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基于物联网的粮情监控系统中,传统入侵检测方法很难准确实时地从海量数据提取特征信息来识别网络攻击,使系统容易遭受安全问题,从而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交替决策树入侵检测(DBNADT)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无监督地特征学习,通过预训练将原始数据特征降维,利用权值微调算法获得数据的最优低维表示;然后采用交替决策树分类器对各种异常网络入侵数据进行识别。结果表明,DBN-ADT方法在攻击行为的识别准确率上比支持向量机(SVM)和逻辑回归(LR)分别提高了7.24%和8.25%,在检测时间上分别缩短了约1/2和2/5。DBN-ADT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算法,深度卷积网络已成功应用在处理图像、视频和音频等领域.通过建立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于网络入侵检测,选取的卷积核与数据进行卷积操作提取特征的局部相关性从而提高特征提取的准确度.采集到的网络数据通过多层"卷积层-下采样层"的处理对网络中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特征进行深度刻画,最后通过多层感知机进行正确分类.KDD 99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经典BP神经网络、SVM算法等相比,有效提高了入侵检测识别的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采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特征数据,分析入侵行为的空间和时间关联性,并对入侵特征数据中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入侵行为之间的关联性,降低入侵检测算法的复杂性;利用ART2算法的自学习能力、自组织能力、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以及快速识别能力,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近实时检测,取得了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在识别未知攻击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特征选择算法和分类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入侵检测系统中检测性能表现不佳、检测实时性差、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深度森林算法的分布式WSN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传感器节点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轻量级随机森林分类器部署到传感器节点和簇头节点,传感器节点和簇头节点合作对流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在基站上采用深度森林算法从大量流量数据中发现攻击行为;最后对WSN中的入侵行为进行实时分类入侵检测.使用无线传感器数据集WSN-DS和NSL-KDD数据集来评估所提出的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现有的入侵检测模型相比,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实时性较高,可避免模型过度拟合.  相似文献   

5.
网络入侵检测一直以来都是网络安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传统网络入侵检测方法主要通过提取多维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检测模型,大多忽略了入侵行为的时间相关性.通过提取网络入侵行为的时序特征,设计基于降维特征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网络模型,以解决传统串行化时序神经网络模型不易收敛且时间开销较大的问题,通过选取最优的损失函数和训练参数进行并行化训练,实现网络入侵行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ransformer网络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均获得了99%以上的精度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组合的网络入侵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检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组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网络入侵的特征集进行快速选取,为后续特征提取打下基础;对传统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的节点选择策略和信息素更新策略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提高对最优特征的选择效果,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特征进一步选择;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统计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各类网络入侵的检测分类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综合GA和改进蚁群算法的优势,能够获得更好的入侵特征,从检测正确率、误报率和漏报率3个方面综合比较,新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网络入侵检测效果,且提高了检测速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无法有效提取网络流量数据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CNN-BiLSTM的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标准卷积从而减少了模型参数,降低了计算量,并应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提取长距离依赖信息的特征,充分考虑了前后特征之间的影响.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创新性地将一维网络流量数据转化为三维图像数据;然后,分别运用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DS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提取网络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最后,利用KDDCUP99数据集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低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维网络入侵受到层次限制,入侵识别易出现局部极值化,导致入侵匹配时间延长的问题,提出并设计基于集成降噪自编码的网络入侵多模式匹配算法。引入降噪自编码网络,将深度学习法运用于在网络入侵检测中,构建深层网络模型,根据逐层贪婪编码模式实现预训练,完成高维深层网络入侵特征的自适应性提取及挖掘,通过监督式微调解决机器学习中局部极值问题,增强网络入侵检测效果与泛化性能,实现网络入侵初步检测。利用多模式匹配实现初步识别结果的最终匹配,完成网络入侵模式诊断。搭建实验平台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将网络中用户行为日志数据当作实验数据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负载均衡方差保持在0.85~1.0,匹配时间最短,访问文本串中字符的数目增长幅度很小,证明了算法鲁棒性和可实践性很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利用特征选择和支持向量机(SVM)参数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一种特征选择和SVM参数联同步优化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将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作为问题优化的目标函数,网络特征和SVM参数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找到最优特征子集和SVM参数,最后利用KDD 1999数据集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入侵检测算法,同步优化算法能够较快选择最优特征与SVM参数,有效提高了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加快了网络入侵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0.
