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织物传热传湿过程中热阻与湿阻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体通过衣服向外界的热湿传递过程中,织物的显热和潜热传递会彼此影响,一方面,织物中水汽的变化会引起织物物性参数的改变,因而会改变织物的传热传湿过程,另一方面,织物中水汽的凝结(或蒸发)会释放(或吸收)热量,这又将改变织物中的温度分布,影响到显热传递,上述变化是一个耦合的过程,织物的热阻和湿阻会因为彼此的改变而改变。本文对这种耦合现象进行了数学模型分析,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自制了织物湿阻和热阻测试仪,探讨了服装面料的透湿性能.通过关联度分析,可知厚度是影响湿传递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尝试用传感器来监视测试所用人造皮肤的出汗情况.  相似文献   

3.
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织物动态热湿传递过程复杂、动态热湿舒适性能难以评价的问题,研究服用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对8种不同纤维的织物在动态实验中接触模拟出汗皮肤时其内外两面的温湿度实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取了两项动态特征值用于表征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同时,结合织物稳态参数的测试和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动态特征值与稳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建立了预测模型,在预测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方面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环境温度对织物的热湿传递影响是显著的,采用自行研制的低温下织物热湿传递特性试验装王,采用Coolmax涤纶针织物和纯棉针织物作内衣层试样,Thermolite Barrier作中间保暖层试样,涤纶花瑶PrFE层合防水透湿织物和涤纶春亚纺PU涂层织物作外衣层试样,在-20℃的低温环境下测试并研究多层衣着的湿传递特征,并推导了多层衣着的总平均湿阻与各层织物的平均湿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20℃低温环境下的热湿传递过程中易产生凝结,凝结多发生在内衣层和中间保暖层,透湿性好的外衣层和吸湿好的内衣层的总平均湿阻值小,导湿性能好的内衣层上凝结水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织物热湿传递性能,试制了测试织物热湿传递的装置,并由该装置测试了若干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据此得出、该装置的原理是可行的,能够反映出织物热湿传递的瞬态与稳态特性,并能区分不同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选搭配不同功能的凉爽纤维,开发出一款夏季轻薄凉爽机织物。选择涤纶/薄荷纤维混纺纱作为经纱,选用不同锦纶纤维作为纬纱,选择平纹、斜纹、缎纹为织物组织,制备出了12种样品,探究不同纬纱和织物组织结构对面料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样品中缎纹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最好;平纹织物接触瞬间凉感较好;凉感锦纶确实增加了织物的凉爽性能,但是在结构较为紧密的组织中湿传递性能却较差;细旦锦纶的热湿传递性能与凉感锦纶相近,但透气性能较差;十字形截面锦纶在湿传递性能上较好,但是导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针对着装人体的热、湿舒适性问题,联合改进的25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和服装热湿耦合模型,模拟了人、服装、环境系统的瞬态热、湿传递过程.人体模型中考虑了汗水积聚的影响;服装模型中考虑了水蒸汽扩散、液汗毛细传递和蒸发/凝结、纤维湿吸附/解析;针对不同厚度和孔隙率的服装比较了人体的热响应及服装温、湿度变化.数值分析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穿厚度大、孔隙率小的服装较穿厚度小、孔隙率大的服装,皮肤温度、皮肤表面出汗率高,干热损失少.模拟结果可以为服装热、湿舒适性定量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织物热湿传输机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织物的热湿传输机理模型的发展,介绍了服装面料的热湿传输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织物的传输特性,获得了以大气压力、湿分、温度为参数的三参数织物热湿传输模型。与现有的织物热湿传输模型不同,该模型从宏观上考虑了纤维的解吸等温特性对织物特性参数的影响,并且考虑到了毛细压力、重力、大气压力、蒸发凝结等作用下的气、液传输,以及气液流动、辐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分析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表面改性对织物湿传递性能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实验用织物进行了亲水性和拒水性整理,使用织物微气候仪,利用汽态湿传递和液态湿传递方法研究了织物热湿传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经过亲水性整理或拒水性整理,织物的水汽湿传递性能均无明显变化,而织物液态湿传递性能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织物液态湿传递过程中,影响其传递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织物的毛细吸水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织物的动态传热传湿性能,认为织物的传热和传湿是相互影响的,为此设计了一台织物的动态传热传湿性能测定仪,对织物在经历干燥—吸湿—放湿—干燥整个过程中所传导的热量(包括干热和湿热)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热流量曲线,本文提出了四个衡量织物动态传热传湿性能的指标,实验结果证明,所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织物的动态传导性能。结果表明,经织物所传递的热量大小与织物自身的传湿散热性能有关,湿阻小散热性能好的织物其测得的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值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织物动态热湿性能测试仪测定了不同透气性和不同原料的夏季服用织物在皮肤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中的皮肤热损失、微气候区温湿度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影响夏季服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的因素,指出在外界风速较大或织物的透气量较大时,汗液蒸发是通过紊流扩散进行,由于汗液的快速蒸发,可能使人体产生冷感,此时不同织物的微气候区温湿度差别很小,当外界风速小或织物的透气性小时,汗液的蒸发通过分子扩散进行,此时微气候区的湿度主要受织物吸湿能力的影响,吸湿能力较强时湿度低,纯涤织物在出汗后,由于微气候区湿度较高,将使人产生闷热感,在出汗结束后降温较多可能产生冷感,不宜作为夏季服用织物,纯毛织物因吸湿放热多在出汗初期升温较高,不利于散热,夏季以穿着纯棉、涤棉、毛涤混纺织物的服装为宜.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dynamic heat - moisture comfort of summer clothing fabrics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hen the wind speed outside is high, or the air permeability is very good, the sweat of human body will evaporate mainly through turbulent diffusion. Because of the rapid sweat evaporation, human body will feel cold, and then,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micro - climatic section will be very slight. On the contrary, when the wind speed outside is slow or the air permeability is unsatisfactory, the sweat of human body will evaporate mainly through molecular diffusion, and in this case, the humidity of the micro - climatic section will be depended on the hygroscopicity of the fabric, that' s to say, the better the hygroscopicity, the lower the humidity. It is difficult for pure wool fabric to loss heat because of its giving out much heat during the course of moisture - absorp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sweating. For pure polyester fabric,  相似文献   

