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因素对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器采用颗粒状活性炭为填料,中间位置添加隔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维电极阴极和阳极区靠近隔膜处的电极电位绝对值明显高于靠近两极处的电极电位,且阴极和阳极区电极电位绝对值都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而上升.阴极板材料性质决定了阴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强,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大;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弱,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小.不同厚度隔膜处理不会影响极板电极电位高低,也不会影响阳极反应区电极电位大小,但能提高三维电极体系还原区的还原能力.与低浓度的反应溶液相比不仅提高了阴极反应区电极电位,还能影响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甲醛在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铂电极上分别制备了分散铂电极、聚苯胺修饰电极及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制备电极在0.5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对甲醛氧化的催化行为,分散铂电极对甲醛氧化的最大电流是6.48mA,是基体电极(0.075mA)的86.4倍,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对甲醛氧化的最大电流(15.12mA)是基体电极的201.6倍,分散铂电极的2.3倍,分散铂对甲醛氧化的催化作用不仅仅是铂面积增大的结果,还存在纳米效应,聚苯胺修饰铂电极对甲醛氧化的催化除存在铂进一步分散使面积进一步增大的因素外,还存在铂与聚苯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甲苯胺蓝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PH7.0的磷酸缓冲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甲苯胺蓝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自制的碳纤维微柱电极别在+2.5V恒电位极化30s,-1.0v恒电极极化30s后,电极活性得到明显改善,于-0.8V-+0.8V的电位区间内循环扫描,即得到致密的聚甲苯胺蓝膜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在1.55-10.56pH值范围内的9种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发现该修饰电极本身具有电化学响应.在pH值为6.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与裸玻碳电极相比,1mM的NADH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0.390V,氧化峰电流增加4.1倍,显示该修饰电极具有突出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Pd/Ti电极在10-2mol/L+0.1mol/LNaOH体系中硝基苯(简称NB)的电化学析氢行为,并与Ti电极比较发现Pd/Ti电极较Ti电极析氢电位明显正移,注入剂量越大,正移越多.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B在Pd/T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B在Pd/Ti电极上电还原的效果很好,随着注入剂量增大,效果越好.并提出了Pd/Ti电极上NB的电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的Ni-WC复合电极在弱酸性介质中的析氢行为.实验结果表明,Ni-WC复合电极的析氢催化活性比镀Ni电极高得多,且其催化活性随复合电极中W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初步证明复合电极的析氢反应机理与Ni电极相同,都符合电化学脱附机理.  相似文献   

7.
对以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的平面微带阵列电极(MAE)进行了电化学特性的研究,考察了该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伏安特性和计时电流特性.实验表明,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MAE具有比常规铂电极高得多的电流密度,传质能力高于转速为7600r/min的旋转圆盘电极;由于MAE中各微带电极的间距较小,导致微带电极间扩散层交叠,边缘效应的作用随之减小,因而其伏安行为与单个微电极呈现差异.测得的计时电流值与按微带电极的扩散理论和Cottrell公式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推测了产生偏差的原因.应用MAE电极进行了物质扩散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镍-稀土储氢合金(Ni—AB5)复合电极,利用稳态极化曲线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该电极在28%KOH溶液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电极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与电沉积纯Ni电极相比,Ni—AB5复合电极具有较低的析氢过电位和电化学反应阻抗以及较大的交变电流密度和比表面积,在纯Ni及Ni—AB5电极上析氢反应的标准活化自由焓分别为74.2kJ/mol和39.8kJ/mol,即Ni—AB5复合电极表现出较高的析氢电催化活性.复合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析氢反应符合Volmer—Heyrovsky历程,电化学脱附为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合成的巯基试剂2-氨基-5-巯基-[1,3,4]三氮唑在金电极表面进行了首次自组装,用电化学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自组装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多巴胺在该自组装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自组装膜能有效促进多巴胺在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表现为-二电子传递的准可逆行为,电极反应速率常数为0.1049cm/s.