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紫荆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自然条件下,对紫荆光合作用日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晴天紫荆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紫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方程为:Y=11.0167 0.0051X1-0.0573X2 0.3690X3(复相关系数R=0.8695,F=8.2604,显著水平p=0.0078).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主要因子,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2.
于秋季晴天,用CI-31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狭叶瓶尔小草(OAioglossum thermale Kom)光合作用日进程的多个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狭叶瓶尔小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光合速率上午逐渐上升,午间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狭叶瓶尔小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方程。偏相关分析表明,其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CO2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主要因子,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影响新疆阜康荒漠地区红砂光合日变化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疆阜康荒漠区域优势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光合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分析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叶面温度、胞间CO2浓度和空气CO: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CI-301 CO2气体分析仪,测定光合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光合速率日变化形成典型的双峰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日变化和叶面温度的日变化曲线相近,在午后均呈逐步降低趋势;气孔导度与生境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为先下降,然后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水分利用率全天递减。空气CO2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叶面温度和气孔导度对红砂光合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红砂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形成典型的双峰型,温度是影响红砂光合特性的重要因子之一,气孔因素则是导致其光合速率下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然条件下中南地区的杨树优良品种(中潜3)的光合作用日进程以及生态因子对它的影响.方法:采用LI-6200测定净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用Origin 6.1制图,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夏季晴天阳叶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秋季为“双峰“型,光合效率明显降低.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方程,夏季晴天为:Y=-8.536 1 0.013 1X_1-0.608 8X_3 0.076 3X_4(复相关系数R=0.950 4,F=6.225 9,显著水平p=0.141 5).秋季晴天为:Y=-10.012 3 0.203 0X_2 0.409 1X_3-0.014 1X_4(复相关系数R=0.809 2,F=1.897 5,显著水平p=0.306 0).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夏季光合有效辐射(X_1)与净光合速率(Y)的日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银杏为试材,使用开顶箱模拟法对倍增CO2质量浓度(700μmol.mol-1)和正常空气CO2质量浓度(≈350μmol.mol-1)条件下,银杏生长参数、叶面积指数、不同天气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高质量浓度CO2对单株银杏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质量浓度增高可以显著提高银杏枝条的生长量和银杏的叶面积指数。经高质量浓度CO2处理后,银杏不同天气下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即晴天为双峰曲线,多云天气为单峰曲线,但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P<0.001)。由于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升高,高质量浓度CO2也显著提高了单株银杏的固碳释氧能力(P<0.01),晴天比对照提高了119.5%,阴天提高了175.4%。  相似文献   

6.
麻栎光合作用的特性及其对CO2倍增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 1 2年生麻栎的光合作用特性、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CO2 倍增的响应。结果表明 :( 1 )麻栎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 1 2 0 0 μmol/ (m2 ·s) ,光补偿点约为 50 μmol/ (m2 ·s) ,表观光量子效率为 0 .0 2 5mol/mol。麻栎叶片CO2 补偿点为 60 μmol/mol,CO2 饱和点为1 2 0 0 μmol/mol,叶片的羧化效率为 0 .0 2 ,麻栎为喜光的C3植物 ;( 2 )麻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初期和末期为单峰曲线 ,其走势与光合有效辐射走势一致 ;而在生长盛期为双峰曲线 ,净光合速率在中午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3 )主成份分析表明 ,影响麻栎净光速率的主导因子在生长初期是光强和叶室CO2 浓度 ,在生长盛期是饱和蒸汽压差和温度 ,在生长末期是饱和蒸汽压差和相对湿度 ;( 4 )CO2 倍增条件下 ,麻栎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平均增幅为 89.1 7%。  相似文献   

7.
在非控制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对大针茅的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2: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出现了明显的"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一致.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时.研究大针茅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及不同CO2浓度(CCO2)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合速率(Pn)与CO2浓度(CCO2)之间回归方程为Pn=-1.451+0.032CCO2-1.379×10-5 CCO22,CO2补偿点为46.27μmol·mol-1,CO2饱和点为1160.26μmol·mol-1;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回归方程为y=-1.099+0.019x-5.461×10-6 x2,光补偿点为58.8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739.61μmol·m-2·s-1.  相似文献   

8.
草珊瑚叶片的光能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草珊瑚1、2年生两类叶片光能利用特性进行系统测定与比较.得知草珊瑚1、2年生叶片的光饱和点均在80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分别为32.25μmol.m-2.s-1和19.13μmol.m-2.s-1;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高峰,在11:00左右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主要因子有二氧化碳浓度(CO2S)(0.9858**)、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0.983 6**)、气孔导度(Cond)(0.8603*)、蒸腾速率(Tr)(0.7408*)和光合有效辐射(PAR)(0.7276*).  相似文献   

