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介绍了固态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主要包括位向关系、惯习面、晶体生长方向以及相变应变)的形成机制,以及有关相变不变线应变的前期理论工作,着重阐述了“三维不变线应变模型”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对相变晶体学特征的预测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针状、棒状或板条状析出相的FCC〈=〉BCC和HCP〈=〉BCC析出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与不变线应变模型预测的几乎完全一致,表明不变线应变模型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扩散型相变晶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统计力学的方法处理吸附在固体基质表面上的玻色子薄膜系统,证明对弱相互作用基质,未饱和蒸汽压p与相变温度T的关系与基质种类无关。同时证明相变温度T与薄膜厚度a的关系与基质有关,所得结论与液氦薄膜超流动性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高能量密度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其热安全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电池热管理系统能有效防止电池热失控。该文基于相变热管理技术原理,构建多孔介质复合相变材料(CPCM)的传热与电池产热的耦合模型,利用数值算法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多孔介质复合相变材料中锂离子电池的产热规律及复合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可以有效地加速相变材料的熔化进程;复合相变材料可以减缓电池温度的上升速率;电流强度对热管理系统的熔化进程、储热量以及储热效率有明显影响。复合相变材料可以提高电池内部散热效率从而减缓电池温度的上升。当考虑双体电池模型时,应尽可能在电池间保持一定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  相似文献   

4.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80%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7%,放热时间减少80.2%.  相似文献   

5.
不变线应变原理及其在相变晶体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态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主要包括位向关系、惯习面、晶体生长方向以及相变应变)的形成机制,以及有关相变不变线应变的前期理论工作,着重阐述了“三维不变线应变模型”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对相变晶体学特征的预测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针状、棒状或板条状析出相的FCCBCC和HCPBCC析出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与不变线应变模型预测的几乎完全一致,表明不变线应变模型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扩散型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  相似文献   

6.
氧化铝及氧化铝基复合材料强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变增韧、相变-晶须复合及相变-颗粒复合等方式对氧化铝陶瓷进行增强。通过基体材料与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对比及断口微观分析,研究了各材料的断裂特点及不同增韧方式的增韧机理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通过添加多组分复合添加剂在中性环境下可控制备异型纳米AlOOH的工艺优化过程,重点分析了多组分添加剂体系中的晶体生长机理。根据离子配位原理,推导出复合聚集体的存在形式,构建了极性离子条件下的AlOOH"复合生长基元"模型,揭示了极性离子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定向诱导作用,以及非极性添加剂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修复美容作用。  相似文献   

8.
串级复合相变体系的贮能降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级与串级复合相变体系的贮能降温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串级复合相变体系具有较好的隔热降温性能。中描述了相变体系的输出功率因数,并给出了其无因次关联式。  相似文献   

