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软腐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细菌性病害中最严重的一种,作者简要介绍了我国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病害特征以及对病害的防治方法。利用现代基因技术手段人为的操纵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将会成为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抑制植物主要病害病原菌和内生防病相关酶活性为评价标准,从蔬菜作物体内分离筛选植物内生细菌资源。从苦瓜、丝瓜、空心菜、大豆等10种蔬菜体内分离到101株细菌,发现内生细菌在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其中丝瓜叶上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多,洋葱体内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少。运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了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水稻细条病菌、荔枝霜疫霉病菌等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获得对以上4种病菌均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有41株,占总株数的40.6%。对101株细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表明,同时具有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2株,占总菌数的31.7%。从中选出1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经初步鉴定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筛选获得的同时对以上4种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且具有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13号、14号、59号和82号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4个菌株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或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3.
兔瘟和波氏杆菌病都是家兔的重要传染病,浙江省农科院曾研制成“兔瘟灭活疫苗”和“波氏杆菌病菌苗”,这两种疫苗虽  相似文献   

4.
1983—1992年在南京郊区4个蔬菜生产基地、2个试验点和山东4市一县5个地点作了调查,表明软腐病在大田主要发生在大白菜生长后期,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因品种和地点不同而异。经对成株进行厌气检测发现,多数品种都有潜伏侵染,潜伏侵染率为33%—100%不等。贮藏期间可继续发生腐烂,并造成产量损失,因品种的不同,产量损失率约为15%至60%。对潜伏侵染的两种细菌共54上菌株作了鉴定,表明病原细菌是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sp. carotovora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科技》2014,(4):50-50
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其中疫病病菌可直接侵入铃缝处引起烂铃病;二是病菌浸染已受害的棉铃即从伤口侵入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一般第1果枝到第5果枝上的棉铃易发病,第5果枝以上的棉铃发病轻。这是因为病原菌生存在地表,下部果枝接近地表,雨水飞溅病菌土沾到棉铃上,造成病菌浸染引起烂铃。由于虫害近几年发生严重,造成棉铃受伤,如棉铃虫、红铃虫、棉盲蝽等为害,受害棉铃形成的孔洞遇雨会使病菌侵入、传播和繁殖,导致烂铃的发生。棉农投入氮肥施用量过多,种植密度过大田间荫蔽,管理粗放,特别是棉株疯长的棉田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也会造成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发生偏重。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动物和人的病害的免疫早就为人所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植物中是否存在一种与动物免疫系统相类似的可诱导的抗性系统,因为植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不但逐步获得了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而且还形成了各种机制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在100多年前,人们就观究到通过对植物接种致病菌、病原菌、非致病小种以及一些病菌的产物可使植物产生对一些病害的免疫作用。关于植物的这种免疫现象的细致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Kuc.J提出了“植物免疫”这一专有名词,即植物在外界因子的诱导下,处于一种能抵抗一部分病害,特别是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7.
根际细菌诱导的系统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根际附近(包括根围和根内)存在大量的细菌,其中非致病性根际细菌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称之为ISR,其表型与病菌诱导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相似,根际细菌调控诱导的系统抗性对许多植物如拟南芥、豆类、黄瓜等上的真菌、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菌和挑战病菌在空间上是相对隔离的,ISR的信号途径需要茉莉酸(JA)和乙烯的作用,ISR不产生PRs。在大田条件下ISR也是有效的,这就提供了一个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自然机制。  相似文献   

8.
细菌生活在营养匮乏的环境时,为了能够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细菌自身会产生应急反应。细菌的应急反应至今仍是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实施这一应急反应的是胞内的信号分子(p)ppGpp,其能与RNA聚合酶结合,调控许多细胞过程,包括病原细菌致病过程,可以作为防治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药物靶点。植物病原细菌分布范围很广,能引起植物的许多重要病害发生,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植物病原细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柑橘黄单胞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和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中应急反应的研究进展,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应急反应,有效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00mg/L的斑蝥素溶液对所测的9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无抑制作用,对所测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蚕豆菌核病菌、油莱菌核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6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50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以不同的斑蝥素提取物浓度处理水稻纹枯病菌,实验结果表明:斑蝥素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战EC90=4.80mg/L,EC50=1.84mg/L,且1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2):74-74
日本理化研究所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机体的抗病毒免疫触发机制。他们研究发现,一种名为IKK—α的激酶,是诱导产生具有抗病毒作用的Ⅰ型干扰素必需的信号传递分子。  相似文献   

