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2005年4月24日22时,国际杰出的人类学家,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国家领导人费孝通教授溘然长逝。山河恸泣,大地无言,乾坤肃穆。送别一代宗师离我们而去。费孝通先生的去世对中国人类学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我们也为失去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和导师而悲痛。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的贡献不仅仅因为他的辛勤耕耘,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反映在十四卷《费孝通文集》中);不仅仅是他所致力的乡土研究、农村研究和创建现代乡镇企业模式,诸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不仅仅因为他的导师、…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跟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其中一位高层是IBM当年全美的第三把手。他对我说他1984年来过中国,他接着说,“大概那个时候您还没有资格见到我。”我盯着他,对他说:“那当然,那当然,肯定是那样。”  相似文献   

3.
公元2006年4月24日,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享誉中外的人类学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费老是一位伟大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为了富民强国,为了祖国的统一,终生奋斗不息,留下了世人瞩目的丰功伟绩。他为了广泛团结海内外知名学者,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加强两岸的学术交流,发展中国的人类学社会学事业,与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园教授结下了极为深厚的情谊。1980年初,李亦园去美国匹兹堡大学讲学,在费孝通先生燕京大学老同学杨庆堃教授引荐下,费老第一次见到李亦园。他对李亦园虽早有所闻,十分赞赏彼岸学者的学术业绩…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个节日。这是蔡华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类学的节日。因为,蔡华属于人类学,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奖有什么意义呢?像这样有分量的国家级大奖,在中国人类学领域,过去有一位学者得过,这就是费孝通先生。蔡华是第二位。仅此一点,足可看出这个金奖的意义。为此,我向蔡华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顾 定国 (G .E .Guldin)教授是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的专著《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1994年 )是在运用大量第一手访谈材料并结合文献的基础上写就的。这是近年海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人类学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学术机构史”。我们知道 ,英语是强势语言 ,所以尽管不乏中文撰写的中国人类学史的著作 ,但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却不能与顾定国这样的作品同日而语。作为同行 ,笔者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类学家、更多的中国人借助…  相似文献   

6.
开场白三年前的一天,偶然与一位老同志谈论杂志的选题。他说:“谈到知识,有个题目值得一写。现在有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英语的来龙去脉。如能写篇文章,谈谈这个问题,读者是会欢迎的。”我说:“题目虽好,可惜没有人写。”他向我瞥了一眼说:“你写。”“我毫无把握。”“可以试试嘛。”就这样,我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类学一代宗师费孝通先生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费孝通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中国现代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创始人。他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后考入清华大学师从俄籍教授史禄国攻读人类学,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1935年,他与新婚妻子王同惠同赴广西大瑶山进行社会调查,途中误踏虎阱,王同惠在寻人救援途中不幸溺水身亡。费先生获救后根据瑶山调查所得资料,整理出版了《花蓝瑶社会组织》。当年他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在马林诺斯基教授指…  相似文献   

8.
公元2005年4月25日晚上10点钟,我刚从人大上完课回来,打开电子邮箱查看有无邮件,像往常一样总是要先扫描一下网上新闻,发现赫然闪出一条惊人的消息:费孝通先生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这一噩耗可以说不啻是和煦的四月忽然刮来了一阵寒风,我心里沉闷闷的,半晌无语。快晚上11点钟的时候,不知道哪一位发来一条手机短信:据悉费孝通先生昨日仙逝/一代宗师悄然而去/我怀着一颗敬畏心与一份失落感/请各位社会学人类学同仁志哀!虽说我与费先生并无直接的交往,但人类学大师的驾鹤仙去,还是令我怅然久之。24年前聆听他做报告…  相似文献   

9.
公元2004年的春天,笔者受邀到美国耶鲁大学艾滋病跨学科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将有机会安排到莫瑞·辛格先生领导的位于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西班牙人健康协会从事应用医学人类学培训和实习。接到通知不久,笔者就接到莫瑞·辛格先生热情洋溢的欢迎信。在此之前,笔者已经听说过莫瑞先生在当代美国医学人类学界的鼎鼎大名了,也早就听说过莫瑞先生首先提出的将人类学定性研究技术应用到基于社区的卫生研究和干预活动中的“哈特福德”模式。笔者也为能得到他亲自指点而感到非常荣幸。近距离接触到莫瑞先生之后,笔者感觉他总是很忙…  相似文献   

10.
 看完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我的导师和我”就行了,啰嗦。的确,加上“我和我的导师”,又拖了个尾巴。“我的导师和我”这样的题目,符合语文课教义,又是人人习惯了可接受的,更何况最醒目的是这样的题目让人联想到导师们父母一般的温馨形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题目好,主题也好。而写“我和我的导师”是有风险的,“你有资格这样写吗?”有人会想。这不是没有道理,“我”在前,十分容易被人认为“骄傲”、“自满”,至少有点自以为是。但我想了一想,还是准备用这个带着尾巴的题目。我想说明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第一批民族学博士的庄孔韶先生从他选择专业的兴趣、早期的教学感受、田野工作谈到对中国人类学的重要学者费孝通、林耀华的成果的评论及《金翼》与《银翅》两书的连接意义。庄先生还就人类学怎样看待历史文献与撰述等谈了自己的见解 ,并说到其本人提出的“不浪费的人类学”的初始思想。认为人类学家既是文化梳理的专家 ,又是文化观察的杂家。  相似文献   

