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是评价公益林保护成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的对象、方法、作用及特点,分析了效益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大公益林效益监测资金投入、构建监测体系、实现数据共享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效果,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关岭-贞丰花江为例,利用经济和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恢复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揭示生态恢复的响应机制,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区经济可持续的生态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7年3个示范区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及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价了威宁新街生态果园的生态技术规范、经营模式和综合效益 ,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态果园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发展生态果园是符合喀斯特山区特点的一条有效的农业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6,24(1):14-19
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及生态需水的原因,按照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下一步在喀斯特山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建议;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石漠化数据多源异构、涉及面广,石漠化成因问题复杂。为更好地揭示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解决石漠化治理中的科技难点,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喀斯特石漠化领域。厘清喀斯特石漠化大数据定义,结合喀斯特石漠化大数据要求,从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技术平台、应用服务平台、运维平台5方面构建喀斯特石漠化大数据平台,旨在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监测预警、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密 《贵州科学》2005,23(2):55-59
本文在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就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等内容对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龙成昌  陈训 《贵州科学》2010,28(4):46-52
人工营造大面积的生态经济林是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生态经济林的可持续经营直接关系到石漠化治理工程的成败。本文关注土壤营养特性对生态经济林经营的影响,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江峡谷成功经营的顶坛花椒林为例,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造林前为荒地和耕地的种地类上人工生态经济林林下土壤的营养背景,各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种类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垂直变化特性,并重点探讨了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灰土金属微量元素有效性低下问题及其机理。本文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林造林树种遴选及后期管护和施肥决策,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皇竹草繁育技术及其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德海  王宁 《贵州科学》2007,25(1):63-67
本文依据皇竹草生态生物学特性,结合喀斯特地区自身特点,介绍了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皇竹草繁育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理论,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喀斯特地区种植和利用皇竹草所带来的显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集喀斯特地区Landsat 5卫星TM影像信息源,利用RS(Remote Sensing)技术提取反映生态本底状况的植被覆盖、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类型评价指标信息,并以地学信息及其他统计资料作为辅助,应用GIS软件提取地形坡度、水环境评价指标信息。综合以上指标信息,采用GIS分析技术,对喀斯特地区生态本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本底状况可以划分为优、良、中、差、极差5个等级。基于总体分布和评价结果,找出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路线走廊,利用公路CAD软件设计可行的路线方案,对可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与环境协调性最好的路线。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选线方法过于依赖设计者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减少了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工程项目发挥整体效益,提高了路线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矛盾十分突出。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的对水质进行评价,将灰色系统理论理论引入水资源质量评价中,结合岩溶地区水质实例,选取了相应的监测项目,计算实际序列与理想序列的关联度,按其大小确定出综合水质级别。评价效果较好。可为今后类似区域类型情况下水资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围绕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稳定性差、土壤生态功能恢复滞后、生态治理成效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依托广西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我们开展了桂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适应性修复研究,提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调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黄冬柳  朱师丹 《广西科学》2023,30(4):634-642
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区具有丰富且独特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但也面临严重的石漠化问题。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天然林结构功能和石漠化植被修复的关键环境因素。基于树木水分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喀斯特树种干旱适应策略,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喀斯特地区森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水分来源、木质部水力结构以及蒸腾耗水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该区域喀斯特天然林树种在水分适应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典型喀斯特树种能够稳定地利用岩溶水,其蒸腾耗水量的季节动态较小,且其茎木质部的抗栓塞能力强,在极端干旱时期可通过脆弱性分割维持水力安全。另外,基于树木水分生理的研究还能够为石漠化生态恢复适宜树种的筛选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部分抗性强、耗水少的珍贵用材树种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可用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修复。