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生物吸附法去除废水中Cu2+,研究了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ZZF51吸附Cu2+的行为特性、吸附模型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受试菌吸附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常温常压下吸附最佳pH值为6.5,Cu2+初始浓度50 mg/L,吸附时间90 min,此时受试菌对Cu2+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82.14%和20.53 mg/g。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该受试菌对Cu2+的平衡吸附行为。通过比较受试菌吸附Cu2+前后红外光谱图得知,在吸附过程中,羟基和羰基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发红光的荧光粉SrGdGa3O7:Eu3+。漫反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中Eu3+的电荷迁移带、Eu3+离子f→f跃迁以及Gd3+离子8S7/2→6I7/2的跃迁相互吻合;监测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激发谱中有Gd3+离子的激发线表明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发射光谱中以5D0→7F2 跃迁为主,表明Eu3+离子所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没有对称中心的Cs格位。根据低温下的发射光谱计算了7F17F2 能级完全解除简并后的每个分裂能级的位置。Eu3+的发射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同时发射谱线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Eu3+离子的5D07F2 跃迁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衰减曲线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发射强度衰减越快,但是仍然处于毫秒数量级;5D0 → 7F2 跃迁是宇称和自旋禁阻的跃迁,所以荧光衰减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用高能球磨法制备铁与聚四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预磨聚四氟乙烯的时间对所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组分的影响。材料的组分采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分析,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有界面谱登加在原来的,Fe谱上,这说明a-Fe的颗粒已达到纳米级,除此之外还有Fe2+和Fe3+的子谱,分别对应于FeF2和FeF3,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界面谱消失,出现物相Fe3C实验结果还表明预磨聚四氟乙烯有利于FeF3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液态Fe-Cu-Mo合金的比热和相关热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磁悬浮落滴式量热方法研究了三元Fe77.5Cu13Mo9.5偏晶合金在1482~1818 K范围的比热和相关热物理性质. 在实验获得的0~221 K (0.13 Tm)过冷度范围内, 其比热为44.71 J·mol-1·K-1. 据此对该合金的过剩比热、焓变、熵变和Gibbs自由能差进行了计算, 发现传统近似方法的计算结果只能描述小过冷近平衡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在深过冷条件下只有实验结果才能反映相变过程的真实情况. 根据比热实验结果揭示了热扩散系数、热传导系数和声速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分析发现凝固组织由(Fe)和(Cu)两相组成, 并依据两相界面能的计算结果探索了偏晶合金竞争形核与凝固组织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Fe3+,Ce3+共掺杂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的三价铁、三价铈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日光灯照射下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3+,Ce3+共掺杂能抑制TiO2晶粒的生长,并使TiO2的吸收带边明显红移约100nm;在普通日光灯下,共掺杂样品光催化效果优于单掺样品,Fe3+和Ce3+共掺杂对提高TiO2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具有协同效应,最佳掺杂量物质的量比为n(Fe3+):n(Ce3+):n(TiO2)=0.005:0.015:1,最佳烧结温度为650℃.  相似文献   

6.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 ∶ nDNA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θ30℃ = 1.67×104  L/mol。该过程为熵所驱动,其Δ r Hm为4.86×104 J/mol,Δr Sm为195.61 J/(mol·K),30 ℃时Δr Gm为-1.06×104 J/mol。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研究表明,Sm(Ⅲ)HP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沟区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催化降解养虾废水中有机物及灭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TiO2光催化降解养虾废水中有机物及杀菌能力,文章以TiO2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并分别加入H2 O2和Fenton试剂作为助剂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300 W中压汞灯和太阳光下,Fenton试剂作为助剂的效果最好, 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71.6%和13.0%,而空白实验对应的COD-Cr去除率几乎为0。养虾废水中细菌总数为2.6×1011个/L,以TiO2为光催化剂,经300 W中压汞灯照射30 min或太阳光照射3 h后,杀菌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具体考察了H+2基态近似解析波函数φH+2=1/2(1+S)1/2φH(z,ra)+φH(z,rb))对振动能级的影响,得到了基于此波函数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下的H+2势能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并由此计算了振动能.结果发现,当仅考虑H+2的基态,z取1.23时,振动能级和平衡位置都与实验值很相符.当考虑较高的振动能级时,波函数中的z取1.13会更合理,因此时的振动能级和实际振动能级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珠江流域西江、北江河流溶解无机碳(DIC)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DIC)特征,分别于2007年春季和夏季对流域低水期、高水期的西、北江及思贤滘河道DIC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实测调查。结合实测河道水体理化参数,采用碳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多参数相关分析法,对西、北江流域及其滘口的河流DIC组成、性质及其碳源汇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江的河流DIC的组成、性质都有明显的差异且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西、北江的河道DIC浓度及其δ13CDIC分别为1 942 μmol/L、1 637 μmol/L和-11.75‰、-12.44 ‰;而夏季,西、北江的河道DIC浓度及其δ13CDIC分别为1 986 μmol/L、1 383 μmol/L和-13.03‰、-12.77‰。河道DIC浓度及其δ13CDIC的这种差异反映出西、北江流域结构特性对DIC侵蚀、输移的显著影响。夏季汛期,流域的高温多雨环境致使大量有机质汇入河道、强烈分解、释放大量轻碳,使得西、北江河道δ13CDIC都低于春季;由于汛期高温和径流的共同作用使得北江DIC远远小于春季,而西江DIC却略高于春季。思贤滘水道的DIC浓度及其δ13CDIC受西、北江来水的控制发生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个系列的过渡元素硅钼钨多元取代多金属含氧簇合物:K4H2[M(OH2)SiMo2W9O39].nH2O (M=Mn2+,Co2+,Ni2+,Cu2+, Zn2+, Cd2+; n=21-26)。通过IR,UV,XPS,TG-DTA,XRD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的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选用生物转盘反应器为主体处理技术.