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助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添加高效降解菌剂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养物质的种类、添加量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种类对修复过程的影响显著,添加N、P含量较高的硝基磷酸铵以及自行配制的NH4NO3:NH4H2PO4=5:1混合肥料的处理石油降解率比对照分别提高15.1%以及17.2%,当土壤中C:N的比例控制在100:7.05~100:9.4之间时,修复效果较好,且肥料的添加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中,鼠李糖脂的处理效果最好,石油降解率比对照提高8%,优于其他化学表面活性剂处理。  相似文献   

2.
添加混合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A6,A5,D4,F1和F2共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在实验条件下向土壤中添加上述5种菌不同浓度的混合菌剂,并对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土壤溶液电导率、氮磷的变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石油含量为50 g/kg时,加入高效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比没有加菌剂的降解效率高,添加2%,4%和8%菌剂48 d的降解率分别为68.01%,80.42%和78.47%,均大于CK(没有任何组分)的降解率45.50%,4种处理中4%菌剂的修复效果最显著.添加的有机肥中氮和磷的含量是影响石油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加适量的有机肥如4%才能使降解效果最好.混合菌株降解石油表现出先降解高碳数正构烷烃为低碳数正构烷烃,高碳数正构烷烃中奇数碳向偶数碳正构烷烃演化的规律;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混合菌7d的作用过程中发生明显降解,菌株能较好地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立体构型中不稳定构型向稳定性构型转化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探究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选择根瘤菌、石油烃降解菌、根际促生菌并与豆科植物扁豆的不同组合为调控因子,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扁豆与根际微生物均能提高土壤石油降解率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处理前,石油土壤的污染水平为8.75%,经过56 d的修复试验,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27.08%;种植扁豆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44.81%,比对照组提升了17.73%;添加微生物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最大为70.57%;种植扁豆并添加微生物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83.05%。种植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合理添加各种微生物,利用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华中某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3株高效石油降解菌S-4、S-5和S-7,在30℃,200 r/min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14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1.60%、40.59%和43.53%。经16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S-4、S-5和S-7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Kosakonia属。通过实验表明,菌株的最适降解pH为7,最佳氮源为硝酸铵(NH4NO3),最佳氮、磷比为5:1,在添加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48 d的降解,S-4、S-5和S-7菌株对土壤中石油烃总降解率分别为74.24%、71.66%和80.29%。  相似文献   

5.
以老化的柴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以菌糠为调理剂,在模拟实验条件下,进行了为期90d的柴油污染土壤的堆肥研究,分别于堆肥进行的第30、60和90d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总石油烃残留量和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探讨不同的菌糠投加比例、外源降解菌接种等因素对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堆肥过程中堆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菌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生物修复效率,经过90d的堆肥处理,总石油烃的去除率最高达73%.菌糠投加比例也对总石油烃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菌糠与土壤体积比的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外源高效降解菌的添加能显著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污染物的去除率(p〈0.05).  相似文献   

6.
