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科学、教育和文化都很发达,工业水平也高,是世界第十位工业大国。但是,从幅员来说,它在欧洲国家中并不算大,人均土地面积只有4市亩多一点,在东欧国家中是最少的一个。为了开采褐煤,每年还要吞蚀掉2.2万多亩土地。因此,民主德国十分珍惜土地。为了不减少、甚至还要增加农业用地,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对因采矿等原因而被长期废弃的土地进行土壤改造,重新种上庄稼。象这样再生的农业用地,1975年有75万亩,1980年增到约190万亩。他们还在垃圾场上动脑筋。早在七十年代,他们就办了75个处理垃圾的工厂,从3,500个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生态恢复政策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并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太仆寺旗土壤水蚀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2007年,农业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稍有下降,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与1975年相比,2007年各种土地类型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土地利用重心发生了明显迁移;研究区主要受到微度和轻度水蚀的影响,农业用地更易受到强度和极强度水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径流污染负荷输出的影响,提出控制屋面径流和路面径流污染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措施,为沈阳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海绵试点城市"的申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沈阳市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线性模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污染负荷输出情况,识别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与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识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污染负荷的贡献程度.结果在降雨量相似的条件下,径流污染物TN、TP、COD和SS的输出量在逐年增大,2014年COD的输出量是2005年的1.11倍,TN、TP和SS的输出量为2005年的1.12倍.结论农业用地、城市用地、林业用地和未利用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城市用地径流污染贡献最大,径流污染物中COD、SS的污染物输出量最高.2005年到2014年沈阳市城市用地和农业用地在增加,林业用地和未利用地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4.
榆阳区在历史上曾以“林草丰茂,牛羊塞道”著称。后来由于长时间的屯兵打仗,移民垦殖,滥砍滥伐,使土地风蚀沙化,造成流沙大面积南侵,出现了“沙进人退”的景象。到解放前夕,全区有荒沙570万亩,林木覆盖率为1.8%。建国以来,榆阳区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动员全区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防沙治沙运动,特别是近年来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以来,群众性的植树造林运动走上了比较自觉而有成效的轨道。截至2003年底,  相似文献   

5.
榆阳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榆阳区1988—2003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该区的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对所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以1988年土地数据为基准,测算了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变化的时段特点及变化原因,定量地揭示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988-2003年,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环境响应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年度总量在波动中提高;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及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过榆林人民长期不懈的征山治水,区域内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得到改善,水利水保工作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面临西部大开发,榆阳区生态环境建设须有新的思路和对策。为此,在总结传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本文对榆阳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旨在引导本区农业走生态农业之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最终实现榆阳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和RS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区1989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1年间湖区林地、草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湿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而农业用地和水体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湿地面积的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转移的流向,结果表明,主要转移方向包括湿地转移为林地和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主要流向类型为草地和城镇建筑用地.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湿地与城镇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湖区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为指导,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完成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快速调查,探索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土地详查的技术流程,建立了西固区土地资源数据库,实现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对不同年代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用地以每年0.34%的速度减少,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以每年0.64%的速度上升,城市市进程加快;盐碱地面积以每年0.05%的速度增加,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大;土地利用结构由不合理逐渐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秋季以来,全国各地螃蟹大量上市,进入最"热"的季节,榆阳区实施的稻田养蟹项目初试取得成功,也陆续爬上了餐桌。今年,由榆阳区科技局和水利局共同支持,榆阳区金良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鱼河农场郑家沟分场实施该项目,并由区水产工作站作为技术单位全程指导生产。实施水稻面积65亩,投放从辽宁盘锦购进的蟹苗320斤,经过5个月的生长,平均单个产量100克左右,部分可达150克,总产量约750斤,亩净利润275元,总收入27800元,在原来  相似文献   

10.
借助RS和GIS软件对研究区域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和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转化过程.进一步的分析认为近十几年来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景观特征表现为:1987~1996年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变化最大,林地和农业用地的破碎化趋势比较明显;1996~1999年林地的面积变化最大,未利用土地的空间分布呈分散化趋势.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由衰退期或调整期转变为发展期,土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由快速变化型转变为慢速变化型。  相似文献   

11.
<正>经省交叉验收小组实地测产验收,榆阳区2015年度百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1152.46公斤。2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区的情况分别为,牛家梁镇项目区平均亩产972.5公斤,巴拉素镇项目区平均亩产966.8公斤,超过预期目标,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7年以来,榆阳区在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百亩、千亩玉米高产创建均创全国玉米高产纪录,2009年起被农业部确定为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区)之一。2015年,榆阳区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分别以牛家梁镇赵  相似文献   

12.
在对和林格尔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和方法,分别对各种未利用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以此为依据,计算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开发潜力等级,将和林格尔县的13个乡镇划分为较符合实际的3个潜力区等级,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铜仁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其开发成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按其宜农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比较高,中度、勉强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分别占到了宜农地总量的26.98%、43.19%。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农业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14.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年平均气温8.8℃,年温差33.9℃,年极端气温-33℃,全年日时数2666.6小时.无霜期155天左右。全区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101万亩。辖25个乡镇488个行政村7万多农户.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占75%.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重庆市北部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1992年到2000年期间重庆市北部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历史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出现了超常增长的“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其中城镇用地、工业用地是促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力军。同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计算,证实了城镇用地通过大量蚕食农业性生产用地而得以迅速增加,农业用地受到城市化的影响,由收益较低的土地利用方式向收益较高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土地用途管制的不同方式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分别介绍及比较分析区域土地用途管制3种主要方式(直接管制、税费制度、产权安排)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认为将不同的管制方式结合起来实施将起到更为有效的土地用途管制效果.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税费制度、产权安排等管制方式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革的建议,具体是:(1)通过制定区域土地用途管制的等级差异,构建区域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建立区域土地用途转换的预评价制度,完善“占一补一”制度,建立农业用地休耕制度,进一步增强直接管制决策的科学性;(2)重塑推进区域土地用途管制的产权制度,主要是:根据区域土地用途管制的目的和规则,分别确定不同土地用途类型区土地的权能结构,实现农地产权尤其是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实施土地产权时效条款,设立可转移的发展权和许可证制度;(3)完善区域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运行的经济约束机制,即将土地占用的外部性成本纳入地价体系,科学实施土地税收制度,建立健全区域农业用地市场流转机制,建立土地交易监视区制度以及加强区域土地用途管制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4)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区域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榆阳区大棚蔬菜已发展到2600多亩,涉及14个乡镇的43个村1198户。由于布局分散、技术力量不足、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导致大路菜多、精细菜少以及整体效益不高。要使目前大棚菜亩均纯收入实现翻一番目标,须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鄂中丘陵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本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持续土地利用的思想提出了本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为指导 ,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 GIS技术 ,完成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快速调查 ,探索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土地详查的技术流程 ,建立了西固区土地资源数据库 ,实现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对不同年代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业用地以每年 0 .34%的速度减少 ,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建设用地以每年 0 .6 4 %的速度上升 ,城市化进程加快 ;盐碱地面积以每年 0 .0 5 %的速度增加 ,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大 ;土地利用结构由不合理逐渐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补浪河乡昌汗敖包村位于榆阳区西北面,与内蒙古毗邻,属北部风沙草滩地区,总土地面积11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700亩,草场面积7万多亩,有1050人,9个村民小组,254户,全村羊子存栏21600只,其中白绒山羊,占90%以上,是全区养羊数量最多的村子,养殖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该村养羊户边建元家,现有人口7人,劳力3人,羊子存栏96只(全是白绒山羊),基础母羊55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