建议今后的研究结合控制实验平台,长期监测树种生长和水分动态变化,基于多重机制系统阐明喀斯特森林树种的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的地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73%。由于众多的人口 ,较低的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使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越趋恶化。本文着重讨论了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生态重建对策 ,其目的是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振兴地方经济寻找一条科学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黄芬  吴夏  杨慧  张春来  曹建华 《广西科学》2018,25(5):515-523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物的分解(植被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的组成及转化、土壤微生物及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土壤层)、洞穴CO2浓度及同位素的变化(气体-岩石作用层)、流域水体无机碳特征、外源水对岩溶碳汇过程的促进(地下水层)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套包括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内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方法,为流域尺度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但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及现代CO2在岩溶关键带中的周转时间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适合成为我国岩溶关键带监测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鄂西北变质岩区不稳定斜坡滑崩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和生态治理模式,本文以三用塘顺层变质岩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在查明灾害体地质与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可能的破坏模式与主要影响因素,深入探究了顺层变质岩坡渐进式变形破坏的成因机理。采用极限平衡等方法对不稳定斜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斜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基于地质灾害生态治理理念,提出了削方整形、护脚墙、格构锚固、截排水沟、生态绿化与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工程实施及效果监测表明:该治理方案不仅有效地消除了三用塘滑崩地质灾害安全问题,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绿化与美化效果。其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将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绿化融为一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可为同类顺层变质岩不稳定斜坡的加固与坡面防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y, this article conducted a landscape ecological evaluation on Leucaena leucocephala artificial forest in the add-hot valley, Yuanmou Xiaokua hill, using a combination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landscap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es of landscape include forest coverage, biodiversity, stability, soil eros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vail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economic benefits. Using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determine the grade of ecological evaluation factors and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and calculate the CEI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n ecological evaluation.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CEI was 0.714 225, a better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level, but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was the lowest. To sum up, it was difficult to mainta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iveness and process but also guarantee a good biodiversity in the add-hot valleys. We must reasonably arrange the alien species and the native species, in order to obtain a stable and sustainabl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8.
郭芳  姜光辉  刘绍华 《广西科学》2018,25(5):553-559
【目的】以武鸣灵水岩溶泉为例,对调查研究灵水来源及环境地质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工作进行总结,为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综合前期的地面调查、钻探、物探、水化学、水文监测以及示踪试验等多种技术手段,总结灵水岩溶泉的形成及水环境退化的原因和趋势。【结果】确定灵水的补给范围;灵水含水层以网状裂隙排泄为主,呈现集中径流带的特征;枯季灵水的水资源量明显减少;水文功能的弱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另外,灵水还面临有害微生物快速繁殖、地下水动力减弱引发河流倒灌更加频繁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灵水研究的一系列工作既展示了成果,也成为岩溶水源地研究的典范。广西其他岩溶地下水的研究还停留在水质水量的调查评价阶段。建议以灵水为参考,从单纯的无机环境向有机生命环境过渡,以应对变化环境下岩溶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土压平衡盾构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隧道掘进机械,由于其安全、可靠等优势,在我国的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南方地区岩溶地层非常普遍,土压平衡盾构在岩溶地层中掘进容易产生“栽头”、刀具不均匀磨损等问题,因此评价岩溶地层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的适应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依托南宁地铁4号线2标相关盾构隧道工程,分析岩溶区各方面因素对土压平衡盾构适应性产生的影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的土压平衡盾构在岩溶地区的适应性评价指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模糊数学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构造了岩溶区土压平衡盾构适应性评价模型,提供了岩溶区土压平衡盾构适应性评价方法。以南宁地铁4号线2标“良良”、“体良”和“清龙”盾构区间所采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机为应用实例,现场盾构施工情况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匹配较好。本文提出的岩溶区盾构适应性评价方法对类似地层盾构机评价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目前在喀斯特农村地区开展的农用地估价主要有单宗宅基地估价、城郊结合部或城市规划区土地估价以及为解决纠纷问题而开展的单宗土地估价 3种形式,主要存在农用地分等定级难和估价方法是否适用等难点问题。对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进行探讨,对于整个喀斯特地区以及非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的完善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