12.
卢素玉 《创新科技》2006,(10):40-40
我前两年去美国,由于我的舅舅是当地华人商会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他们的一次午宴。商会邀请的嘉宾是塞尔先生,他是美国一家玩具公司的副总裁,年轻而富有。商会摆出盛宴来招待他,一开始气氛非常融洽,直到宴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塞尔先生看着满桌的剩菜皱起了眉问商会会长:“王先生,是不是宴会开始没有计划好,怎么剩这么多剩菜?”“只要您能够吃得满意就行了,剩些菜算什么,倒掉便是了。”王先生轻描淡写地说。听了这话,塞尔瞪大眼睛说:“你知道吗?现在非洲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挨饿,即使在美国,也有人吃不饱肚子,象这样浪费,简直是不可思议!”我们听…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人类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参与推动企业人类学发展的有美国、中国、日本等三个国家的人类学家:在美国,沃纳被称为工业人类学或组织人类学之父;在中国,费孝通先生由于最早探讨农村工业化问题,是中国企业人类学的祖师爷;在日本,中牧弘允教授是“经营人类学”之父。通过2009年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企业人类学把工业人类学、组织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营人类学等不同的名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亦即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前沿学科。2009年,可称为国际企业人类学的元年。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们     
一天,一个美国人来找我,是位历史学家。他立志研究中国史发生在3年前他第一次走上长安街的那一刻。那次,他在北京待了3个月,在他看来,北京3个月的变化要比美国30年的变化还要大。他觉得,历史根植于变化,中国史最有价值。 历史研究需要切入点,这个美国人选择了中关村,所以,他来找我,这个美国人3年前开始学习汉语,现在他的汉语已经好到了可以说俏皮话。他住北大,整天泡在中关村。 这个美国人的选择让我汗颜。从那天起,我开始考虑中关村之于中国的价值,后来我想清楚了:第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诞生于此;第二、中国高新技术从这里走向市场。知识与经济两个轮子驱动中  相似文献   

15.
周大鸣教授、秦红增博士坚信费孝通先生曾说的:人类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科学!因此著者更加注重学理的、方法论问题的探讨,试图构架起人类学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在《参与式社会评估:在倾听中求得决策》中,著者将以自己在中国从事应用研究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以其所实践的参与式发展项目为实例,介绍人类学应用研究在中国的一般情况,探讨人类学方法与参与式发展、社会评估的关联以及对人类学的应用与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问题的反思。该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41.4万字,定价33元。周大鸣、秦红增的《参与式…  相似文献   

16.
偶然听说,在今年南亚学会年会上当选的一名老顾问竟是50年前诗翁泰戈尔的学生。我很惊讶,倒不是因为我崇拜泰戈尔的诗,而是觉得为什么过去从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位难得的人物。出于记者好奇的职业特性,我找到了他,第一个发现是: 他是个“内参人物”人们称中国那些受到种种不平待遇、后经记者写了“内参”呈到中国领导人手中、经领导人干预才受到公正处理的人为“内参人物”。魏风江便是这样的人物。说魏老在“文革”中受到了多少非难,倒并不令人吃惊,但若说他在30年代为中印人民交流而奔波的经历以及他所了解的印度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情况50年后才被人着重提起,却属罕见。  相似文献   

17.
正颜老师:最近,我知道班里一位同学经常在背后说我坏话。我没有得罪他,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十分生气,真想找他理论一番。这两天,我总忍不住想这件事,还想报复一下。您说行吗?兴华兴华同学:得知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你很生气,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认为在背后说别人坏话非常不好。可是,中国有一句俗话:"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背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作为家乐福总裁访问中国时,有位市长问我:“总裁先生,您准备在中国卖什么?路易·威登、爱玛仕,还是别的?”我说:“我准备卖大米。”他又问:“那么多人都卖大米,你怎么会做这种选择呢?”我说:“我卖得比别人便宜。”这就是家乐福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9.
曾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在海边找到了上帝,说:“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我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却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和重用。”上帝想了想,没有做答,他在沙滩上拾起一粒石子,向前方投去,说:“年轻人,把我刚才投出的那粒石子找回来。”年轻人说:“满沙滩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师驾鹤西去了,费师卧病以来我心头牵挂的不祥预感不幸成了事实,一位蜚声国内外的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界巨匠离我们而去了。我感到很悲痛,仓猝中记下一些片断的回忆,以表达我深切怀念费师之情。在我的心中,费师不仅曾是一位国家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更是一位才智过人的学者、诲人不倦的老师。1952年夏季之前,费先生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我在燕京大学读书,当时没有机会听他的课。当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燕京、辅仁、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等教学和学术机构的社会学民族学部分人员集中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