经原油-培养基驯化、LB平板分离、原油固体培养基平板嗜油斑分析,从含油泥砂中分离筛选出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具有较高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将10 m L该菌液用于处理5 g含油泥砂,7 d后石油烃降解率达33.52%,90 d后达90.61%。在定期补加营养液的条件下,60 d后石油烃降解率可达90.98%,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处理后泥砂含油率0.28%,低于国家农用土壤含油率0.3%的标准。该菌株在油田产出含油泥砂及被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冰草作为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生物材料的潜力,以及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后冰草对石油烃降解力的增效效果,实验设定了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污染土壤,测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60 d后的冰草株高差异及不同接种量时冰草对石油烃的降解力。结果表明,高浓度石油烃污染的土壤对冰草的株高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缓解抑制,最高能使冰草株高提高14.90%。接种AM真菌的冰草对石油烃的降解率明显提高,最佳的接种量为150个/盆。此外,接种AM真菌的冰草在高浓度石油烃污染土壤环境中仍有较高的降解力,在土壤中石油烃浓度为20000 mg/kg环境下,60 d降解石油烃15624 mg。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选陕北地区的高效石油降解菌,为后续的土壤修复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本研究的石油降解菌分离来自延安市延长县某油井的土壤样品,通过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得到可降解石油的菌株,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对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利用PCR扩增技术对筛选的石油降解菌的16S r DNA序列进行扩增,通过对16S r DNA序列的测定和NCBI数据库集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确定其种属;在被石油污染过土壤中加入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进行修复试验,经50 d的修复反应,测定石油降解菌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率;最后通过种植小麦检验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果。共筛选出3株高效的可降解石油的菌株:W1、W3、N4,三株菌均可以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生长,它们在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42. 55%,37. 18%和33. 57%,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株菌进行鉴定,结果是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W3菌株为芽孢杆菌属,N4菌株为红球菌属。在菌株对油污土壤修复的研究中,菌W1和菌W3分别对油污土壤进行50 d的降解,土壤中石油量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W1菌株的降油率为52. 20%,W3菌株的降油率为47. 84%,修复后土壤的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没有影响。通过本研究课题,为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同时为陕北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采用排列组合法以石油降解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群,制备游离及固定化菌剂,室内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并进行生物修复实验,采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降解前后石油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由菌株10-1、10-2和10-3的种子浓缩液按体积比1﹕1﹕1的比例组成的10#菌群石油降解率最高(73.34%),且降解后除C18组分外,其他烷烃成分未被检出;在10%,的投菌量下,60,d后,10#菌群固定化菌剂组对室内石油污染土壤的石油降解率(32.5%)高于游离菌剂组(24.9%),且降解后其短链烷烃含量(11.42%)也高于游离菌剂组(7.91%)和空白组(5.12%).本文研究结果为10#菌群应用于野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分离得到3株石油降解菌HZ-01、HZ-02和HZ-03,通过对16S rDNA序列测定及生理生化实验,对3株菌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石油降解率测定、排油圈大小测定等研究其石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株石油降解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并且HZ-01、HZ-02和HZ-03都能产生表面活性剂,排油圈直径分别为5.68 cm、4.50 cm和3.12 cm, HZ-01产表面活性剂能力最强;30 d石油降解率分别为72.18%、42.33%和69.54%;3株菌的pH耐受范围均为pH 4.0-pH 10.0,最适生长pH值HZ-01为8.0、HZ-02和HZ-03为7.0;盐度试验中,HZ-02和HZ-03最适盐度为2.0%,可耐受盐度分别5%和6%,而HZ-01仅能耐受最高3%的盐浓度。室内模拟修复试验中,30 d模拟修复,石油降解率分别为62.82%、49.52%和58.31%。对3株石油降解菌的初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陕北地区石油降解菌资源,为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圃地施肥是重要的育苗方式,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苗木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以2a生冷杉移植换床苗为对象,研究在立地条件相同情况下,施有机肥、无机肥、叶面肥和不施肥等4种施肥处理对冷杉苗高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施叶面肥、有机肥、无机肥和不施肥苗高分别增加了346%,249%,210%和69%;地径分别增加了200%,140%,128%和109%.与不施肥相比,施3种肥均可显著提高苗高,但只有施叶面肥和有机肥才能显著提高地径生长.对苗高和地径的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与对照相比,施叶面肥和无机肥降低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而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冷杉在圃地阶段,不同施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显著,其中,施叶面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有机肥和无机肥;施肥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地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磷酸氢二氨施肥梯度对甘南退化高寒草甸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产力随施肥梯度迅速提高,但施肥对生产力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存在一个阈值(30g/m^2),超过这个值,施肥的作用就不显著了;物种丰富度随着施肥先略微增加,然后降低,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随施肥增加而下降,但在施肥梯度30g/m^2和60g/m^2之间基本不变;施肥形成的生产力梯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关系近似线性降低.