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及其F1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研制出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比较分析了转基因鲤鱼(P0)获得性状多样性,筛选获得具有显著快速生长效应的转基因鱼个体;繁殖力参数比较发现,快速生长转基因鱼的繁能力无实质改变,对F1转基因鱼转植基因分离和性状分布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证实转值基因在2,3条染色体上整合,转植基因不同整合位点的生物学效应存在差异,这为快速生长转基因鱼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 研制出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 比较分析了转基因鲤鱼(P0)获得性状多样性, 筛选获得具有显著快速生长效应的转基因鱼个体; 繁殖力参数比较发现, 快速生长转基因鱼的繁殖能力无实质改变. 对F1转基因鱼转植基因分离和性状分布进行了遗传分析, 结果证实转植基因在2, 3条染色体上整合, 转植基因不同整合位点的生物学效应存在差异, 这为快速生长转基因鱼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潘星时 《科学通报》1991,36(11):879-879
在我们实验室中,人血DNA经限制性内切酶TaqⅠ酶切并用人的21-羟化酶基因  相似文献   

4.
方福德 《科学通报》1985,30(13):1024-1024
人类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作为一种遗传标志,在人类学、遗传学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预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自1978年开始发表一些种族群体分析的有关资料,国内在这方面迄今尚无研究报道。我们在研究我国β-地中海贫血(一种遗传病)产前诊断的过程中,首先对中国人β类珠蛋白基因的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分布作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次报告中国人群中γ珠蛋白基因多态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立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确信,用某种酶可从生物体的DNA上切下完整的单个基因,而且切断点刚好在基因的两端而不是在其中间。这样就为遗传工程师们能任意混合和匹配基因增加了一种新的精密工具。这一工作亦可能导致有关DNA结构特征的新发现。这种酶是一种在绿豆中发现的核酸酶。切割的诀窍首先是供给双股绞合DNA,其次是添加大量甲酰胺(它可迫使DNA在基因的两端变成可被酶浸蚀和切割的结构)。他们利用这种改进条件下的酶切割疟原虫的DNA,研究了疟原虫的5种特殊基  相似文献   

6.
TMV-RNA 非翻译区对外源基因在整体植物中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US基因及TMV-RNA非翻译区序列构建了4种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即pBG437,pBG438,pBG440和pBG440△NOS。在这4种表达载体中带双增强子的35S启动子的下游分别由GUS-NOS,Ω-GUS-NOS,Ω-GUS-3’UTR-NOS和Ω-GUS-3’UTR组成4个不同的表达框架。转基因烟草GUS活性检测表明,转PBG440植株的GUS活性是转pBG437的5倍,是转  相似文献   

7.
一种简单易行的重组方法——三引物PCR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朝阳  宋贵生  徐军望  朱祯 《科学通报》2002,47(16):1247-1249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重组DNA方法-三引物PCR法(TP-PCR),TP-PCR反应体系中有2种模板和3种引物,从而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产生一个重组DNA分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快速,高效且不依赖连接片段的限制酶位点,用这种方法已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基因-sck基因。  相似文献   

8.
1983年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avid Baltimore形容一项DNA重组技术的新操作尚处于“胚胎状态”。不料6个月后,James Gusella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导说,他们利用这项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技术,发现了在第4染色体上的亨丁顿(Huntington)氏病(一种无法治疗的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基因的一个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基因组革命 (续上)DNA测序技术由于揭示了原先并不了解的基因之间的相互联系而立即震惊世界。两个较早的例子是致癌基因sis和erbB。一个研究组克隆了这些基因并测定了它们的DNA序列。同时,另一个主要从事生化研究的小组分离了两种蛋白质──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并测定了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令这两个研究组人员惊讶的是,致癌基因的DNA序列与这两种控制生长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几乎完全一致。这就立刻表明,是致癌基因sis和erbB使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的。 发现这样的联系还只…  相似文献   

10.
3-酮硫裂解酶基因phb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功能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叶梁  李枞  宋艳茹 《科学通报》1999,44(4):398-402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了真养产碱杆菌中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一个关键酶-3-酮硫裂解酶基因phbA。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基因与国外报道序列同源性很高,只有1个碱基的区别。为了检测该基因的功能及导肽的定位效率,构建了带有导肽基因的组成型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得到转基因植株。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导肽可以将外源蛋白定位于质体,phbA基因能翻译成相应大小的蛋白。酶活性分析证实,转基  相似文献   

