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雪 《科技信息》2008,(18):241-241
《鳏夫的房产》是萧伯纳戏剧创作生涯中的首部作品。在该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两个女性形象:贝朗溪和她的贴身女仆体现了萧伯纳早期创作中的女权主义观点。中产阶级女性贝朗的反叛形象反映了当时中产女性对于享有平等权利的呼声。而她的女仆该角色的设立的反映了当时下层社会低微的女性地位以及唤醒他们女权斗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家萧伯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女性的,他文中的女性都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家庭主妇,而是突破了现实的限制。其中《华伦夫人的职业》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他的早期创造,在文中,薇薇和华伦夫人两个女性形象:微微是自主自强型的女性;华伦夫人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惨遭迫害,但是仍旧寻求独立与自尊的女人,而且在很多读者看来,她“并不道德”。本文主要是研究剖析萧伯纳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萧伯纳剧作的思想和艺术入手,主要分析了萧伯纳在中国现代文坛名声斐然,但作品在中国影响却远不如易卜生、也不如后起之秀奥尼尔的现象,指出萧伯纳创作戏剧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作品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而是致力于现时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正萧伯纳的客人中有阿拉伯的劳伦斯,《时间机器》的作者H.G.威尔斯和明星费雯·丽。在1906年,萧伯纳和他的妻子夏洛特搬进了新居。在搬进这所位于赫特福德郡红砖的乡村住宅阿约特圣劳伦斯之前,他们找了很久的房子,因为他们想离开伦敦的戏剧圈,但是又不能离得太远。据说,在阿约特圣劳伦斯的墓园,萧伯纳看到了一个7岁小女孩的墓碑,上面刻着:她的时间短暂。他思忖,如果7年的时间在此地是短暂的,那他就该在这样的地方安顿下来。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中国对萧伯纳的接受和研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在1949年之前的近30年间,萧伯纳被赋予了多重身份。新文化运动时期,萧伯纳作为具有批判意识的思想家和社会问题剧作家被介绍到中国,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话剧发展产生过显著的影响;1933年的萧伯纳访华事件在知识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译介和研究萧伯纳的热潮,他又被冠以政治评论家、社会主义者、预言家、幽默家等多个头衔。模糊的身份定位从客观上影响了中国戏剧界对萧伯纳戏剧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文章梳理了1949年之前中国知识界对萧伯纳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张爱玲喜爱的一个作家,萧伯纳无疑对张爱玲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此尚未专门研究。张爱玲欣赏和喜爱萧伯纳戏剧中理性的智慧、平明的态度与反讽的艺术,但她并不是机械照搬,无论在理性之思、平明态度,还是反讽艺术,都渗入了个人的体验感悟,并以敏慧的艺术感受进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评论界对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颇有微词,甚至有人认为他有轻视女性的倾向。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位典型的新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关注男性世界的同时,也塑造出了性格多样、复杂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女性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当时社会现状下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她个人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九·一八”之后的故乡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使得她在创作之初就格外关注人间的苦难。作为女性作家,萧红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人的那份经验,这就使得她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对象主体自然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深深同情女性的命运,热切呼唤女性的平等,热情讴歌女性的反抗,是萧红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主要特征。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这一特征,是我们认识萧红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普拉斯的小说创作有非常突出的自传性特色,《钟形罩》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她的精神自传。本文拟从女性视角解读其主人公埃斯特在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危机以及其后来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试图阐明在当时特定社会价值观下女性的悲凉处境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0.
伍俊龙 《科技信息》2010,(12):I0134-I0135
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以后,开创英国现当代戏剧新局面的划时代人物。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与他的全部戏剧活动密不可分。但是作为悲剧,《圣女贞德》对赢得该奖项贡献巨大。本文依据时间距离原则,分析了萧伯纳为观众设定的新的理解贞德的意义系统。贞德被呈现到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战争、权势与人性的舞台上,让观众在萧伯纳的悲剧中能够随时与外在的现实世界展开理性上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栗亮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108-111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其中相当多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或是由女性形象升华后的意象。归纳起来,主要有恋人形象、亲人形象及升华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其笔下的恋人形象与诗人传奇且丰富多彩的爱情经历密切相关;亲人形象主要是关于他的母亲和妹妹,寄予了诗人浓烈的亲情;还有部分女性形象经过升华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乡村、祖国的热爱之情,凝结了他对底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注。通过诸多女性形象的展示,可以观察诗人的抒情诗创作与内心世界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林徽因与宗璞两位女性作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她们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可以使读者对中国女性文学增加一些理性思考。为此,我们重点分析了林徽因与宗璞二人作品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她们作品的女性意识来源及女性意识差异,差异点主要包括女性地位和女性角色生死观等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玫瑰门》是铁凝创作的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长篇力作。铁凝在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手法中,以她别具匠心的叙事艺术,在对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色的巧妙安排中,打开了女性沉重的命运之门。  相似文献   

14.
女性是福克纳笔下重要的一个群体,作者对女性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成熟。通过对福克纳后期代表作《村子》分析福克纳在创作后期的女性观,指出他对女性的态度既敬畏又同情,更有敬佩和欣赏。  相似文献   

15.
Profession一词在萧伯纳的戏剧《华伦夫人的职业》的特殊语境中使用,不仅表达了"职业"的意思,更有"表白"的深层含义,然而传统的中文译本一直翻译成"职业",有欠妥当。华伦夫人的"表白"实则是滴血的控诉,鞭笞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主义对女性的压迫,表达出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受压迫女性的无比同情。采用该词让这种控诉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相似文献   

16.
论沈从文对城市女性的主观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沈从文的整个创作,他在女性书写方面呈现两种明确而清晰的主观叙事模式:对乡村女性的理想建构和对城市女性的讥讽评价.在太多主观意识的干预下,对城市女性的描写变成了他对城市进行文本复仇的工具,也是他构建湘西心灵之梦的一个反面衬托.这种主观改写使得他笔下的城市女性变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也由此成为性政治批评文本。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通过对作者生平和《黑暗的心》中几位重要女性形象的分析,旨在说明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对禁锢女性思想意识形态的父权帝制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在泰戈尔的文学创作中,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泰戈尔一生创作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熠熠闪光,不仅将印度短篇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而且对世界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泰尔戈的短篇小说中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分外引人注目。这位印度近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满怀深厚的感情,深切关注印度近代妇女的命运;倾注大量的心血,真实描写印度苦难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泰戈尔的笔下,有在封建势力面前随人摆布、逆来顺受的不幸女性;有不甘心奴役,以死抗争的女性;有敢于向封建礼教和习俗斗争,具…  相似文献   

19.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戏剧大师萧伯纳的经典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通过华伦夫人和女儿薇薇,薇薇和克罗夫爵士这两对尖锐、激烈的冲突向读者真实再现了雏多利亚时期的残酷社会现实:女性所受的经济压迫和性别压迫.作家不仅抨击了丑陋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无比同情及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