该自组装膜电极用于多巴胺注射液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强制对流法研究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对于对苯二酚电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与裸玻碳电极相比,碳原子线修饰玻碳电极在含有1mmoL/L对苯二酚的0.1mol/L HCl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上的氧化峰电位Epa负移了102.5mV,氧化峰电位Epc正移了143.3mV,氧化峰电流ipa和还原峰电流ipc分别增大6.3和11.0倍.强制对流法测得对苯二酚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异相电子传递标准速率常数k^0比裸电极增加5.7倍,显示了该修饰电极非常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分子结中对苯二甲氰分子与电极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对苯二甲氰分子(C6H4(CN)2)为研究对象,利用从头计算方法和弹性散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两电极的距离对分子与金电极之间耦合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时,分子与电极的耦合常数有明显的变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该常数正负的意义.在四面体型体系和直线型体系中,两电极距离分别为1.318nm和1.378nm时,对苯二甲氰分子与两金原子团簇形成稳定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2-氨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平板玻璃电极表面形成带氨基尾端的单层,并与戊二醛和尿素酶交替交联制成对尿素有电位响应的电极.研究在各种缓冲介质中该电极的性能.利用该电极测定血清中尿素氮,回收率在96.7%~101.8%之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叙述了碳纤维电极的研制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碳纤维电极的峰高均值为268.57μ A/V,变异系数为1.213%。GC电极的峰高均值为37.3μ A/V,变异系数为1.553%,碳纤维电极具有比GC电极更高的稳定性。在5.0mg/L Hg^2 -0.12mole/L盐酸溶液中测量铅,检测限达到0.020μ g/L(电富集600秒),并且用于血液中痕量铅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3.5%。RSD(n=11)<8.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MnO2.采用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在1mol/L Li2SO4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MnO:电极在1mol/L Li2SO4电解液中具有优良的电容性能,以3mA/cm^2电流密度恒流充放电时,单电极比容量可达239.9F/g.经10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电极比容量下降了11.7%.Nyquist曲线显示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较小.  相似文献   

15.
以银基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了对氨基苯磺酸中铅和镉的含量.以玻碳预镀金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了对氨基苯磺酸中泵和砷的含量.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获得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CNTs气体电极高效产H2O2及在直接蓝脱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纳米管等气体电极为阴极,石墨为阳极,构成电化学体系现场产生H2O2,考察电流密度对H2O2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电流密度为20mA/cm^2、曝气量为1.3L/min时,通电1h,CNTs气体电极H2O2产生量为1036mg/L,是活性炭气体电极的1.7倍.以CNTs气体电极为阴极,Sb-SnO2/Ti电极为阳极,阴阳极联合降解直接蓝染料,60min脱色率达96%,且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用SNIFTIRS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在铂电极上发生KOBLE反应前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负电势增加,苯甲酸钠分子垂直吸附在电极表面的量增加;正电势增加,苯甲酸钠分子平躺吸附在电极表面的量增加.苯甲酸分子吸附取向的改变导致了电极表面水分子吸附取向发生与其相同的变化,并发现在电极表面附近存在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分解法,电沉积法制备了MnO2和PbO2半导体电催化剂,测定了各电极的电化学动力学参数(a,b,io).电极表面形貌通过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同时用图形软件处理得到分形图片,依据计算机图形在计算机的存储格式,利用公式DB(F)=logNδ(F)/-logδ,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计算了电极维数.结果表明:电极维数越大,电极的活性越高,催化性能越好.分形维数可以表征电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La^3+掺杂的纳米TiO2薄膜电极.由SEM图可以看出,镧的掺杂使电极表面粒径变小;通过光电化学方法研究发现,当掺杂La^3+的摩尔分数为0.50%时光电流最大,是纯TiO2电极的2.25倍.用瞬态光电流谱研究了电极在甲醇溶液中的光电转换过程,结果说明TiO2薄膜为N型半导体,镧离子的掺杂改变了电极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20.
应用阵列电极测量不同阴离子介质中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电位分布图,研究腐蚀发生、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腐蚀优先发生在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边缘.涂层一旦破裂,在Cl-介质中腐蚀很快发生并不断发展,在NO-3介质中腐蚀也很快发生,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受抑制,而在CO2-3介质中腐蚀不发生.与常规电极相比,阵列电极能给出更详细的腐蚀界面的电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