武洋名  宗学军  何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4):15195-15202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控安全事件频发,工控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备受关注。由于工控环境较为复杂,导致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分类大量工控数据时存在收敛速度慢、泛化性较差以及数据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研究采用一种基于WGAN-GP数据增强并运用深度信念网络和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深度学习入侵检测方法,本方法基于一种梯度惩罚的生成对抗网络数据增强并将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自动提取特征的能力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快速学习的能力相结合。采用加拿大网络安全研究所公布的 CICIDS2017 数据集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测试,经过对比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在工控环境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同时采用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天然气管道数据集进行验证,证明了该算法在工业环境中具有高精度、误报率低等优点,为工业入侵检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的攻击行为复杂,其网络数据具有海量、高维、时序性和非线性等特征,导致传统入侵检测方法的特征提取困难、检测率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网络攻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模型提取流量特征不足且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残差网络改进的CR-BiGRU混合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将数据集进行归一化以及独热编码处理,然后利用基于残差网络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空间特征,最后使用双向门控神经网络提取时间特征,完成模型的训练并实现异常网络的入侵检测.为表明模型的适用性,基于数据集NSL-KDD和UNSW-NB15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基于上述数据集准确率分别达99.40%和83.79%,明显优于经典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能有效提升检测网络入侵的精度,从而更好保证网络数据的通信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网络入侵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 单一方法很难获得理想网络入侵检测结果的问题, 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 有效拦截各种网络入侵, 提出一种将半监督技术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首先, 采集网络入侵数据, 提取网络入侵特征, 并采用半监督技术根据特征对网络入侵数据进行聚类处理; 其次, 采用主动学习算法对聚类后的数据进行训练, 构建网络入侵检测的分类器, 并引入蚁群算法对构建网络入侵检测的分类器进行优化; 最后, 采用标准数据集对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进行仿真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该方法解决了当前入侵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 提升了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 漏检率和误检率明显少于经典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同时缩短了网络入侵检测时间, 改善了网络入侵检测效率, 能更好地保证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安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由于大数据复杂性、异构性和大规模性而难以有效实现入侵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加权丢弃长短期记忆(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Weight-Dropped Long Short-term Memory,CNN-WDLSTM)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入侵检测.该模型基于CNN利用入侵数据的权重共享特性来发挥其速度优势,从入侵检测系统大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并使用WDLSTM保留提取特征之间的长期相关性,防止对循环连接的过度拟合,最后基于试错法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类精度、误报率和平均执行时间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云计算环境下非法用户入侵行为的检测效果,设计一种新型云计算环境下非法用户入侵行为的检测模型.首先提取云计算环境下非法用户入侵行为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对特征进行特征筛选;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非法用户入侵行为进行分类和检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确定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最后选择具体非法用户入侵数据集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获得较高正确率的非法用户入侵行为检测结果,加快了非法用户入侵行为的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迅速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人脸识别、语义分割等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与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相比,深度学习算法避免了人工的复杂度,可以从大量的图像数据集中学习复杂的表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烟雾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背景差分检测法提取高运动区域。在第二阶段,从RGB及亮度中提取烟雾像素。从不同的前景区域提取了改进型的局部二值模式,不仅获得烟雾的纹理特征,而且利用色调饱和值颜色空间计算了烟雾的强度和颜色。最后,采用改进深度信念网络进行分类。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以Android为平台的智能手机更是深受其害。为了应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将深度学习算法中的深度信念网络应用到智能手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中。文章收集手机特定进程的网络数据包,并在该数据集上进行入侵检测,高效地检测出手机中出现的恶意软件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车辆和行人检测算法在提取特征时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和行人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开源框架和Squeezenet网络,通过在线负样本学习(OHEM)算法和可变的非极大值抑制(Soft-NMS)算法来改进算法的检测精度。首先采用Squeezenet网络框架对图片提取特征,然后通过区域提取网络算法(RPN)获取图片中待检测的区域,最后在检测阶段加入OHEM算法对疑难样本进行重新学习和Soft-NMS抑制重叠矩形框,从而得到目标的得分和边界框。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和行人检测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脸识别中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跨年龄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创新性地将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和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enter Symmetric Local Binary Pattern,CSLBPS)组合方法用于人脸图像特征提取,获得包含结构和强度信息的图像融合特征,然后使用二叉树对特征信息进行降维,降维特征作为深度信念网络的可视层输入量,弥补深度新信念网络无法达到图像局部特征要求的缺陷.通过训练好的深度网络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学习,在深度信念网络的最顶层对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精度实现人脸识别,且与其他方法比较,该方法性能优于其他方法,说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传统机器学习技术解决海量网络数据和复杂入侵模式对信息网络的入侵检测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采用神经元映射卷积神经网络(NPCNN)为网络结构,使用较少的连接和参数,具有易于训练和泛化能力强等优点.在训练过程中,使用Re LU激活器作为非线性激活函数,采用Adam算法进行模型学习,从而避免了传统深度网络须进行预训练的过程.在NSL-KD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较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征表征学习和分类能力,且随着数据量的增大,模型的分类精度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