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自西方文学诞生以来,流浪主题就是文学创作的的最重要的母题。在那些敏感而善良的文学大师们看来,流浪汉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和群体,对他们的关注是检验一个作家的良知、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道德准绳。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禀承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传统,继《痴儿西木传》之后,使奥斯卡这个流浪者形象在20世纪世界文坛大放异彩。本文在流浪文学现代回潮的背景之下,结合作家人生经验和创作心态,从生存流浪与精神流浪两个层面来对作品的主题及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以获取作品给予现代人类生存意义探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深刻地影响了二战以后的美国文学。从索尔·贝娄几部小说中所呈现的"犹太性"可以看出贝娄不同时期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从早期小说中犹太性的表层局部地呈现到中期隐蔽性地渗透,再到晚期纵横开阖地深刻呈现,对"犹太性"的剖析为透彻地理解贝娄及其小说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肖楠 《科技信息》2007,(5):57-58
《赫索格》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他采用了意识流手法,将主人公的信件、思想及电影蒙太奇式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受到沉重打击,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迷惘,追寻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作家贝娄虽从不承认自己是"犹裔美国作家",但这并不妨碍其创作的犹太性,《洪堡的礼物》颇为典型。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犹裔美国作家的身份焦虑以及对美好"家园"的渴望。犹太人"负罪—受难—救赎"的生命历程构成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以灵魂不朽解脱死亡重负的核心观念被设定为小说的旨归。在同犹太思想的呼应中,不仅突出了犹太性,更赋予了小说感慨沉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和深厚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的生存问题、受教育问题、长大以后的就业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治安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探讨建立"预防--救助--回归"的三位一体模式,希望为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美国作家中,索尔·贝娄一向被认为是皎皎者。自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他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更是确定无疑。美国批评家伊哈布·哈桑在《当代美国文学》一书中,列为主要小说家的只有两人,贝娄即名列第一。英国马库斯·坎利夫教授在《美国的文学》中称贝娄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贝娄是犹太作家,但他“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人类的命运和生存状态”。他先后写了九部小说。从这些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贝娄的创作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  相似文献   

7.
关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誉为美国文学的里程碑,它是作者思想与艺术走向成熟的集中体现.小说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流浪汉小说的流浪意义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犹太性是指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性和民族特质,它强调犹太文化的传统意义和价值,在小说<赫索格>中通过生活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生存体验,表现为边缘感、异化感、寻根性和寻本性.其核心--回归犹太传统文化,坚守生命成就了<赫索格>一书的犹太文化品格.这也说明,洞悉犹太性是了解<赫索格>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伊迪斯·沃顿是美国内战后五十年最重要的女性作家。她在塑造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时将女性定格为"魔鬼"或者"天使"的传统,并不具备完全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娄小说的异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代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于2005年4月5日去世,享年90岁。作为一名犹太裔作家,贝娄深知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尽管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明显的犹太背景特征,而他更多的是描写犹太民族在异族文化中的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体现出强烈的局外感、边缘感及非我的异化感,从而具有西方世界某些包含普遍意义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