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丙烯酸羟乙酯(HEA)、三羟基丙烷二丙烯酸酯(TMPDA)及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多官能度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了PUA的结构。研究了固化膜的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并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D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封端的聚氨酯光固化膜相比,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的引入有助于固化膜交联程度的提高,当紫外光照射35 s时,三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封端的聚氨酯凝胶含量提高了3.6%,拉伸强度提高了264%。  相似文献   

2.
高固体含量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阴离子聚氨酯水分散体(PUD)为乳化剂和反应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高固体含量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研究提高PUA乳液固体含量的途径,讨论单体种类和添加量对PUA乳液与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TG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PUA涂膜的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将PUD/丙烯酸酯单体以6000r/min的转速分散20min,在70℃热聚合1~2h,后期追加单体质量分数为0.70%的AIBN能提高PUA乳液的固体含量达45%以上;在m(PUD)/m(单体)=1:1.2,m(MMA)/m(BA)=2:1条件下合成的PUA涂膜拥优异涂膜性能:涂膜的吸水率为15.5%,吸碱率为7.9%,吸醇率为28.9%,摆杆硬度为0.75和耐低温冷脆性(-20℃,3d,涂膜不开裂);MMA与BA复合能明显提高PUA涂膜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超声辐射下,1-萘乙酮和4-氯苯甲醛(或4-甲基苯甲醛)在甲醇钠的催化下合成了2种1-(1-萘基)-3-芳基-2-丙烯-1-酮.实验数据表明,催化剂用量、超声辐射频率和反应温度均对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产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在1 656 cm-1附近出现了羰基与芳环和双键共轭后的吸收峰,1 590 cm-1附近呈...  相似文献   

4.
对杨木、杉木、枫木3种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进行了人工加速光诱导返黄,比较分析了3种BCTMP返黄特性;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相结合分析揭示光诱导条件下BCTMP浆料中官能团结构的变化和光诱导返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光诱导条件下,BCTMP白度呈下降趋势,PC值则不断增大,3种BCTMP出现不同程度的返黄现象,杉木BCTMP返黄情况最为严重;红外图谱1635cm-1处碳-碳双键和α-酮羰基相对吸收强度增加,表明BCTMP在光诱导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碳-碳双键和α-酮羰基结构,从而产生发色基团引起BCTMP返黄;光诱导返黄后,BCTMP拉曼光谱1725cm-1处相对峰强增加,显示光诱导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羰基.综合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光诱导过程中羰基和碳-碳双键基团的产生是引起BCTMP返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二聚戊二烯(DCPD)为原料先合成不饱和聚酯二元醇,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合成紫外光固化树脂,用三乙胺中和得到稳定的DCPD改性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DUPUA)乳液,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WDUPUA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阻聚剂、n(—NCO)/n(—OH)、DMPA含量和中和剂对合成反应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第1步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2.5 h,第2步分别为75℃、4 h,第三步分别为75℃、3 h,阻聚剂用量为0.07%;当n(—NCO)/n(—OH)为1.5、DMPA质量分数为6%、中和度为100%时,为DCPD改性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适宜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为单体,乙氧基化烷基醚硫酸铵(CO-436)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含双键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将两种乳液混合涂膜,经水分挥发干燥成膜后进一步进行紫外光固化。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伍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以及光引发剂用量和两种乳液配比对固化膜凝胶含量、吸水率和涂层硬度、柔韧性、抗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用量在3.0%~6.0%之间时,能制得表观稳定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有50%左右的烯丙基双键参与了分子内的交联反应,同时残留50%左右的双键;共混乳液的固化膜凝胶含量达95%以上,铅笔硬度最大达到4H,柔韧性1mm,抗冲击强度达到45 cm。  相似文献   