为了恢复退化草甸的生产力,同时维持较高的多样性,施入磷酸氢二氨30g/m^2是经济而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Aqueous ammonia mixed with caustic potash as wheat straw pulping liquor was investigated.The caustic potash not only reduced the NH3 usage and cooking time,but also provided a potassium source as a fertilizer in the black liquor.Excessive NH3 in black liquor from wheat straw NH4OH-KOH pulping process was recovered by batch distillation with a 98% recovery rate of free NH3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constant reflux.The temperat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was controlled at 104-105℃.After removal of free NH3,the black liquor contained 8.4 g/L NH3-N and 7.04 g/L total potassium,with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ammoniacal lignin,and it could be used as a liquid fertilizer for farming.The height equivalent to a theoretical plate (HETP) of a rectifier for recovering free NH3 was calculated.The diameter and height of packing of the rectifier based on a daily consumption of 75 t oven-dry wheat straw were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以及施肥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94年4月至10月,在北京稻田试验田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以及施肥措施对降低甲烷排放和提高水稻产量的匹配关系。实验表明稻田甲烷排放在品种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实验中品种间甲烷排放通量最大差异可达到五倍。以有机肥混合硫酸铵作底肥并配合不同时间和不同用量的硫酸铵作追肥与仅施混合底肥不施施硫酸铵作追肥的相比较可减少甲烷排放约58%,水稻产量提高31.7%。可明显地抑制水稻生长期的甲烷排放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五种氮肥对长沙多索线虫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成虫,ω(CO(NH2)2)大于2.0%,ω(NH4NO3)大于1.0%,ω((NH4)2SO4)大于0.25%,ω(NH4CI)大于0.5%时就有致死作用;而ω(NH4HCO3)的致死作用更强,浓度大于0.1%时线虫死亡.对寄生前期幼虫,四种常用化肥的质量分数大于0.01%时致死或抑制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盆栽进行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石油和培养天数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的浓度、培养时间以及微生物菌剂浓度对石油降解率影响均较大.当石油污染物的最适浓度大于5.0%而小于10.0%时,菌剂浓度4.0%,植物与微生物联合降解石油污染物时效果明显,降解率可达78.7%.当石油浓度超过10.0%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有的甚至直接杀死微生物.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堆肥工艺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油菜秸秆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同辅料混合(三组实验R1、R2和R3中的油菜秸秆比例(湿重)分别为45%、65%和85%),研究了油菜秸秆比例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及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d的堆肥过程中,R1、R2和R3的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过程前期,堆肥结束时分别达到34.06%、35.57%和39.78%.通过比较三组实验过程中样品的理化性质,可知R3最终样品满足了堆肥腐熟的各项指标,且堆肥过程中氮损失最少;其最终堆肥产品中未检测出NH_4~+,总N含量、NO_3~-浓度和GI值分别达到2.17%、1,844.93mg·kg~(-1)干重和102.66%.  相似文献   

18.
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反应器、准好氧填埋和传统厌氧填埋等工况下垃圾固相(挥发性固体质量百分比VS、生物可降解度BDM、纤维素质量百分比、纤维素与木质素质量比C/L)、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cr质量浓度、生物需氧量BOD5质量浓度、BOD5与CODcr质量浓度比B/C、总氮质量浓度TN、氨氮质量浓度NH3-N)和填埋气(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好氧或厌氧)能提高垃圾降解速率、加速垃圾稳定化。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对垃圾固相VS、BDM、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7.5%、71.4%和93%,稳定化时间较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缩短60%以上;渗滤液回灌加速降解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好氧生物反应器(189d)和厌氧生物反应器(596d)中CODcr和BOD5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6%和99%,而且好氧生物反应器中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99%;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利于甲烷气体集中产生和提高甲烷产率,好氧生物反应器和准好氧填埋能大大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9.
以层状钛酸盐K2Ti4O9/K2Ti6O13/K4TiO4复合物为钛源,通过质子交换、插层和剥离等化学反应,得到了含H2Ti4O9/H2Ti6O13/H4TiO4纳米片的胶态溶液.向上述胶态溶液分别加入NH4F、HCl、H2O2、NH3·H2O等形貌控制剂,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不同晶型、不同形貌的TiO2纳米晶.研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