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下水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测的地下水水质数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Fe、Mn 7种)和气象数据(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20:00—20:00降水量、日降水量≥0.1 mm的时间、最大日降水量8种),分别使用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地下水水质参数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于每一种水质参数,分别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不同滞后期的数据进行模拟,将结果与实测水质进行对比,选择精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其对应的滞后期作为该水质参数的最优模型和最佳滞后期.结果表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和滞后期的选择对预测精度影响很大,BP神经网络对pH(R2=0.225,RMSE为2.411)、总硬度(R2=0.503,RMSE为47.973 mg·L?1)、氯化物(R2=0.994,RMSE为0.544 mg·L?1)和Fe(R2=0.302,RMSE为7.772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RF对硫酸盐(R2=0.908,RMSE为3.788 mg·L?1)和Mn(R2=0.522,RMSE为0.429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BP神经网络、RF和SVM对溶解性总固体的预测性能均较好(R2=0.994~0.996,RMSE为674.660~950.470 mg·L?1).此外,硫酸盐和Mn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0个月,溶解性总固体和氯化物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1个月,pH、总硬度和Fe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2个月.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深层土壤湿度缺测值,采用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表层至深层土壤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作为输入数据,建立多层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反演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模拟结果更加稳定,反演效果更佳;受气象因子驱动的影响,3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地表0~10.cm深度内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更佳,对深层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随着深度增加而变差;增加表层土壤湿度及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作为驱动因子可以有效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对深层土壤湿度的反演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监测公路桥梁健康状况从而保证车辆行驶桥面的安全性,基于毫米波雷达监测的桥梁挠度数据,结合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与门控制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GRU)组合的桥梁挠度预测模型。首先,获取高速公路大桥高精度挠度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在保留原始数据特征的基础上,修复部分噪声数据;其次,将处理后的样本数据、时间步长和特征数的三维数据,以桥梁挠度数据序列构造的输入矩阵作为输入层,经过CNN-GRU组合模型的密集连接层后,输出预测桥梁挠度值。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数据,利用均方根误差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平均绝对误差 (mean absolute error, MAE)、平均百分比误差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进行预测效果验证。结果表明,CNN-GRU模型的精度更高:较于传统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在RMSE上提升了59.65%,MAE提升了61.30%;较于CNN-LSTM模型在RMSE上提升了2.48%,MAE提升了4.87%。其对于桥梁挠度极值及趋势的判断基本准确,可以作为桥梁健康状况预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且股票数据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时变性等特征,因而采用经典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提取非线性部分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PCA-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6,1,6)模型对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盘价格进行预测.计算各预测模型下的统计指标RMSE和MAE,并对4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其它三种模型相比具有更小的误差,也就是说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盘价格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平均高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BP神经网络模型在树高预测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不同森林调查因子及不同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对平均树高预测的影响,为树高预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基于168块固定样地的314个观测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建立了林分平均树高生长模型。输入因子首先加入年龄,然后依次加入立地因子及林木竞争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及林木竞争因子对树高的影响。基于Matlab R2016b中的Sigmoid函数和线性函数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分别采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和Levenberg-Marquatdt算法(简称L-M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了贝叶斯正则化算法和L-M算法作为训练函数的差异。【结果】与L-M训练算法相比,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模型中依次加入年龄、立地因子、林木竞争因子后,树高的拟合精度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采用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当年龄作为输入因子时,决定系数R2为0.521 0,均方根误差(RMSE)为2.091 7,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627 6。加入立地因子后,决定系数R2提高至0.573 6,提高了10.10%,均方根误差(RMSE)为1.973 6,降低了5.65%,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579 7,降低了2.94%; 在此基础上,加入林木竞争因子后,决定系数R2为0.845 5,增长了47.40%, 均方根误差(RMSE)为1.187 9,下降了39.81%,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968 5,下降了38.69%。【结论】利用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地预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平均高。立地因子及林木竞争因子能够较好地提升林木生长预测的精度,且林木竞争因子对树高的影响明显大于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盾构隧道施工引发地表沉降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难以同时挖掘数据之间的非线性特征关系和双向时序信息的问题,通过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与自注意力机制(SA)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表最大沉降预测方法(CNN-BiLSTM-SA)。该方法首先利用CNN提取网络输入数据之间的非线性特征关系,利用BiLSTM网络提取输入数据的双向时序信息,然后引入SA机制为CNN提取的特征分配相应的权重,有效捕获时间序列中的关键信息,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输出最终地表沉降预测结果。以湖南万家丽路电力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构建地表沉降数据集,并选用ANN、RNN、LSTM、BiLSTM模型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指标CNN-BiLSTM-SA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RMSE)、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均为最优,具有更好的地表沉降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收集1990-2019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数据,分别构建ARIMA模型、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ARIMA-SVR、ARIMA-BPANN模型,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效果最佳,得到测试集的拟合值和真实值的RMSE(平均残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和MAP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只有0.427 3和0.385 8,远小于其他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建筑物空调负荷预测模型。对广州市某办公楼在夏季不同月份的逐时冷负荷,分别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计算,发现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Δ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ΔMRE都仅是BP神经网络方法的64%左右。仿真结果表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及更好的泛化能力,是建筑物空调负荷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无人机俯仰角故障数据处理和预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增加无人机试飞成本,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注意力机制+LSTM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模型预测无人机试飞俯仰角故障数据。结果表明,ARIMA预测结果:MAE(Mean Absolute Error)=0.35,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0.73,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23.80%;LSTM模型预测结果:MAE=0.49,RMSE=0.74,MAPE=45.20%;注意力机制+LSTM模型预测结果:MAE=0.17,RMSE=0.53,MAPE=18.93%。可见注意力机制+LSTM模型比其余两种模型更适合于试飞俯仰角的数据预测,以上三种方法对无人机故障数据预测都具有实际意义,有效的预测可以推进自动飞行器和移动机器人的异常检测或外国直接投资研究的最新进展,以进一步提高自动和远程飞行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土壤粒径对土壤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雪红 《科技信息》2010,(25):390-391,154
