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内燃机排气噪声是内燃机的主要噪声源。本文对产生排气噪声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内燃机排气噪声属于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是在排气阀附近区域中排气流紊动扩散引起的。在低频域,内燃机排气噪声具有简单源特性;在中、高频域排气噪声具有四极子源特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柴油机向高速、大功率及高效率方向发展,其噪音、振动问题将更加突出,并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工作效率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已经颁布了关于内燃机噪声的限制法规,因此降低发动机的噪声振动是当今内燃机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某493柴油机的噪声优化为例,着重分析了噪声声源的产生和优化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燃机缸内换气过程的气体动力分析与进排气管的气体流动模拟,对于改进进排气管的设计、改善充气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这一研究扩展到了排气噪声分析以便在分析进排气管与充气性能的同时,能有效预测通过排气尾管辐射的噪声。应用一维不定常、非等熵特征线法,并结合声学理论,计算并预测了四缸四冲程汽油机在不同转速下、带有不同排气系统时的压力波曲线与排气噪声谱。通过与实测对比,认为结果满意。这一工作将作为消声器模拟研究的基础。本文还对此领域国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明确进一步工作之方向。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独立分量分析(ICA)和连续小波变换(CWT)相结合的内燃机噪声源识别算法.首先,对内燃机进行铅覆盖,只裸露待测的第6缸部分,测量裸露部分缸盖位置处的单一通道噪声信号;然后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将其分解为各变分模态分量,并用FastICA算法提取各独立成分,解决了对单一通道噪声信号进行盲分离的欠定问题,同时克服了传统的经验模态分解处理噪声信号时出现的模态混叠缺陷;最后利用连续小波时频分析和相干分析,对分离结果进行进一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分离识别出内燃机的燃烧噪声和气阀机构敲击噪声.  相似文献   

5.
基于噪声小波包络谱的主轴承磨损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振动信号的内燃机主轴承磨损故障诊断中安装传感器以及提取故障特征频率很繁琐,为此,提出了基于噪声和正交小波监测往复式活塞发动机滑动主轴承磨损故障的一种新方法.利用Symlets小波分析将测得的机体噪声信号变换到时频域,得到含有内燃机主轴承间隙磨损状态的时频信息.主轴承磨损故障会使机体噪声信号的高频成分增加,而且高频滤波成分特征与内燃机的冲击过程相对应,所以,需选择合适的高频带加以提取并进行包络谱分析.通过声级计测取了代表主轴承4类间隙磨损程度的噪声信号,发现2个特征频率处的能量对间隙磨损状态比较敏感,均随着磨损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该方法,可利用机体噪声信号监测主轴承的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6.
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应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往复式内燃机由于有不平衡往复惯性质量 ,使其振动及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迅速增加 加平衡轴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高速往复式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 文中讨论这项技术在直列三、四、五缸及V型六缸发动机上的应用 该技术在国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轿车用高速往复式内燃机 (汽油机和柴油机 )及拖拉机用柴油机 ,国内也有部分引进机型采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所研制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转速表的原理及其构成,并将其应用于内燃机排气噪声特性的研究中,得到了几点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应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往复式内燃机由于有不平衡往复惯性质量,使其振动及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迅速增加。加平衡轴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高速往复式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文中讨论这项技术在直列三、四、五缸及V型六缸发动机上的应用。该技术在国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轿车用高速往复式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及拖拉机用柴油机,国内也有部分引进机型采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9.
采用独立分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内燃机噪声信号分离的研究.建立了基于FastICA算法的常规内燃机噪声独立分量分析模型,为了减少所需传声器个数,在此基础上应用了时序独立分量分析模型.以某四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噪声信号,计算了这些噪声信号的统计峰度,确认其为非高斯信号,满足独立分量分析的基本要求.对测得的柴油机噪声信号进行了时序独立分量分析,将其分解为一系列不同的独立分量.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得到了各独立分量的时频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独立分量对应着不同的内燃机噪声源信号.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室内噪声问题,分析了建筑给排水系统噪声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减小噪声的常用措施,并探讨了近年来降低噪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燃机热泵机组运行发热量大、噪声频谱特性复杂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安装在发动机和压缩机上的带通风系统的隔声罩来降低中高频噪声,对低频噪声设计了双室抗性消声器进行降噪.为了解决隔声罩内部设备散热导致的罩内温度升高问题,详细推导和计算了罩内通风量,设计了罩内的气流形式,模拟了罩内的空气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到了该通风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隔声罩内热量的结论.实验研究了安装带通风系统的隔声罩和双室抗性消声器之后内燃机热泵系统的噪声问题,结果表明,隔声罩和双室抗性消声器配合使用能够使本实验样机的噪声有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内燃机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的识别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内燃机噪声识别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在程序中加入作用全局阈值的小波变换降噪程序,保证程序的抗干扰性后,实现了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的频谱分离和A计权声功率级计算。以某CG125型摩托车发动机为例,通过构造包含不同干扰噪声的理论算例仿真识别,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识别结果表明:分离前后的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的频谱吻合良好,A计权声功率级误差均小于0.6dB。  相似文献   

