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类当前正在面临一场巨大的历史性的变革。那就是人类由使用化石能源转化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革命。人类工业化社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疾病流行、灾害频发、贫富悬殊、战争和恐怖活动的威胁等,形成了一系列对人类社会的严重挑战,其中包括资源和化学能源的枯竭。  相似文献   

2.
对于可再生资源问题,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问题,需要提前作出重大决策。当代能源技术以及相关产业,正积极向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已为世界共识。可再生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中的先进生产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无论从当前的发展,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说,中国都需要及早逐步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上来。人类的未来,将可能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满足当代以及子孙万代对能源的需求。人类即将迎来一个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源消费变化过程及其时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分析中国大规模工业化以来能源消费,结果表明:尽管中国能源生产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能源结构作用系数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会持续增长:时间效应分析表明,与发达国家相同,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呈现明显的倒“U”字型;在空间效应方面,尽管中国始终在致力于提高本能源的自给水平,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却对有限的资源基础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太阳赐予的礼物——生物质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喆 《科技智囊》2006,(10):8-16,18-22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从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到伐薪烧炭、耕耘养殖,再到机械化大生产以及信息和知识生产,传统的生物质能源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并迎来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进入工业社会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支撑了空前辉煌的工业文明。但是由于近百年的强度开采与过度消费,使得这些非再生的化石能源资源已渐趋枯竭,而且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忧虑。就在21世纪人类实现能源结构历史性转型的关键时刻,生物质能这种人类利用最早、最广泛、最直接,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的能源再一次汇聚了人们关注的目光,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熠熠生辉的未来之星。本文将引领读者探究生物质能的世界,认知生物质能,了解其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能源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展开思路,简单介绍了至今人类社会的能源更替状况,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情况,随后列举了能源的利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最后在能源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阐述了几点建议,明确多样化的能源与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今天,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有增无减;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方面的挑战。人类对能源的不当利用和能源的短缺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的能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们需要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有效利用传统能源,开发新能源,建立环保节约型社会,以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决定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所有因素中,能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从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以及森林资源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几年我国能源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系列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清洁能源的研发正在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焦点。基于核聚变能源的环境友好特性及其相关资源的可获得性,它有望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选择。本文概述了核聚变能源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谢章勇 《甘肃科技》2008,24(10):8-10
近年来,我国能源紧缺和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如何化解能源之困,建立信息社会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从我国能源形势、面临的能源问题、能源信息化在解决能源问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分析了我国能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参考办法,以期为我国提升能源资源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信息社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碳减排是人类社会应对化石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必然选择。2015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明确提出中国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甘肃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能源消费需求会不断扩张,碳减排压力将与日俱增。通过计算甘肃历史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并依据能源消费状况、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对甘肃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水平和重大工程项目是影响甘肃碳排放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中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的。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合理的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国的能源消费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随着能源的逐渐减少,能源的合理消费也就成了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应该积极采取提高能效、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确保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粮食。为了缓解匮乏的化石能源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人类正在致力于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其中包括核裂变、核聚变不可再生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由于其具有再生性特点,以纤维素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质第二代精炼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技术研发,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该技术一旦得到突破,将有效避免化石能源短缺对世界经济的制约以及化石资源的工业化利用所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未来20年能源领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20年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反映到能源领域,是如何综合协调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以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日益提高,能源面临枯竭.这个全球性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探索更多的能源的新形式,为人类有效的利用。以下综述了人们在探索过程中得到的常见的新能源及其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与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紧迫任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我国也非常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开发新的可再生替代能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渐趋重视,生物质能产业正悄然兴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两大基本问题,生存问题的关键是农业,所以农业是发展的基础;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能源,能源是发展的先导.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生物能源技术开发和使用取决于人类的科学、社会生产力、物质基础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现代生物能源技术随着生物科学发展而被普遍应用,生物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能够满足自然界的”有限”和人类需要的”无限”。  相似文献   

18.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20 世纪中期之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常规的能源是有限的,人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还要更加重视保护环境,尽可能多地用洁净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9.
<正>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和传统能源的日益紧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高效地使用现有能源,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开发利用新能源,对于扩充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发展史的新篇章,燃烧化石燃料,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所产生的巨大动力代替了人畜的体力劳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却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困境。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历史教育我们,科学的发展应保证人和自然相协调,不能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模式,开发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核电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能源安全和资源储备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为人类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新选择。发展核电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能保障发展中的能源需求,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同时促进核工业的发展。核电的开发和利用也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保障安全、尽可能减少核废料、实现铀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才是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明智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