11.
鸡生长激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生长及屠体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炳学  邓学梅  费菁  胡晓湘  吴常信  李宁 《科学通报》2003,48(12):1304-1307
以鸡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控制鸡生长和屠体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 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代鸡群为实验材料, 通过PCR-RFLP方法对GH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 在该基因内含子3中发现1处碱基突变: G →A, 由内切酶EcoR Ⅴ酶切证实; 在内含子4中发现1处碱基突变: C→T, 由内切酶MspⅠ酶切证实, 并由此对F2代鸡群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在内含子3中的碱基突变与腹脂性状显著相关; 内含子4中的碱基突变与腹脂、胸肉屠体性状显著相关, 但两处突变与其他大部分生长和屠体性状相关不显著, 结果表明鸡GH基因可能是控制某些屠体性状的主基因, 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它将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巧妙结合, 利用金属钌的复合物和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高效、连续、稳定的发光, 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分析适应性广等特点, 已被应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之中. 将电化学发光技术应用于基因点突变检测, 采用了一种基于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Presenilin-1基因(简称PS-1基因)密码子235处发生的点突变. 结果显示, 在PCR循环次数相同的条件下, 野生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突变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变化显著. 该方法可明显区分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 可望用于老年性痴呆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烟草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骆爱玲  刘家尧  马德钦  王学臣  梁峥 《科学通报》2000,45(18):1953-1956
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烟草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比对照增加约36%,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约的62%和88%,定位于叶绿体中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途径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As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提高67.7%,47.9%和38.8%,表明由SOD催化阴离子自由基O2所产生的活性氧H2O2能被  相似文献   

14.
为向小麦转移多花黑麦草的有利基因,创建小麦新胞质种质,进行了小麦与多花黑麦草原生质体电融合的研究,成功地再生了小麦 多花黑麦草体细胞杂种,经6种限制性内切酶,13个探针(其中含9个线粒体探针,3个叶绿体探针和1个核基因探针)的73种酶/探针组合检测,小麦与多花黑麦草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分子鉴定表明,约93.4%的再生植株为真杂种,所得到的体细胞杂种为高度不对称的体细胞杂种,小麦和多花黑麦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体细胞杂种细胞中不共存。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杂志》2008,30(2):66-67
造成两个基因部分融合一起形成一个混合基因的突变,在血癌中比较常见,如今却在肺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融合基因。据2007年8月2日的Nature杂志报导,索德(Soda)等发现染色体2P位点上基因的重排突变,激活为酪氨酸激酶编码的基因(ALK)。已知该酶是以加磷酸基到酪氨酸残基上的方式,调控其他蛋白质的活动。因该酶与许多癌症有关,所以阻止ALK激酶的活动,可有效治疗带有这种重排基因的癌症。  相似文献   

16.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CO2同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转PEPC,PPDK,NADP-ME,PEPC+PPDK基因水稻及原种为材料,比较C4途径有关光合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CO2交换等生理指标,重点研究了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结果如下:(1)转PEPC基因水稻PEPC活性比原种高20倍,光饱和光合速率比原种高55%,羧化效率提高50%,CO2补偿点降低27%;(2)在高光强(3h)或光氧化剂甲基紫精(MV)处理后,与原种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下降较少,证明其耐光抑制和耐光氧化能力增强;(3)在高光强条件下,转PEPC基因水稻中RuBPCase活性变化不明显,但碳酸酐酶(CA)诱导活性增加1.8倍。这些结果为揭示高光合效率机理和高光合效率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转双基因抗虫烟草延缓棉铃虫抗性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用转单(Bt),双(Bt+CpTI)基因抗虫烟草按平均校正死亡率约60%汰选棉铃虫18代,棉铃虫对CryAc型Bt杀虫蛋白的抗性指数分别增长为13.1,3.02倍,其中转单基因烟草汰选的种群在两种抗虫烟草上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而转双基因烟草汰选的种群与对照种群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导致田间烟草曲叶病的又一病毒(非中国烟草曲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病毒分离物DNA序列分析的结构表明,除曾报道的中国烟草曲叶病毒,还存在另一种能引起我国广西地区烟草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该病毒DNA-A由2734个核苷酸组成,与TbLCV-CHI的已知的部分序列不同。其大基因间隔区(LIR)长269nt,病毒链有两个ORF:AV1(115aa)和AV2(外壳蛋白基因,256aa);病毒互补链有4个ORF:AC1(复制酶基因,361aa)、AC2(反式激活蛋白,13  相似文献   

19.
刘敬忠 《科学通报》1990,35(21):1668-1668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广泛用于人类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法医学及古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在检测基因点突变时,通常采用PCR结合ASO(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或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来判定。本文报道一个灵敏、  相似文献   

20.
朱德斌  邢达  沈行燕  闫贵虹 《科学通报》2003,48(13):1424-1427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它将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巧妙结合, 利用金属钌的复合物和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高效、连续、稳定的发光, 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分析适应性广等特点, 已被应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之中. 将电化学发光技术应用于基因点突变检测, 采用了一种基于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Presenilin-1基因(简称PS-1基因)密码子235处发生的点突变. 结果显示, 在PCR循环次数相同的条件下, 野生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突变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变化显著. 该方法可明显区分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 可望用于老年性痴呆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