通过野外田间采集土样与室内设置不同粒径土粒、室内光谱测定,研究了土壤粒径与土壤光谱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土壤的平均光谱反射率不管是在全波段(392.53-1095.3nm)还是在分波段(392.53-760.35nm、761.72-1095.3nm)都随土壤粒径的减少反射率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有所不同;土壤粒径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关系,某些在原始光谱数据中比较隐晦的信息,经过微分变换的放大,其相关性有所提高;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比较理想,反射率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7%,预测精度为93.3%,RMSE=0.886,一阶微分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0%,预测精度达到85.0%,RMSE=1.398,二阶微分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2%,预测精度达到90.8%,RMSE=0.968。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水深遥感反演的精度,以Landsat TM1~4波段为数据源,利用已知的水深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岱海水深进行反演试验。利用实测的水深数据检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精度,并与传统反演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的水深与实测水深的决定系数为0.90,平均绝对误差为1.09 m,均方根误差为1.45 m,反演效果和精度明显好于传统反演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精度也有提高,而且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大多通过训练学习得到,应用更为便捷,在干旱内陆的咸水型湖泊水深遥感反演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精确地预测无信号环形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冲突,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的组合预测模型(SVR-GA-BP)。通过无人机采集混合交通流高清视频,利用视频识别软件Tracker提取机非交通冲突轨迹数据,以距离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 TTC)为判别指标,确定机非冲突严重程度。基于偏相关性分析确定交通量、平均速度、大车比例等为机非交通冲突的显著影响因素,选取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五种评价指标对SVR模型、BP神经网络、SVR-GA-BP模型的预测值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在一般冲突预测中精度为97.1%,相比SVR和BP神经网络分别提高6.9%和2.5%,在严重冲突预测中精度为96.1%,相比SVR和BP神经网络分别提高7.3%和5.1%。可见SVR-GA-BP组合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无信号环形交叉口的机非冲突且精度最高,可为同类型交叉口的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废水处理过程BP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受处理过程非线性特征影响,存在收敛速度慢、陷入局部极小点等问题,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废水处理过程中出水化学需氧量(CODeff)与出水固体悬浮物(SSeff)的软测量模型(PSO-BP模型),并与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的模型(GA-BP模型)及BP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SO-BP模型预测CODeff时,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分别为3.995 5、0.640 1,而用于预测SSeff时,RMSE、R2分别为0.650 3、0.681 1;相比BP模型和GA-BP模型,PSO-BP模型对CODeff的预测性能分别提高了4.49%、0.44%,对SSeff的预测性能分别提高了40.11%、24.77%.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WPF)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时间卷积网络(TCN)和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DWT-TCN-LSTM),对超短期风电功率进行预测.将DWT-TCN-LSTM模型分别与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和卷积长短期记忆(TCN-LSTM)混合模型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3种评价指标值对各个模型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DWT-TCN-LST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掌握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对来压位置进行准确预测,搭建了相似材料物理模拟试验,并引入分布式光纤监测煤层采动过程中上覆岩石变形。结合光纤测点频移值的统计特征及工作面开采位置等矿压影响因素,利用门控循环单元深度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GRU),并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GRU网络中的超参数寻优,建立了GA-GRU-BP的工作面来压位置预测模型。采用相关性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预测模型的性能评价指标,并与随机森林(RF)、GA-支持向量机(SVM)、GA-GRU进行算法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GA-GRU-BP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R2达到了98.7%,MAE、RMSE分别为1.224cm,1.769cm, 远低于对比方法的评价指标,表明GA-GRU-BP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为工作面矿压来压位置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交通拥堵预测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前提。针对速度特性分析不全面的问题,基于公交浮动车数据,在速度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公交流量和时间占有率两个特征,提出了考虑时空特性和公交车流特性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adial basis function, PSO-RBF)速度预测模型。通过比较预测结果与速度阈值,得到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拥堵情况。结果表明,与只考虑时空特性的预测结果相比,所提出的基于时空特性和公交车流特性的预测方法,可使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分别降低13.58%、12.63%,决定系数达92.39%。同时,实例验证了改进的PSO-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要优于标准的PSO-RBF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存在对历史数据遗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滑坡位移动态预测模型。首先,将滑坡累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与波动项位移,利用多项式拟合预测趋势项位移;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筛选外界诱发因子并运用LSTM模型预测波动项位移;最后,叠加周期项位移与波动项位移,得到累计位移。以新滩滑坡为例,并与RNN模型以及传统静态神经网络模型BP、ELM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拟合优度(R2)分别对其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静态模型,LSTM与RNN均适用于滑坡位移动态预测;对比结果显示,LST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MAPE与RMSE值分别为1.026%、0.327 mm,拟合优度R2为0.97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边坡稳定性预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时、准确的预测可以有效的预防边坡破坏灾害的发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RVM)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结合京-新高速公路高堑边坡工程实例,通过对比支持向量机(RVM)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结果来分析其可行性。结果表明:相较于SVM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RVM模型的三种预测指标值均是最小的。其中,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了86.02%和22.1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72.05%和1.09%,相对均方误差(RRMSE)也分别降低了75.89%和21.13%,表明RVM是一种预测边坡稳定性的稳健工具,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不同指标下的边坡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