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子核幻数与群子结构之间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子核的幻数已被大量实验所证明是一系列的正整数,如有2.8,2.0,2.8,5.0,8.2,12.6等,但从理论上推导这些整数的存在并不是轻易的事情。为此,曾提出过单粒子壳层模型,进一步发展成为自旋轨道耦合模型,成功地推导出上述所有幻数系列并预测了各种核素的自旋角动量。大量的实验也表明实测的核素的自旋角动量与理论预测值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倾向于原子核的集团运动的看法,始终未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文中运用作者创立的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统计理论的观点,提出了原子核内存在亚结构———核群子的观点,用k、l、n、m等群子参数标定每一个核素,并与幻数比较,凡是具有幻数的核素具有简单的核群子结构,有较明显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统计理论,首次提出了形成原子核结构的四项原理及相应的原子核周期律。这四项原理为:一是原子核有群子结构单元;二是形成原子核时群子通过热核聚合反应过程使核素结构有严格的排列顺序;三是原子核内群子结构间有动态共振作用;四是偶数群子稳定,而非偶数群子是引起总角动量和β+-衰变的根源。基于上述四项原理,提出了核群子结构基本单元有(PB),(PB2),(P2B3),并随着质子数Z的增加,核群子结构由(PB)k过渡到(PB)k(P2B3)l;由(PB)n(PB2)m过渡到(P2B3)s(PB2)t。从而导出了k(-t)=2n(s)-Z,k(-t)=Z-2l(m)的关系式。基于此,可以画出等腰三角形原子核群子周期律。还发现,不管A,N,Z如何变化,有下列严格关系式:Z/N=(n+m)/(n+2m)或Z/N=(k+l)/(k+3l)并且Z=n+l。此公式高度地反映了所有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分布的整数规律。还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周期律得知:k,l,m,n,s,t均与核素群子(PB),(PB2), (P2B3),(P3B4)的2,3,5,7整数倍有关。  相似文献   

3.
任绍绪 《前沿科学》2011,5(4):37-39
作者引入三分之一自旋粒子角动量П→。П→是半无限维非厄米矩阵,自旋角动量算符第三分量П3的本征值依次取值:+h/3,-2h/3,-5h/3,-8h/3……趋于负无穷大。总角动量平方算符П^2=П^2 1 +П2^2+П^2 3的本征值依然保持正定,有限数值1/3(1/3+1)h^2=4/9h^2. 自旋角动量算符的本征值可以取三分之一,这是个令人感到惊异而困惑的结果,因为正统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角动量的量子数必须是整数数值和半整数数值。  相似文献   

4.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与核群子结构参数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核素的裂变、放射性同位素的 β+、β-等衰变机理的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 ,如对称、不对称裂变等。从核素的群子结构出发首次研究了92235U14323290Th14220983Bi126 裂变机制。其中92235U143在一个热中子的冲击下发生不对称裂变,其根源在于核群子结构的剧变,(PB)41(PB2 ) 51-B(P2 B3)40 *(PB2 ) 12 有密切关系;23290Th142 在α粒子冲击下也发生不对称裂变,其原因同样可用原子核群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加以解释。至于20983Bi126 在α粒子冲击下发生对称裂变, 是与核素中出现比较单一的激活态群子结构有密切关系。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发生 β+、β-衰变与核群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证实了核群子结构的存在同样是这些衰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用类量子力学的观点和方法,计及行星和太阳的二体效应,进一步探讨了太阳系角动量分布的规律性。所得各种理论结果均与天文观测值相符合。特别是对天文学中著名的疑难问题:质量超过太阳系总质量99.8%的太阳的角动量竟不到太阳系总角动量的0.6%,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定量的说明。就理论的自洽性而言,本文有二点改进:一是在类Planck常数η中包含的常数λ已可统一地取值;二是在一定的主量子数n下,总角量子数j的取值已找到了一定的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给出了量子数在l的上升算符、下降算符与方向算符和轨道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通过量子数l的上升算符和下降符各分量式对^↑L^2与^↑Lz本征矢|l,m>的直接作用,给出了|l,m>在量子数l升降算符作用中确定常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能够准确识别和探测涡旋光束所承载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是开展以光场轨道角动量进行信息编码的高维量子通信的研究基础。目前的探测方式以干涉为主,其中涉及两束涡旋光之间的干涉法为“镜像干涉法”。该方法能有效识别轨道角动量的大小,但无法判断其和旋向相关的正负。文章基于全面、准确探测光子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的目的,将涡旋半波片获得的涡旋光束置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两臂,通过改变两臂的偏振态和涡旋半波片,获得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分别为l1和l2的两个涡旋光束,实验结合理论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离轴干涉。干涉图样是中心有|l1-l2|个错位条纹的叉形光栅,光栅的开口方向反映了l1-l2的正负。因此,当参考光束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明确已知时,由干涉图样可以准确识别待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大小以及正负。该方法解决了对涡旋光束旋向的准确识别,有助于研究光子轨道角动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为深入分析产生的新光场的轨道角动量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角动量的对易关系出发,推导出一组阶梯算符,它可使角动量本征矢的量子数j(或ι)、m同时升降、并找出这组算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这些算符作用于轨道角动量本征态|ιm>上的系数。  相似文献   

