酵液的生物效价达到183.2μg/mL.对正交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知,发酵培养基中酵母粉质量分数对试验菌种发酵产抗生素影响最大,其次为玉米淀粉,再次为黄豆粉,硫酸铵对抗生素产量影响最小.筛选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100.0 g/L,黄豆粉50.0 g/L,硫酸铵6.0 g/L,酵母粉4.0 g/L.  相似文献   

16.
3个链霉菌新种的多相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筛选产生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发现4株具有抑菌、杀虫等生物活性的链霉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程序进行了分类鉴定,并与链霉菌属已知相关菌种进行了比较,将YIM32065^T和YIM33176定名为多形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polyformus sp.nov.),YIM35551^T定名为抗霉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antifungus sp.nov.),YIM30823^T定名为灰白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griseoalbus sp.nov.).  相似文献   

17.
苹果渣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菌种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制的半导体激光辐射器对果酒酵母(Cider utilis)、康宁木霉(Trichoderma reesi)两菌种进行诱变,选育出了适合苹果渣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更优突变株,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两菌种的协同关系,获得了最佳接种混合比:4:1。通过对比实验的测定分析,选育菌种的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真蛋白的含量比原菌种提高了12.60%和17.69%,证实了选育方法的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为利用简单节杆菌生物催化17α-甲基睾丸素C1,2位脱氢制备去氢甲基睾丸素,采用N+离子注入与Cs137-γ射线辐照两种方法进行菌种诱变,选育适宜于17 α-甲基睾丸素C1,2位脱氢的高转化菌株,结果表明,从16株简单节杆菌筛选出的TCCC11042,依次经N+离子注入与Cs137-γ射线辐照处理,通过甲基睾丸素为底物的摇瓶筛选,选育得到正变株F2-20,该菌株对17 α-甲基睾丸素脱氢转化率达到60.8%,比出发菌株TCCC11042的转化率提高了12.8%.经群体传代方式考察,诱变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浓香型白酒发酵池窖泥中兼性自养型链霉菌的分离及菌种鉴定的研究情况,对各菌种扩大培养最适液体培养基进行了选择,并探索了不同链霉菌发酵液对已酸梭菌,产酯酵母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及代谢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是利用抗生素抗性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林可菌素产生菌林可链霉菌高产菌株选育。本次实验以湖北制药厂五分厂生产上使用的林可链霉菌80^#菌株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与氯化锂进行复合处理,在含林可霉素的平板上筛选出林可霉素抗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再经摇瓶初筛,得到五株摇瓶效价有大幅度提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