研究了不同转盘转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生物转盘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转盘转速为3 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出水COD、氨氮的值分别为94.08 mg/L和18.45 mg/L,去除率分别为94.12%和90.03%,已经达到纳管标准,说明生物转盘反应器是一种适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模拟含油废水进行了氧化处理,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H2O2和Fe2+投加量等因素对油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样中油浓度为120mg/L时,Fenton高级氧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c(H2O2)=40mmol/L,c(Fe2+)=4mmol/L,pH=3.0,温度为30℃;反应2h后,油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值48.4%。这将为该工艺处理实际含油废水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催化湿式氧化法对模拟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催化湿式氧化(CWAO)技术对模拟印染废水色度去除的影响,以色度值为300 000的亚甲蓝水溶液作模拟印染废水,以m(Cu2+)/m(Fe2+)为1∶1的Cu1Fe1作均相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分压、反应温度、进水pH值及反应时间对水样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样脱色率随催化剂用量、氧分压、反应温度的提高以及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进水pH值存在极值点,水样脱色率在酸性条件下随进水pH值的降低而提高,而碱性条件下随进水pH值的升高而提高;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反应60 min时水样脱色率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市售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自制聚合硫酸铁铝(PAFS)4种常用混凝剂对重庆某印染废水进行试验,探讨了混凝剂种类、废水pH值对印染废水脱色、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考察了自制PAFS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脱色、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排序为:PAFS>PAFC>PFS>PAC;在不调节原水pH的条件下,PAFS投机量为0.3 g/L时,印染废水的COD和色度分别达到最高为82.8%和86.6%;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助凝剂的用量为4 mg/L时,印染废水的COD和色度最高分别达到95.8%和96.6%.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相稀土催化臭氧氧化法对浓度为200 mg.L-1的1 L模拟印染废水进行了降解实验。以稀土催化剂投加量、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为影响因素,以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来优化实验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2,稀土催化剂投加量为5 g,反应时间为60 min,温度为60℃。该方法应用于废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ClO/Fe2+氧化法深度处理经厌氧、好氧处理后的草浆造纸废水,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各主要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ClO/Fe2+法对COD去除率影响的顺序为:NaClO用量>Fe2+用量>反应时间;在进水COD浓度为340 mg/L,pH值为7~8.3、1...  相似文献   

17.
印染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有害成分、COD含量高以及色度高等特点.实验采用无机絮凝剂硫酸亚铁制备改性高岭土,研究其改性过后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硫酸亚铁-高岭土相混合后的不同配比、不同投加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来探究对印染废水的最佳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稀释20倍后的印染废水的COD为64、pH为7.30.改性过后在配比为1∶7、投加量为2.5g、pH为6.92、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0min的条件下,比较发现色度的去除率高达98.3%、COD的去除率高达68.75%,说明该方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利用不同混凝剂处理壮骨粉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选用聚合硫酸铁铝 ( PAFS)比较适宜 ,其最佳投加量为 2 0 0 mg/L ,适宜 p H值为 7~ 8,此时COD的去除率为 72 .1 %。上清液再经双层滤料柱过滤 ,COD和 SS的总去除率可分别达到 94.9%和 91 .8% ,出水 COD、SS和 p H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Aerobically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ing was carried out to treat terylene artificial silk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PD wastewater) in a lab-scale experiment, focusing on the kinetics of the COD removal. The kinetics parameters determined from experiment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treatability of wastewate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COD removal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 which the ratio BOD/COD (B/C) was the key factor for stage division. At the rapid-removal stage with B/C>0.1, COD removal could be described by a zero order reaction. At the moderate-removal stage with B/C<0.1, COD removal could be described by a first order reaction. Then Monod equation was introduced to indicate COD removal.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K) and half saturation constant (K(S)) were 0.0208-0.0642 L/(gMLSS).h and 0.44-0.59 (gCOD)/L respectively at 20 degrees C-35 degrees C. Activation energy (E(a)) was 6.05 x 10(4) J/mol. By comparison of kinetic parameters, the biological treatability of TPD wastewater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textile wastewater. But COD removal from TPD-wastewater wa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that from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ch as papermaking, beer, phenol wastewater, etc. The expected effluent quality strongly related to un-biodegradable COD and kinetics rather than total COD. 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basis for further scaling up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PD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混凝-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印染废水进行好氧生物活性处理,并对处理水样的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色度和浊度等各项水质指标进行连续测定、分析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在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约5~8 g/L的条件下运行,当系统进水的化学耗氧量(COD_(Cr))为750-900 mg/L,生物耗氧量(BOD)为130-250 mg/L,色度为100-200倍时,出水COD_(Cr),去除率可高达86.6%,BOD、色度、浊度以及悬浮固体(SS)质量浓度几乎为0,处理效果较好.采用混凝-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