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高速公路雾天行车的驾驶行为进行了分析,根据雾区交通安全的要求,提出土建改进、浓雾驱除、雾区预警、交通监视、交通控制、轮廓指示、交通组织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承德境内高速公路各路段灾害性天气历史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确定雾、雨、雪、大风、高低温等灾害性天气的交通气象服务的关键性路段和关键期,制定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标准,制作交通气象服务应急管理发布流程,提出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密度适宜的气象监测站和加强气象对高速公路影响机理研究等利于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文针对雾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驾驶员的服务需求,对在雾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雾天安全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宁高速雾天安全管理为依托,基于雾天交通安全管制决策模型、高速公路雾天安全保障方案和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等应用技术,开发建立了高速公路雾天安全管理系统.系统由雾情监测与信息采集、基于GIS的数据库管理、雾情预警与安全管理决策支持、雾情发布等子系统组成,可实现雾天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路网交通流协调与应急处理等功能.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提出了管理单元划分原则、能见度采集设备布设原则和可变信息发布设施布设原则.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雾天行车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在雾天采取封闭交通的对策,这种方式虽然杜绝了雾天的交通事故,但是却以完全丧失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为代价。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提出了雾天行车的最好办法——就是根据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心的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及时针对交通流量、气象、道路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限速,最大程度地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雨雾灾害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和小范围波动性等特征,因而难以检测和准确预报,是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常见的气象灾害.研究高速公路雨雾灾害的自动检测及对通行车辆的预警方法,是有效解决车辆通行安全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雨雾灾害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基于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技术的高速公路雨雾监测及车辆安全预警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建立了低能见度下交通控制的一般模型,最后对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MS技术建立的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有效解决雨雾灾害的多点实时检测及数据远程传输问题,并能自动生成预警方案和完成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7.
张震宇  朱宝林 《科技资讯》2023,(13):117-120
团雾作为极端恶劣气象因素之一,已对我国高速公路通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保障高速公路团雾天气通行安全,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对高速公路团雾现象的自动化处置系统架构开展设计研究。在监测到团雾发生时,自动化处置系统的信息处理模块发布命令至现场作业模块,由现场作业模块的地对空喷洒装置向雾区喷洒除雾剂至能见度能持续性满足驾驶员正常驾驶的要求为止。为了保证系统的消雾效果和运行连续性,效果评价模块依据基于两点能见度的团雾自动化处置判别模型对消雾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整个系统进行周期性监督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自动化处置系统可在不影响驾驶员正常行驶的条件下对团雾进行安全处理,提高团雾天气下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和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乔建刚  杨程  陈彦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6):11691-11697
为了量化分析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驾驶舒适度,进行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心生理数据、道路参数以及车辆运行速度数据。运用傅里叶变换转化驾驶员心率随机信号来研究心率变化的规律。采用偏相关分析,确定上、下坡路段影响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显著性因素。以交通工程学、人因工程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探究坡度和速度差对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心率增长率阈值的驾驶舒适度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坡度、速度差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显著相关,而坡长与驾驶员心率增长呈弱相关;上坡路段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主要分布在15%~32%之间,坡度对驾驶舒适度影响较大;下坡路段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主要分布在15%~35%之间,速度差对驾驶舒适度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纵坡路段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速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对气象条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通过分析目前天津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低能见度、强降水、冰冻积雪、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探究了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技术,并对完善交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与应急联动机制提出思考,旨在提升天津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水平,为科学防范和应对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探究影响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风险的显著因素,论文应用交通秩序指数综合评估交通安全风险,并以此为因变量,研究桥梁路段交通流、道路属性及外部环境等要素和交通安全风险间的关系。在构建安全风险识别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个体条件期望图挖掘影响高速公路桥梁路段的安全风险关联因素。结果表明:相较于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对于交通安全风险识别的准确性更高;此外,在影响因素中,拥堵是影响桥梁路段安全风险的重要交通流因素;在能见度较低及不良天气情况下,交通风险较高;并且,跨河桥上、下游过渡段是高速公路桥梁路段中交通安全风险最高的区域。研究结果为高速公路桥梁路段的交通安全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精准实施靶向治理。  相似文献   

