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自我实现"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从不同的立场提示了人自身发展之谜,构成了理想的目标,从而出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简要介绍与评价,拟就人性的由来,人的发展的动力以及在个体的发展中受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基础不同;二是对“人”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不同;三是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不同;四是对“人”的理解的思维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本主义,首先,根据“本”的不同含义可以划分为动力论或因果论的人本主义与目的论或价值论的人本主义两种类型;其次,根据人本主义的对立面可以将它划分为与神本主义相对的人本主义和与自然主义相对的人本主义两种类型;最后,根据古典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可以将人本主义划分为感性的人本主义和理性的人本主义两种类型。对人本主义作上述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谈谈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对“科学发展观”这一提法给予明确论述。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整个人类社会统一协调发展的指导理论,也是我们党所必须坚持的执政理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样的战略思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侯秋月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176-176,1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本”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更不会演变成个人本位主义或人本主义,它是强调要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最终目的、原动力和根本标志,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协调发展,其目的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梁丰 《科技信息》2009,(20):67-68
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十一五”规划是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这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浅谈企业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志强 《甘肃科技》2010,26(15):108-109,9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树广  尚玉峰  赵彦军 《科技信息》2009,(9):127-127,115
本文从唯物史观角度解释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和历史渊源,探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涉及到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地理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随之运用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矛盾激化,因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为此,人类必须认识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地理学应当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的理论基础,而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是地理学内容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地理学科学研究永久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分析了煤炭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煤炭企业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达到煤炭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人是发展的前提;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人是发展的动力;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人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一切发展都必须看人的发展态势,人是发展的标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作为社会整体人的全面发展和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和将来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根红线。人的实践性本质决定了人总是在自觉地追求着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人本身的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历时态上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的开始,在共时态上社会主义不是狭隘的个人全面发展,在本质上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解放和发展人的统一。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计划”继续把“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要旨。从思想史上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及西方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梳理,论证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以及创新、发展现代的人本理论,党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环境建设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性条件,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在目前轰轰烈烈的人文环境建设的讨论中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缺陷:一是过于狭窄的文化观,因而不能观照人文环境建设的客观实践的整体:二是公式化、概念化、标签化、简单化问题,因而不能体现人文环境建设的人文本质。笔者认为。要实现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宏观人文环境观。着眼建设和谐社会,确立科学的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蕾 《菏泽师专学报》2012,(4):10-12,20
科学发展观在关于发展目的问题上,主张以生态良好为根本手段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以践行生态正义为促进自然生态良好的根本动力;在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问题上,强调以实现生态公平为推进社会生态良好的根本准则。可见,它即坚持以人为本,又倡导生态伦理,因而是一种实现了以人为本与生态伦理完美对接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思想,人的责任与日俱增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体现,异化劳动使人的本质丧失,共产主义运动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使人重新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人的社会性、实践性本质得以恢复。这为人的责任归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今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责任的界定和切实履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演化的四个阶段,论述了确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并从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规模观、科学质量观、科学结构观、科学效益观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