13.
某纯电动汽车车内噪声试验分析与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纯电动汽车由于内部结构与内燃机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噪声源也有较大差异.文章利用振动噪声频谱分析仪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通过频谱分析法对某款纯电动汽车的不同工况下车身内多处测点进行频谱分析,同时结合纯电动汽车主要总成结构的频谱特性,识别出不同工况下的噪声源,并进一步分析了引起噪声的具体原因.这些成果对未来纯电动汽车开发、...  相似文献   

14.
对高功率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的爆破噪声和可能来自相 同缺陷源的产生复合噪声(g-r噪声)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如果老化电流远高于阈 值电流Ith, 爆破噪声和g-r噪声将会被引入, 甚至会出现多重g-r噪声. 通过 对比样品老化前后光电导数的特征参量发现, 老化后产生爆破噪声和g-r噪声的器件为失效 器件, 表明高功率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在使用和老化过程中有时会伴有爆破噪声和g-r噪声 . 通过缺陷能级理论和p-n结势垒高度变化, 讨论了爆破噪声、 g-r噪声及多重g-r噪声 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电磁噪声的产生和种类以及耦合噪声的形态与噪声故障的防止对策。举例说明电磁感应故障和控制回路的噪声防止对策,最后介绍防止电源线路传播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描述振荡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出发,提出将噪声作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一项,通过建立随机非线性微分方程来分析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并用这种方法,在相同强度下,针对分别为白噪声和混沌噪声的情形,分析了Van der Pol振荡器产生的相位噪声,发现混沌噪声产生的相位噪声要远大于白噪声所产生的相位噪声.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了一些低相位噪声振荡器设计所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杰  麦云飞 《科技信息》2008,(9):448-449
液压系统中的噪声问题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通过分析液压系统中的各种噪声的产生原因,提出防止噪声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彭华勇 《科技资讯》2011,(11):113-113
汽车噪声中由于发动机产生的噪声占很大一部分、因此研究发动机噪声产生的机理以及噪声控制的措施在汽车噪声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汽车传动系统以及轮胎等噪声来源,并讨论了噪声控制的常用方法,提出了降低汽车噪声的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9.
车用发动机噪声测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内燃机噪声声功率级测定的工程法和简易法对湖南动力机厂的6105Q-C型车用柴油机进行了噪声声功率级的测试.测试发现,该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的噪声声功率级为113dB(A),已满足国际规定要求,并且低于我国中小型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及国内同类机型产品的噪声值.但从试验数据看,喷油泵、进气管所在端面及项面噪声辐射较显著,声压级略高;从频谱看,1000~2000Hz范围内噪声最大.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分析与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丰镇发电厂送风机结构出发,对送风机运行参数和噪声进行了测量,分析了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原因.认为送风机蜗舌处产生的气动噪声,风机入口集流器内中心涡流脉动引起和风机基频引起的噪声是引发送风系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针对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电厂要求,安装了风机入口阻旋板和整流器的改造,方案实施后的噪声测量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方案较明显地降低了送风系统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