9.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之间存在着静电。轨道、自族间等多种相互作用,因此,原子的整体状态并不是各个单电子状态的简单加和,可以看作是由角动量的耦合作用所决定的。原子光谱项就是讨论原子光谱反映出来的原子状态问题。IL—S铝合[‘]将各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先分别耦合成一个总轨道角动量L和一个总自旋角动量S,然后L与S再耦合成原子的』总角动量J,这种耦合方式称为L——S耦合。实际证明,这种耦合方式适用于原子序数Z<40的原子。1.1总轨道角动量LL一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对于两电子原子,L的取值满足下列规则:L:1…  相似文献   

10.
作者引入非厄米自旋角动量算符T,Cohortspin,进而结构出非厄米轨道角动量算符L.它的第三分量L3具有内禀固有轨道角动量2m0h.量子参数2m0可以选取为非整数数值,这是个令人感到惊异而困惑的结果,因为正统的量子力学告诉我们:量子粒子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必须是整数数值.  相似文献   

11.
在坐标单位是氘氚结团的正方形核素图中分析了稳定核素区线性7核分布.稳定区的下、中、上区域中各有7列线性7核,这些核素列的分布具有系统性.跨区域的3类参量S-2H,3S-2H,3S-H的核素列各有3列的始点联系在坐标S轴上,这些点在S轴上排列成(10,0),(12,0),…,(26,0)的9个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可看出下区的系列7核素列随参量逐层分布.  相似文献   

12.
多个角动量的耦合与角动量投影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动量耦合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内容,而角动量投影是相关研究领域专业学术期刊论文的重要内容,两者有紧密的联系.作者利用2个D函数的耦合与3个D函数的积分规则,讨论了2个,3个和4个角动量从非耦合表象到耦合表象的变换以及它们与角动量投影方法的一致性.为科研中角动量投影方法和CG系数的数值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相互检验其正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某特定区域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通过开发应用GMS软件,对某区域内地下水流动和3H(氚)的迁移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压力水头和速度场等参量,以及特定位置3H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区域、其他类型的核素迁移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处置库中低中放核素释放对地下环境潜在性污染的严重性,建立了核素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联合迁移的数值模型,利用所建立模型对某一处置场核素迁移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环境预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包气带对于吸附性较强的核素具有很大的阻滞作用,对于低分配系数的核素阻滞作用较弱;衰变系数对含水层中核素的迁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衰变系数的增大,地下含水层中的核素体积浓度逐渐降低,并且分配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核素在含水层中体积浓度分布曲线的形状。采用系统耦合数学模型来研究核素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运移是预测核素污染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可为核素在地下处置库中安全处置及环境影响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活动标架法得到了任意同位旋I和自旋1/2费米子在Julia—Zee双子场中非相对论径向波函数方程组,讨论了I=1/2,J=0及I=1,J=1/2的波函数渐近行为和束缚态存在条件同时给出Rubakov—Callan效应的极限温度为10~(11)K。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太阳系的重核素丰度,以及贫金属星的s过程和r过程对丰度的相对贡献,结合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提出了一种计算不同金属度贫金属星重核素丰度的方法,并用镁的丰度观测值检验了我们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引入新参量SH 的正方形核素图中,由同类核素的范围规律,综合得出核素稳定范围常数44 可分解为2 ,4 ,8 ,16 ,8 ,4 ,2 ,其相邻数之间以2 倍增长与简并,似能以核子由三个夸克组成解释。文中还说明了核素分布的三条坐标△H= 1 ,2 ,4 ,8 递变的折线在坐标H= 14 与29 处联系后,形成从稳定区下界坐标H= - 1 递变至上界坐标H= 44 。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一套252Cf裂变碎片中核素测量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短寿命核素的在线分离与测量,具有自动测量、时间可调、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QDCSM)的框架下,用介子交换代替单胶子交换,系统计算了u、d、s三味世界中的双重子态.结果表明,这种替换对小角动量态的影响不大,而对于大角动量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