13.
Coolmax织物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oolmax织物、棉、涤纶、涤棉织物的芯吸效应、保水率、干燥率、透湿性、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通过人体穿着试验对服装的湿舒适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灰色聚类分析对6种织物的湿舒适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oolmax织物的湿舒适性能优于普通涤纶、棉、涤棉织物;客观试验与主观穿着试验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整理剂HF-1通过后整理方式赋予涤纶长丝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提高涤纶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改善织物手感和服用性能.通过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整理工艺的研究,确定出涤纶织物应用整理剂HF-1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综合值、导湿综合值、干燥速率及耐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整理剂HF-1整理后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涤棉精梳高档色织衬衫布在原色坯布厂生产条件下,准备工艺难点和解决办法。对原色坯布厂开发织布,改进准备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棉织物的等离子体聚合涂覆及其拒水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使用某种氟碳化合物的AC等离子体沉积方法 ,在棉织物表面涂覆一层很薄的憎水膜。影像接触角测试表明 ,仅仅经过 3 0s的涂覆处理 ,棉织物表面水接触角就可达 164°左右 ,获得超级憎水特性。棉织物的柔软性、保水率、回潮率、颜色变化、手感、透气性等都采用标准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并与商用ScotchgardTM防水防污喷雾型保护剂涂覆的织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回潮率基本相同外 ,等离子体涂覆织物的这些性能都优于保护剂涂覆织物的性能。同时 ,对加热后处理对涂层织物憎水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温后处理有助于织物憎水性的提高。原子力显微镜和二次离子质谱研究结果显示 ,加热后处理后沉积膜的表面形态和化学性能都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了织物憎水性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竹节纱窗帘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棉、涤、麻三种竹节纱作为开发竹节纱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并测试各纱线的性能。选用这三种竹节纱开发了窗帘织物。为了突出装饰织物的效果,选用了几种不同组织试织了几个小样,并对布样做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麻织物透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麻纤维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织物紧度理论对多种麻织物透气性能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研究表明:在苎麻、亚麻及大麻三种纤维中,苎麻纤维制成的织物透气性最好;麻织物的透气性能远比棉织物要好.  相似文献   

19.
麻纤维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所使用的天然纤维,在耐用、保健以及舒适性能等方面具有其他纤维难以比拟的优势。论文选取亚麻、苎麻、罗布麻、棉及混纺织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麻织物的拉伸、撕破、顶破、耐磨等力学性能,得出了几种不同麻织物的力学性能,为更好地开发不同麻类纺织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