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过渡期,身心尚不成熟。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压力,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患严重抑郁症的占14.7%,轻度抑郁症的占42.1%。体育锻炼缓解抑郁情绪的效果持续时间长,经济成本低而且没有副作用。因此运用体育锻炼手段帮助大学生缓解抑郁情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爱好,结合运动处方的制定要求制定出5种球类健心运动处方,并通过83名患有不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15周的教学实验证明:本研究设计的篮球健心运动处方可以改善抑郁和人际关系;足球健心运动处方可以明显的降低强迫和焦虑症状;排球健心运动处方对人际关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乒乓球健心运动处方可以改善强迫和抑郁症状;实施羽毛球健心运动处方可以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3.
评估大学生睡前玩手机时长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通过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评估学生的抑郁情绪状况,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大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并分组探讨了不同特征的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共纳入大学生1 168人,年龄为(21.58±2.31)岁。与对照组相比,睡前玩手机0.51~2.51 h的大学生患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OR=1.91;95%CI:1.32~2.77;P=0.001];[OR=3.35;95%CI:1.83~6.15;P <0.001],长时间玩手机的女大学生、非毕业生和医学生患抑郁情绪风险比对照组高。大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肥胖症的康复过程的运动干预效果.利用分组对比观察和分析3组肥胖大学生在康复过程中的身高、体重、瘦体重、BMI、体脂率在康复变化,科学检测肥胖症康复效果.结果显示,运动疗法结合力量训练组在肥胖症大学生的康复效果比单纯控制生活规律和运动疗法康复效果更明显.控制生活规律基础上的运动疗法结合力量训练的干预对高校大学生肥胖症康复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运动处方研究的科学基础出发,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以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身操、走跑为主要内容的6套运动处方,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实验,结果表明: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使大学生心血管功能有所提高,同时对学生的饮食、睡眠、情绪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抑郁情绪是女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负性心理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采用了高强度间歇运动法(HIT)对筛选出的轻、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高校女生进行专项训练,以观察HIT对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名经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筛选处于抑郁情绪状态的女生随机分为3组,HIT组进行为期4周的专项高强度间歇运动,持续运动组采用相同运动量的跑步或快走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状态.对训练前后SDS和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的分值进行比较,观察3组情绪的改变情况.结果:HIT组女生经过4周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后,其抑郁情绪状态有明显改善,运动后的愉悦感增加,与对照组和持续运动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能有效地改善高校女生的抑郁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3,(1):47-47
虽然持续性的抑郁情绪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但是在这之前,它对你的人生仍然有一些积极作用。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是受伤后的自然反应,而压抑或者逃避是因为我们害怕接下来受到更大的伤害。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每个人都会有,例如“郁闷”、“烦躁”等感受。虽然持续的抑郁情绪可能发展成抑郁症,但是在这之前,它对你的人生仍然有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运动处方、应激行为、应对水平理论的阐释,论述了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应对水平的影响:结论为:(1)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非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大学生;(2)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非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大学生;(3)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大学生的应对水平要好于非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大学生,将对大学生的应激有重要的有益影响;(4)在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大学生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应为大学体育教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中,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会变成抑郁症。据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症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对中国计量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中运动群体与非运动群体,共18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运动群体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5种消极情绪上得分均低于大学生非运动群体,在精力和自尊感这2种积极情绪上得分均高于大学生非运动群体.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友伴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其方法是采用友伴社会支持量表 (ISSB)、抑郁量表 (CES -D)对 116 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抑郁在友伴实质性支持、情绪情感支持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友伴实质性支持低分组、情绪情感支持低分组的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相应高分组的得分 ;友伴实质性支持、情绪情感支持对大学生抑郁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两者的解释率为 13 5 %。结论 :友伴的实质性支持、情绪情感支持能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 ,且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6,(12):53-53
隐匿性抑郁症是指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而且由于躯体症状十分明显,使得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躯体症状而忽略了情绪问题,以致在求治时只诉说躯体症状而不提及情绪症状,就好像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情绪或抑郁情绪被隐匿了一样,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9,(2):66-69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大学生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山东某高校2017级全部新生抑郁症患病情况,共计调查4939人,所有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并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情况判定。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276份,回收问卷5968份,有效问卷4939份,抑郁症的总患病率为14.6%,其中男生为患病率为12.3%,女生患病率为16.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睡眠情况、饮食习惯、性别、血糖。结论:大学新生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在抑制、转换、刷新功能上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状态组被试在抑制功能上接近于正常被试,在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上接近于抑郁症被试,并且抑郁症组和抑郁状态组被试对于正、负情绪的反应偏向只发生在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上而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影响中的作用机制。运用青少年正念量表、抑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心理弹性量表对某省1 0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水平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的抑郁情绪;(2)生命意义感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4)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认为正念分别通过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弹性链式中介对大学生抑郁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磊  胡柏平  宋伟  于晓月  范学辉 《科技信息》2010,(30):I0282-I0282
当代大学生群体患焦虑症的学生是越来越多,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都是造成大学生发生焦虑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不同"剂量反应"运动处方对焦虑影响机理的初探,以期待用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消除焦虑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运动处方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学生、教师、学校3个层面入手阐述了运动处方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应用价值,然后又分析了运动处方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应用流程(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明确学生的锻炼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定期进行执行反馈)和应用要点(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处方的动态调整),以期对运动处方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应用与普及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及其心理分析的详细阐述,说明抑郁症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针对此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相关的心理调控策略,帮助学生走出抑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运动处方制定分析,认为运动处方制定要根据学生特点兼顾运动活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的科学组合。最后分析运动处方教学对神经衰弱型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包括:对个性的影响、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对心境的影响、对生活事件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生化特征对睡眠的质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丽娜 《科技资讯》2012,(17):250-250
本文采用实验法、问卷法及数理统计法,以华北科技学院80名肥胖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有氧运动处方式教学对改善肥胖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氧健身跑运动处方式与体育教学结合式教学模式对心理调节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心理健康因子躯体、人际、抑郁、焦虑四项因子上,优于只有体育课堂教学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