9.
相变材料对砂浆热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相变材料状态、掺量对砂浆热效应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有机相变材料(某多元醇)嵌入到导热系数较高的二氧化硅纳米层空间内,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工艺条件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直接掺人砂浆中掺量达1%~3%(占砂浆胶凝材料质量分数),具有明显的蓄热降温效应,但在50℃环境下耐久性明显下降;复合相变材料较纯相变材料相变潜热提高1.66倍,50℃环境下耐久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于文艳  殷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1):13492-13498
相变材料(PCM)与建筑围护结构相结合,可以有效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吸收大量的热量,减小室温的波动。本文将微胶囊相变材料加入到腻子粉中制备复合相变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其微观形貌、相变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将复合相变涂料应用于水泥板内表面,研究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含量对复合相变涂层蓄热调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涂层的温度变化速率比普通涂层慢,随着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涂层与普通涂层的表面温差呈递增趋势。复合相变涂层能明显降低峰值温度和温度的波动范围,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从0%增加到30%,复合相变涂层与普通涂层的温差逐渐增大,最大为3.2 ℃。与普通涂层相比,随着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涂层室内温度保持24~28 ℃的时间逐渐增加,微胶囊相变材料含量为30%的复合相变涂层室内温度保持24~28 ℃的时间比普通涂层延长23.5 min。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对硝基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简称PMNBP)缩L-缬氨酸甲酯合Ni(Ⅱ)金属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且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两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运用Gaussian03程序,对该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12.
 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ZZF51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金属络合物(1),通过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其结构为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Ⅱ)。为提高其产量,研究了Cu(Ⅱ)对络合物(1)产量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与真菌Fusarium sp.ZZF51代谢活动的过程中,Cu(Ⅱ)能显著促使络合物(1)的产生,但对真菌的生长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3.
铁磷酸盐玻璃陶瓷可用于固化高放核废物。通过改变原料粉末尺寸和热处理的升温速率来控制成核的均匀性和晶核的生长速度,研究了在独居石玻璃陶瓷固化体中晶粒生长对固化体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尺寸越小,越有利于形成均匀的晶核,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越好,当粉末粒度小于38μm时浸出率达到最低值;热处理的升温速率越慢,所形成的微晶尺寸越均匀,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越好,当升温速率为1℃/min时,样品的浸出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Xing W  Zou Y  Liu Q  Liu J  Luo X  Huang Q  Chen S  Zhu L  Bi R  Hao Q  Wu JW  Zhou JM  Chai J 《Nature》2007,449(7159):243-247
Pathogenic microbes use effectors to enhance susceptibility in host plants. However, plants have evolved a sophisticated immune system to detect these effectors using cognate disease resistance proteins, a recognition that is highly specific, often elicits rapid and localized cell death, known as a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and thus potentially limits pathogen growth. Despite numerous genetic and bi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athogen effector proteins and plant resistance proteins, the structural bases for such interactions remain elusive. The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omato protein kinase Pto and the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protein AvrPto is known to trigge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through the nucleotide-binding site/leucine-rich repeat (NBS-LRR) class of disease resistance protein Prf. Here we presen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n AvrPto-Pto complex. Contrary to the widely held hypothesis that AvrPto activates Pto kinase activity, our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AvrPto is an inhibitor of Pto kinase in vitro. The AvrPto-Pto interaction is mediated by the phosphorylation-stabilized P+1 loop and a second loop in Pto, both of which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Prf-mediated defences in the absence of AvrPto in tomato plants. Togeth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AvrPto derepresses host defences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two defence-inhibition loops of Pto.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CyH)2Q[6]为主体分子和4-(1H-咪唑-2-基)苯胺盐酸盐为客体分子,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发现,主体与客体分子之间通过离子—偶极作用,客体分子的苯胺部分包结在(CyH)2Q[6]的疏水性空腔内,形成(CyH)2Q[6]部分包结客体分子的1:1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又通过离子-偶极作用和氢键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把在求解不可压N-S方程上获得很大成功的Fourier拟谱方法推广到求解速度和温度交连的N-S方程组,并用于晶体生长的化学气相淀积复杂输运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令人满意.说明了该方法在求解复杂流动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周期性边界条件及均匀流场的作用下,从数学角度求解三维稳态晶体生长温度控制方程的解析解,首先将其解展开为关于的Fourier级数,然后引入微分算子,利用复数的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数学方法求解特征根,从而求得控制方程的解析解,并确定解中各系数的关系.理论结果表明沿晶体生长方向温度分布具有周期性振荡衰减性质.  相似文献   

18.
霜晶生长的界面演变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冷面结霜的微观机制,对霜晶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界面演变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晶体生长角度解释了各种形状初始霜晶的形成机制;利用界面稳定性理论分析指出:温度场和水蒸气浓度场是影响霜晶生长的主要因素,两者的竞争耦合作用是产生相变和霜晶各种界面演变现象的根本原因;建立了霜晶生长速率与霜晶表面温度及水蒸气分压力相关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霜晶温度的降低或环境空气水蒸气分压力的增加,霜晶生长速率增大,这与实验以及基于分子运动论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认识冷面结霜的微观机理,对霜晶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界面演变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晶体生长角度解释了各种形状初始霜晶的形成机制;利用界面稳定性理论分析指出:温度场和水蒸气浓度场是影响霜晶生长的主要因素,两者的竞争耦合作用是产生相变和霜晶各种界面演变现象的根本原因;建立了霜晶生长速率与霜晶表面温度及水蒸气分压力相关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霜晶温度的降低或环境空气水蒸气分压力的增加,霜晶生长速率增大,这与实验以及基于分子运动论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垂直Bridgman法多组元晶体生长的多场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垂直Bridgman法多组元晶体生长的准稳态模型所采用的Boussinesq线性密度假设进行了改进,基于密度的Taylor展开式,得到了熔体密度随温度、浓度变化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并引入到模型中,改进后的准稳态模型(PSSM)能揭示晶体生长过程的非线性本质.明确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得到了晶体生长的完整数学描述.改进后的PSSM以及已获得的多组元晶体准确物性为晶体生长的多场耦舍定量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