11.
以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3个抗、感水稻为样品,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5d的水稻CAT无活性,CAT同工酶电泳也未显示酶带,对照组CAT则显示活性;在NB培养基中生长的白叶枯病菌显示CAT活性;用水稻酶解液培养了3种病原菌,菌体显示CAT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抗病水稻使病原菌CAT活性降低,感病水稻使CA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时候,“放屁”是一种让人尴尬的生理现象——如果强忍住不排出,会很难受;如果是迫不得已在人前排出了,又会感觉很没面子。屁是如何产生的,它为什么会臭?如果强忍着不排出,屁会不会在腹中消失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12,(6):82-82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开花的基因"按钮",有望在未来"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加快作物在不同环境下开花结果的速度,以增加作物产量。以往的研究显示,植物会通过叶子接受光信号,并传递一种叫"开花素"的信号至茎端,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病菌,但是如果它发生变异而对抗生素甲氧西林产生耐药性,其引起的感染就难以治疗。因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被称为“超级细菌”。上世纪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首次发现了这种“超级细菌”。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造成不少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5.
TiO2膜的光敏化及其灭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叶绿素为敏化剂对采用Sol-Gel法制备的TiO2膜进行表面修饰,利用XRD,AFM,UV-Vis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杀灭白菜软腐病病原菌的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敏化的TiO2膜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光谱响应,并且在437及674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见光照射1h该敏化膜对白菜软腐病病原菌的致死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6.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6月26日报道:美国密执安大学州立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纳米“自来水笔”。1纳米只有1米的10亿分之一,你想这种“自来水笔”写出的“字”会有多么小。研究人员说,他们用一种称为“原子打气筒”的东西可以把一个个原子喷射(书写)到表面上。这样,小型打印器不久可能变得更加小巧玲珑得多。如果设计和制造成功,这种能书写原子的“笔”就可以在显微芯片制造中用来取代细线平板印刷术,使书写的精细度在现在的微米级极限下进一步发展,即可使晶体管、接触点及连接线一类的器件更小,并用…  相似文献   

17.
薄荷糖和口香糖都含有一种叫做“薄荷醇”的物质。在口腔内,薄荷醇和神经末梢的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形成“凉”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大脑之所以能够控制人和动物的复杂生命活动,使生物体在多变的自然环境得以生存,得益于大规模神经网络中高效、快速、精准的信息传递。神经突触作为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机构,保证了神经网络的高效运转,因此构建具有神经突触功能的电子突触是研究仿生系统和类脑神经网络的必经之路。研究人员尝试各种电子元件对神经突触进行模拟,其中忆阻器由于其独特的器件结构和具有“记忆特性”的电学性能,成为构建类脑神经突触的最佳选择。文章全面概述近年来忆阻器模拟神经突触的研究进展,包括忆阻器模拟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再可塑性、非联想学习、联想学习等功能,总结了忆阻器神经突触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忆阻器神经突触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感染就不瓦避免。原因何在? 目前有两种细菌可以抵御抗生素的作用,它们就是“多剂耐性绿脓茵”和“NDM-1超级细菌”。从201O年夏天开始,关于这两种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由于这些耐药菌是在医院出现的,所以感染也大多发生在那里。这些病菌是如何产生并传播开来的?  相似文献   

20.
自动除菌离子技术能有效杀灭沙雷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科学》2007,14(3):216-216
“自动除菌离子”技术是夏普公司开发出的一种空间净化方法。它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子在放电条件下生成的离子来破坏病菌细胞的细胞膜,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最近夏普公司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共同验证了“自动除菌离子”技术对沙雷氏菌的杀灭效果。使用这项技术,研究人员38min即可杀灭40m3的密闭空间内99%的沙雷氏菌。沙雷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发医院内感染的一种病原菌,它也存在于普通家庭的洗脸池、浴室等湿度高的环境中。体弱的人若吸入含沙雷氏菌的飞沫,容易患肺炎等疾病。自动除菌离子技术能有效杀灭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