7.
花生壳高沸醇木质素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花生壳高沸醇(HBS)木质素的元素组成、分子量、甲氧基含量和灰份,及其红外、紫外和1H-NMR谱图.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得到花生壳HBS木质素C9结构模型:C9H9.39O2.17(OCH3)0.57.花生壳中提取的木质素的重均分子量测定结果为2 127 g.mol-1.HBS木质素的红外图谱中存在1 700 cm-1和1 328 cm-1峰,说明HBS木质素存在非共轭羰基作用.紫外图谱最强吸收在201 nm左右,表明其发生了n→π*电子跃迁,结构上具有较大的不饱和性.从1H-NMR图谱中可知,花生壳HBS木质素存在明显的愈疮木基和紫丁香基苯环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聚氨酯涂料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采用松节油聚酯二元醇(TP)、甲苯二异腈酸酯(TDI)、丙烯酸羟丙酯(HPA)合成了可紫外光(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研究反应温度、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产物合成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表征,考察紫外光固化涂料固化涂膜的铅笔硬度、附着力、耐冲击性、耐候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原料配比为n(HPA):n(TDI):n(TP)=1.2:1:0.5;第1步反应温度30~35℃,反应时间2.5~3 h,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L)的用量为物料总质量的0.8%,第2步反应温度65~70℃,反应时间2.5~3 h,DBL的用量为物料总质量的0.6%.制得的松节油聚氨酯丙烯酸酯固化涂膜性能良好,能够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合成支链含硅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制得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了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使其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能谱元素分析(ED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等对四配位硅单体及其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 630 cm-1附近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谱中消失了;共聚物在350°C才开始分解,其玻璃化温度为58°C,数均分子量为8.5×104。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法(FT-IR)跟踪研究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对二烯丙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DADGEBA)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体系在升温过程中有热量放出,且双键和环氧基团含量均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减少。随后采用核磁(1H-NMR)和质谱(MS)表征了二烯丙基双酚(DABPA)/TMTD体系受热前后的结构变化,发现有巯基生成,并推测得到多种生成物结构。根据实验结果推测DADGEBA/TMTD体系固化机理为协同固化反应:首先TMTD在高温下裂解生成硫自由基;之后部分硫自由基夺取烯丙基α碳上的氢,形成巯基,同时自由基转移到烯丙基α碳上,部分硫自由基与双键进行加成反应;最后生成的巯基进一步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固化反应,生成烯丙基α碳自由基偶合终止。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Chrestenson谱三个性质的证明,并且给出了Walsh谱一个性质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局部凸空间中线性算子的谱理论,在局部凸空间中证明了谱可分解算子与可分解算子的等价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局部凸空间上的可分解算子的对偶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新型光敏剂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两种新型的光敏剂癌光啉(PsD-007)和血啉甲醚(HMME)分别在含10%人血清生理盐水和纯生理盐水中的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与血卟啉衍生物(HpD)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光敏剂在人血清环境中的吸收峰都位于紫外400nm处,但与生理盐水环境相比索瑞峰发生了10nm的红移。光敏剂的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十分相似。当用413.1nm的紫光激发时,三种光敏剂在人血清环境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在红光区都只有一个位于620nm处的荧光峰,其中HMME的荧光激发效率最高,HpD次之,PsD-007最低。这些结论对于这两种新型光敏剂在光动力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邻近频率分量的频谱识别与校正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自动识别和校正离散频谱中邻近谱峰参数的方法·该方法不仅保留了比值法计算简单的特点,而且既能识别间距不到一个频率分辨率的密集频率成分,又能校正峰间距为1~6个频率分辨率的邻近谱峰参数,从而与比值法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整的离散频率信号分析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双参数C0半群的预解集以及谱的概念,并根据C0半群的谱的相关性质推导出双参数C0半群的谱与其生成元谱的一系列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斜对角元至少有一个可逆的算子矩阵,刻画了其谱,1、2、3、4-类点谱及1、2-类剩余谱,并举例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广义分数低阶协方差谱及谐波频率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索a稳定分布的谱定义,该文提出了广义分数低阶协方差谱的概念,它对a稳定分布随机过程作非线性变换,使变换后的随机过程存在二阶统计量,从而可运用Fourier变换作频域分析.变换函数可以是对数型、Sigmoid型、反正切型等,这些变换函数不依赖于对特征指数a的先验知识的了解或估计,便于工程应用.计算机仿真表明,这些广义分数低阶谱在a稳定分布噪声条件下具有良好韧性,能够对谐波信号频率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8.
Banach空间上有界线性算子的广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Banach空间上讨论了有界线性算子T的广义谱集σG(T),证明了当λ∈σR(T)∪σP(T)时R(Tλ)闭,则σG(T)即为经典谱分类中的T的连续谱集σC(T).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Hardy空间H~2(△)(△表示单位圆周)上的Toeplitz算子T_φ(φ∈L~∞(△))的谱σ(T_φ)的精密结构和σ(Tφ),σ_P,(T_φ),σ_D(T_φ)等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小频谱泄漏对谱分析的影响, 将传统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方法和运算从经典的一维频谱扩展到二维时频谱, 在此基础上对简谐信号存在能量泄漏的频谱中任意频率成分的幅值与时域信号截断长度的关系(时谱)进行实验研究, 从而提出一种信号的时谱描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频谱泄漏条件下任意频率成分的幅值随时域信号截断长度的变化遵从sinc 函数, 基于这种关系可完成简谐信号任意截断条件下的频谱构造, 实现零误差幅值谱构成, 得到非整周期截断时DFT 幅值谱误差与信号中所含周期数的关系服从指数规律, 且当信号长度是周期的10 倍时, DFT 频谱产生的标准差约为0. 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