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100mm,厚为5mm的大尺寸YBa_2Cu_3O_(7-δ)超导体。在通氧,930℃热处理45min后,超导体的上限转变温度为94K,零电阻温度为92K。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定性,扫描电镜进行形貌和超导电性关系的对比观察。选区电子衍射给出YBa_2Cu_3O_(7-δ)超导体的晶格参数为a=0.348nm,b=0.377nm,c=0.716nm,属于正交晶系。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Y(La)Ba_2Cu_3O_(7-x)体系高Tc超导电性机理的研究中,有人提到过氧键(peroxide bonding)和过氧离子O_2~(2-)的问题,并认为它的存在对高温超导电性有很大的影响。但迄今为止,O_2~(2-)的存在并未有得到实验的证实。我们在对YBa_2Cu_3O_(7-x)样品(X-光相纯)进行红外光谱测定(KBr压片)时发现,正交相的样品在10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它与过氧离子的O-O键的特征吸收是一致的,而四方相的样品没有此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YBa_2Cu_3O_(7-y)超导体系随Bi掺杂浓度变化的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了其晶体结构的变化,认定Bi~(3 )的掺杂使样品中形成一正交非超导相.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 EHMO 计算讨论了帽氯原子(O_(IV))的位移对 YBa_2Cu_3 O_(i-y)(y0.19)正交相电子能带结构、Fermi 面及 Fermi 面电子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O_(IV)原子的位移改善了 YBa_2 Cu_3 O_(i-x)体系的电子能带结构,导致了体系中铜原子价态的混合和 Fermi 面电子态富度的增大,我们的工作证明 O_(IV)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对 YBa_2 Cu_3 O_(i-y)超导体的高T_c 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1 同一电流密度下的电阻特性YBa_2Cu_3O_(7-y)超导体(Φ10×2.5)采用四引线法测量电阻,电极间隔为1.5m,测量表明,对于名义成份为 YBa_2Cu_3O_(7-y),的样品,室温电阻约为5Ω,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图1是恒流为20mA 的 R—T 曲线.温度在128k 以上样品呈金属行为;当温度降到128k 时,电  相似文献   

6.
Te对高温超导陶瓷YBa4Cu6Oy超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YBa_4Cu_6Oy陶瓷的研究表明,它具有与YBa_2Cu_3O_(7-δ)凸相近的超导电性。以CuTeO_3方式加入适量的Te使它的临界电流密度Jc增加近一个量级而Tc仍保持在90k附近。  相似文献   

7.
1 引言关于YBa_2Cu_3O_(7-δ)(下文简称为123)晶体结构变化与超导电性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特别是关于从四方到正交的结构相变与超导电性的关系报道尤多。迄今所见的报道都一致认为123相中氧含量决定着超导转变温度,而氧含量的多少势必影响结构参数,如晶胞参数。其它超导物相晶胞参数与超导转变温度的关系也曾有人探讨。我们尝试寻找123相晶胞参数与超导转变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Y-Ba-Cu-O超导相结构己用单晶四园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晶体属正交晶系。Pmmm空间群,晶格参数是a=3.855(2),b=3.857(2),c=11.653(3)。超导相的实验式为YBa_2Cu_2.84O_6.85.  相似文献   