11.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运行车辆的增加,高速公路团雾天气常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高速公路团雾监测预警工作尚未开展,为推进团雾分级预警相关标准实施、减少交通事故,利用公路沿线发光目标物的视频图像分析、前散式能见度仪资料校验,基于大气衰减定律,探究水平能见度与发光目标物光亮度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公路团雾天气水平能见度与发光目标物光亮度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水平能见度与发光目标物光亮度部分参数存在线性关系,并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3)结合“高速公路团雾预警等级”标准,可对高速公路团雾天气进行分级预警。(4)使用高速公路团雾视频监测预警平台可向交通运营、管理部门、交通参与人发布团雾分级预警信息。(5)发光目标物团雾视频图像监测预警方法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可实现连续监测预警。发光目标物视频分析技术与GIS分析技术、GMS导航技术相结合,将形成及时、准确的高速公路团雾分级预警体系。视频图像团雾监测预警模型将会成为高速公路团雾监测预警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2014年沿海高速江苏路段的管制信息和气象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大雾灾害发生时的数据特征,构建了高速公路雾灾灾情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构建了基于GRA-PCA的高速公路雾灾灾情评估模型,即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样本数据的关联系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各指标关联系数的权重,通过指标关联系数的加权平均值获得更加符合实际的灾害划分等级。通过对沿海高速江苏路段的实例分析,认为江苏省交通厅在雾灾预警和管制方面的工作有效降低了雾灾发生时的损失程度,但仍有可改进的空间,以杜绝Ⅰ特别重大和Ⅱ重大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是对系统风险进行预测、评价、控制的科学技术,包括事故致因理论、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和预警应急等内容。2019年,安全系统工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经典内容作为研究主体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大数据共享、评价预警系统智能化等趋势。事故树分析实现了静态平面事故树到动态空间事故树的突破;随着模糊算法的改进和云计算模型的发展,安全评价中最常用的层次分析法精确度提高,更符合实际情况;建筑业、矿业和化工生产等领域的安全预警系统更加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灾害风险预测应急系统在试点城市投入使用,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问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为人们的快捷出行和沟通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迈入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与此同时,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其中大雾天气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雾天状况下的行车安全进行研究尤为重要。以重庆三溪口立交段为实验段,通过在不同功能的地段设置实验点,在大雾天气下对司乘人员行车真实感受进行调查,得出山区高等级公路生态修复及沿线巧妙的景观构造在结合公路线型的情况下对雾天安全行车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助于降低大雾天气下行车事故的发生率,保证行车安全,为以后大雾多发地区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修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矿井瓦斯浓度异常变化危险性预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矿井瓦斯浓度异常预警系统作为研究平台,结合当前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状况,对井下瓦斯采集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最终达到对瓦斯浓度异常增幅过程实时监控和提前预警的目的,对瓦斯超限预防、地质预测预报、安全监控误报预防等具有较大的意义.此项研究通过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涌出的微小变化进行预警,特别是采掘工作...  相似文献   

16.
穆红明 《科技信息》2011,(27):I0342-I0342,I0332
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自然灾害风险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其中对于西北地区高速公路而言,冰冻、雨雪、大雾等各种恶劣天气是对高速公路交通造成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冰雪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造成的影响,以及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应对冰雪天气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冰雪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车辆和行人安全监测是城市交通监测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雾霾等复杂恶劣天气条件下,监测采集的图像视觉效果差、噪声高、目标检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主干网络(MobileNets VGG-DCBM Network, MVNet)用于雾天交通目标检测,结构受 PCCN 和 CBNet 网络结构的启发,由改进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 MobileNets 和基于 VGGNet 构建的 VGG-DCBM 网络组成;采用并行方式构建双主干目标检测网络结构,以改进的 MobileNets 为主主干网络,VGG-DCBM 为辅助主干网络,共同提取特征信息,实现不同网络间特征层信息的融合;MVNet 网络结构采用并行方式获取两个不同网络提取的不同特征层信息,通过采用通道拼接的方法实现不同网络特征信息之间的融合,以获得更丰富的细节特征;在 RTTS 和 HazePerson 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分别达到 71. 50%和 89. 84%;实验结果表明:在雾霾等复杂恶劣天气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能够准确的检测到车辆和行人,在目标检测性能上优于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速公路短时非线性交通流的精准预测,依托高速公路运营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源,构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预测模型.首先,对获取的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缺失值填充以及归一化等预处理;其次,基于SVR算法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建立预测模型,并基于具有较强寻优能力的PSO优化算法获取SVR模型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通过京台高速济南西收费站断面交通流数据进行实例验证.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且相较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日后高速公路运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全国雾天交通事故多发的10条高速公路路段中选取交通气象观测条件较好的4条路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雾天交通事故的特征,并通过雾天交通事故与能见度的关系分析,定量研究了交通事故在不同能见度区间的分布规律。与晴天交通事故相比,雾天交通事故后果更为严重,伤亡率明显增加。事故类型以撞固定物和刮擦为主。雾天事故中,肇事车辆为重型货车、中型货车和大型客车的比例比晴天增加。雾天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在同车道行驶未按规定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操作不当、低能见度下不按规定行驶。统计表明,雾天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的凌晨至早上时段,事故高峰期为早上7∶00左右,这与大雾日数的时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70%~90%的雾天交通事故发生在能见度低于1 km的情况下,其中能见度低于100 m的区间内比例最高,为25%~50%。能见度低于1 km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密度随能见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当能见度低于300 m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出现突发性增长,当能见度低于100 m,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密度增长到30%左右。根据交通事故在不同能见度区间的分布,将能见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实现了气象能见度到交通安全等级的转化,可为交管部门制定雾天交通事故防范对策,以及气象部门开展交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