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的标题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数都有别致而涵蕴丰富的标题,其中有的具有反讽和隐喻的艺术特征,显现着张爱玲思维的机智和独到的艺术慧心。  相似文献   

2.
从人物话语、情境设置、叙述人声音的介入三个方面对张爱玲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反讽手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张爱玲多重视境下的人性关照。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萧伯纳剧作的思想和艺术入手,主要分析了萧伯纳在中国现代文坛名声斐然,但作品在中国影响却远不如易卜生、也不如后起之秀奥尼尔的现象,指出萧伯纳创作戏剧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作品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而是致力于现时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以文本分析、解构主义和对比研究的方法,挖掘其短篇小说的多元艺术空间:故事性、戏剧性、反讽性和人性化,彰显其小说独特的借鉴意义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中国对萧伯纳的接受和研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在1949年之前的近30年间,萧伯纳被赋予了多重身份。新文化运动时期,萧伯纳作为具有批判意识的思想家和社会问题剧作家被介绍到中国,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话剧发展产生过显著的影响;1933年的萧伯纳访华事件在知识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译介和研究萧伯纳的热潮,他又被冠以政治评论家、社会主义者、预言家、幽默家等多个头衔。模糊的身份定位从客观上影响了中国戏剧界对萧伯纳戏剧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文章梳理了1949年之前中国知识界对萧伯纳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邵艺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3):106-107
言语反讽、命运反讽、文体反讽、情节反讽、情境反讽等这些反讽表征下面,隐匿着新历史主义小说家对历史和生命的态度和探索,体现了对文本和历史的解构和重释,彰显了在浩瀚文学中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8.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自己对当下乡土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小说的反讽意义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实践的一大显征。根据反讽的概念在90年代的演变和反讽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将这一时期的反讽学划分为四种意义形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仿,据此分析90年代小说的反讽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叙事语言是构成小说的关键,也是作者写作风格的具体彰显。张爱玲从结构上的回环语句开始,叙述《小团圆》的故事,深远的意象、犀利的反讽和语句的言有意而意无穷等构成了小说的华美乐章。解构这些语言现象是对张爱玲语言风格的一种忠实还原。  相似文献   

11.
萧红和张爱玲所创造的现代抒情小说和传奇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文体模式,为小说创作的抒情化及通俗化带来了新的形式和新的世界。忧郁感伤的抒情格调与冷静细致的反讽笔法、松散自由的散文体与传统小说的故事性、充满诗意的美学意蕴与繁复艳丽的意象追求,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成为现代小说史上两种个性不同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12.
火源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5):33-36,40
以《洗澡》为例,讨论了杨绛小说中大量的反讽现象: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常见的反讽形态都有突出表现;杨绛反讽的特点是针对所有人,连作者自己也成为反讽对象的全盘反讽和触及人类两难处境的深层反讽;杨绛小说反讽的特色源于与作者人生观相关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3.
源自希腊戏剧的反讽艺术,由最初的修辞格发展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写作技法。它具有讽刺、强化的目的和幽默礼貌的功能,可以分为言语反讽、主题反讽和叙述反讽三大类。在梳理反讽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探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反讽艺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语言中,反讽修辞方法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本文选取了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小说中存在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浪漫反讽,并讨论了其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正是因为反讽的运用才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明确,艺术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反讽是英国女作家奥斯丁作品中随处可见的艺术手段。言辞反讽、场景反讽、深层反讽是其小说中经常运用的反讽类型,也是其领悟世界、把握棘手交学现象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反讽,做为一种美学范畴或思想感情评价,是文艺作品传达作家意念和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与通过荒诞等手法直接暴露现象与本质矛盾的讽刺不同,“反讽通过嘲弄突出出来”。“反讽的主体从生活情景前后一贯的联系中摆脱出来”,于故事之外,引发读者的理性思维,而作家本人却不把自己摆在明显权威的地位上。反讽与讽刺虽有联系,但其意念指向更为复杂多样。反讽在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亚里斯多德和一些诗人悲剧家,都利用反讽手法,衰达自己的理念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王蒙小说的语言不以精致见长,但以气势取胜。在他的小说中,有着大量的王蒙式的调侃、幽默和俏皮,其中反讽则是他得心应手的修辞手法之一。本文试图从言语代码与语境的不协调性:浓烈的骚绪与冷峻的反讽相结合性:伴随着喜剧性的反讽三个方面来论述王蒙的反讽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一贯以生存本位的态度审视女性世界,她小说中那些自食其力、独立自尊的职业女性形象虽不及旧式女人鲜亮,但她们身上却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和女性自身解放的深层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蚋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吐温的盛名之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历来受到中外论者的偏爱,而其叙事结构和语言特征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克林斯·布鲁克斯的悖论、反讽理论批评视角,探究了该部作品的叙事艺术。审视之后,不难发现,小说中蕴涵的悖论与反讽是营造整个文本的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