9.
用络合法制备出单相的YBa_2Cu_3O_(7-y)超导材料,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和化学分析法测定了超导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化学组成,研究了不同温度等条件下超导样品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BaCO_3、CuO、Y_2O_3和Y_(0.4)Ba_(0.6)CuO_(3-x)进行了TG-DTA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固相反应的除CuO外还有Cu_2O,Y_(0.4)Ba_(0.6)CuO_(3-x)的烧结样品,在氧气氛中,于950~970℃出现相变,在416℃保温退火,TG增重1%,样品具有超导电性;在氩气氛中于845℃TG失重约1.14%,失去超导电性,再将其置于氧气氛中,TG最大增重约0.3%,超导电性未完全恢复,Y-Ba-Cu-O系列材料的超导电性与适量的氧缺位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熔融织构法生长YBa_2 Cu_3(CuTe)xOy 系列,实验结果表明,生长过程中(CuTe)O_3 的参与有助于YBa_2 Cu_3 Oy 织构的形成,Te 可能具有俘获O 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尺寸YBa_2Cu_3O_(7-δ)单晶的生长及其超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自从Bednorz和Muller发现高温超导体以来,Y-Ba-Cu-O体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YBa_2Cu_3O_(7-δ)单晶的生长及其结构和物性的研究已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特别是生长高质量,大尺寸的YBa_2Cu_3O_(7-δ)超导单晶更是如此。至今,国际上仍未见较大尺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系列单相样品YBa_2Cu~(3-x)M_xO_(7-y)(M=Zn,Co,Ni)的结构参数,热分解温度和电阻一温度关系。结构分析表明Zn在一定范围内有序地取代Cu,而Co和Ni的取代则是无序的。超导电性与有序取代和无序取代有很强的关联。随着x值的增加,热稳定性逐渐降低,电子局域性增加,Tc下降,四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作者用晶格的不稳定性解释了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高温超导体YBa_2Cu_3O_(7-x)的结构、形貌和性质。使用SEM,TEM,EDS和SAED等探讨了化合物成分、结构、形貌。测量了样品的电阻与温度、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得到零电阻温度T_(C0)≈91K,完全抗磁性温度88K。并对超导化合物YBa_2Cu_3O_(7-x)的性质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Damento等人和Kaiser等人用助熔剂法分别选用过量的CuO和CuO+BaCuO_2作为助熔剂,采用不同的生长条件,均生长出毫米量级的片状YBa_2Cu_3O_(7-x)单晶,T_c85~90K。我们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改进了生长条件,获得线度为2~3mm、厚度约为0.1mm的质量较好的YBa_2Cu_3O_(7-x)单晶。 按文献的方法,我们用的原料配比(摩尔比)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主组成及少量外加物对Y_xBa_(1-x)CuO_3系超导陶瓷导电性与超导电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配料组成Y∶Ba≈1∶2时最容易制取稳定的、零电阻为88K以上的高临界温度T_c的超导材料;采用Bi、Pb、Na、Co等对阳离子进行部分替位更换,仍能获得超导特性,但对T_c值没有改进;少量外加物对YBa_2Cu_3O_(7-δ)系超导陶瓷的T_c值有明显的影响,微量钴离子的掺入可使T_c提高到110K,但掺入量较多时反使T_c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YBa_2Cu_3O_(7-δ)系750℃淬火样品进行了低温X光衍射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下,样品的结构随温度发生了可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YBa_2Cu_3O_7-δ超导样品及经“淬火”处理后样品的喇曼光谱进行了分析,得到超导相Cu—O键的剌曼活性模为335,440和492cm~(-1),它们分别对应于Cu(2)-O(2)键在a方向上、Cu(2)—O(3)键在b方向上的反对称拉伸振动及Cu(l) O(l)键在c方向上对称拉伸振动。  相似文献   

19.
1973年以来,对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几乎停顿不前.Bednorz和Mulle在La—Ba—Cu—O系中高于30K超导电性的发现迅速改变了这种局面。以后的发展近乎日新月异。赵忠贤等首先报道了在Y—Ba—Cu—O体系中发现高于液氮温度(77K)的超导电性并公布了材料组分。接着C.W.Chu等在Y—Ba—Cu—O多相氧化物超导体中得到了高于90K的的超导电性。最近,更多的研究组在单相YBa_2Cu_3O_(9~-y)氧化物超导体中发现了高于90K超导电性。我们在研制单相YBa_2Cu_2O_(9~-y)超导材料过程中发现,制备条件对超导性质的影响很大。我们选用分析纯钇钡铜的氧化物或碳酸盐。阳离子配比为Y∶B∶Cu=1∶2∶3。在玛瑙研钵里充分研磨以后,在管式炉内900—1100℃通氧烧结12—24小时。冷却速率对超导性质的影响是显著的。缓慢(超过6小时)冷却到室温可得到零电阻温度高于90K的超导电性,如图1所示。快速冷却的零电阻温度低于77K,如图2所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温X射线原位测定法直接测定配比为YBa_2Cu_3O_(9-x)的物料在升温、保温和降温的烧结过程中超导相结构的形成,四方→正交转变及其对烧结产物超导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升温到880℃时首先形成过渡的立方结构相,然后发展为层状四方钙钛矿结构.随着高温保持时间的延长,四方结构向正交结构转变.在降温至600℃附近,还发生第二次四考→正交转变.上述二次四方正交转变均对超导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