9.
欧美杨107不同冠层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为研究对象,观测了不同冠层的光响应曲线及光合特性的日变化,并分析了影响不同冠层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光响应新模型Pn=α(1-βI)(I-Icp)1+rI对欧美杨107不同冠层光响应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由光响应曲线得出冠层Ⅰ、Ⅱ、Ⅲ(造林后第1、2、3年所生的轮生枝)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增大,分别为10076、10152、12318 μmol/(m2·s),且净光合速率的日均值亦表现为冠层Ⅰ较小、冠层Ⅱ次之、冠层Ⅲ较大,表明冠层的光合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冠层Ⅲ、冠层Ⅱ、冠层Ⅰ。通径分析表明,对冠层Ⅰ、Ⅱ而言,胞间CO2浓度、空气温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对冠层Ⅲ而言,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于2011年7月中旬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夏季黄葛树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Pn和Tr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葛树Pn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睡"特征,为气孔限制因素所致;Tr日变化则为单峰型.黄葛树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LCP)和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分别约为21.33μmol/(m2.s)和1 633.46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约为0.034,为典型的阳生植物.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策系数分析显示:主要环境因子对Pn日变化直接作用大小为叶面温度(tl),空气CO2浓度(Ca),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水气压差(VDP),其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因子为PAR,主要限制性因子为Ca和VDP;对Tr日变化直接作用大小为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相对湿度(RH),水气压差(VDP)和叶面温度(tl),其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因子为PAR,主要限制性因子为tl和Ci.  相似文献   

11.
木荷夏季气体交换、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荷叶片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午间最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早晚较高,午间较低.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得到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环境因子的最优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小蓬竹为材料,研究其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了解小蓬竹的水分利用状况,为其作为喀斯特地区恢复树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小蓬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在1月为单峰型;4月为双峰型;7月和9月早间最高,之后逐渐下降.1年中,夏秋两季水分利用效率较低(日均值分别为1.72,1.99μmol·mmol~(-1)),春季居中(日均值3.71μmol·mmol~(-1)),冬季最高(日均值5.74μmol·mmol~(-1)).不同月份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空气相对湿度、叶片温度以及气孔导度等;全年尺度上小蓬竹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以及叶片温度.  相似文献   

13.
对三个栽培品种大豆的叶片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时间进程光合速率逐渐上升,中午(12:00)达最大值,随后又降低;硝酸还原酶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在中午(12:00和15:00)达到高峰,以后又下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亦呈现出类似的日变化,对叶片暗呼吸速率的夜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暗呼吸速率从18:00 ̄6:00呈现随时间进程而增高的趋势,但在3: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径级急尖长苞冷杉个体蒸腾耗水规律,并分析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明确西藏亚高山区林木生长规律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应用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在西藏色季拉山天然急尖长苞冷杉林内对8株不同径级急尖长苞冷杉个体进行蒸腾耗水的连续测定,并同步监测5个气象因子。结果 急尖长苞冷杉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7月、8月和9月8株样木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137.09、142.71和184.43 g/h,日活动时间为10:00—22:00,其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急尖长苞冷杉树干蒸腾耗水速率与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极显著负相关,与风速无关;蒸腾耗水与各因子相关系数绝对值排序为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急尖长苞冷杉边材面积和日蒸腾耗水量均与胸径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和0.937。结论 急尖长苞冷杉蒸腾耗水日变化呈“N”形变化,受大气温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影响显著;随胸径增加,单株日蒸腾耗水量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濒危植物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光合特性,探讨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开展朝鲜崖柏的有效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器,测定朝鲜崖柏7年生扦插苗在不同光环境(L0、L1、L2、L3,即遮阴度分别为0%、25%、50%和75%)下光响应曲线、光合日变化和色素含量,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随遮阴度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显著减小,表明朝鲜崖柏具有一定的耐阴性。随遮阴度增加光合日变化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之降低,非气孔限制因素是朝鲜崖柏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朝鲜崖柏通过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适应遮阴环境。在不同光环境下,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光合日变化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决定系数排序,在L0和L1处理中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最大,在L2和L3处理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最大。【结论】朝鲜崖柏在全光照和遮阴25%时有较好的光合性能,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遮阴度过高时会因光照不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遮荫和土壤水分对毛红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3种遮荫(全光照、60%遮荫、80%遮荫)和3种土壤水分(高、中和低)处理,研究了毛红椿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等特性。结果表明:毛红椿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全光照和中度遮荫(60%)情况下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强度遮荫(80%)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全光照下胞间CO2浓度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当土壤含水量高时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气孔导度日变化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变化平缓,表明上午10:00以后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在遮荫条件下,毛红椿苗木通过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有效地利用较弱的光辐射,形成适应遮荫条件的生态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旱作条件下引种栽培的两种冰草属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第1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第2峰值均出现在16:00。在午后14:00,由于气孔限制因素所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PAR是引起“午休”的间接因素。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时间与净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近似V字形,14:00左右降至最低。两种植物叶片水压亏缺VPD变化趋势一致,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相反。上述各光合生理参数日均值大小表现为蒙古冰草高于沙生冰草。环境因子Ca和Ta对蒙古冰草的Pn日变化影响较大;Ca和RH对沙生冰草的Pn日变化影响较大,同时对两种植物的Tr日变化影响也较大;两种植物的Pn和Tr的主要生理影响因子是Gs和V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