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ion这一名词正式见于杂志是在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报道了他在研究羊疯痒病(Scrapie)中的发现,指出其病原与病毒的性质完全不同,认为此病原体是一种分子量很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朊病毒 (prion或PrP)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至今尚未彻底弄清 ,与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同的一种蛋白质传染病原。最早提出“prion”一词的是 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人 ,当时他们将该病原描述成蛋白性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s) ,有时也描写为蛋白酶抗性蛋白 (proteinaseresistantpro tein)。在此之前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 ,如 :非寻常病毒、慢病毒、瘙痒病伴随纤维(scrapieassociatedfibrils ,SAF)等。多…  相似文献   

3.
Prion是美国科学家S .B .Pruisiner于19 82年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它描述的是一类可使哺乳动物致病的病原物 ,其特点是 :(1)它是蛋白质 ,不含有核酸 ,因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病毒 ;(2 )它只是一种构象发生改变的异常蛋白质 ,在人、牛、羊等哺乳动物体内都存在与之相应的正常蛋白质。要把 prion译成中文 ,先应正确译出 prion相应的正常蛋白质的中文名称。与其相应的正常蛋白质英文称为 prion protein ,简称PrPC,是一个 33~ 35kDa大小的膜蛋白 ,其构象富含α螺旋 ,但没有 β折叠。我认为 prio…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关航天技术的汉文名词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有空间、太空、宇宙、航天、宇航等 ,是从西文space、cosmos、astronautics、cosmonautics等意译而来。我认为空间和太空是通俗应用的名词 ,而作为学科名词应为航天 ,是从航海 (navigation)、航空 (aeronau tics)发展而来的。但从我国现已习惯的用法 ,空间飞行器是指大气层外的飞行器 ,而航天飞行器是指从地面飞向空间的所有飞行器 ,这样 ,航天技术也就包含了空间技术。宇航这个名词应继续保留 ,因为有些单位如“中国宇航学会…  相似文献   

5.
一、Space空间科学中最有争议的是space的译法。space在英文中有两种基本含义 :( 1)泛指在广义空间 (包括时间和空间 )中存在的范围或区域。它既可作为可数名词 ,也可作为不可数名词用。在一维空间中可译为“距离或间距”等 ,二维空间中可译为“面积” ,三维空间中可译为“空间” ,时间上可译为“之间” ;( 2 )特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 ,只能作为不可数名词用 ,经常被译为“太空”或“空间” ,有时也被译为“航天”。Space在空间科学中常常译为“空间” ,例如spacephysics译为空间物理。优点是与英文完全…  相似文献   

6.
Sepsi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s叆psis,意为“腐烂,腐化,腐败”。sepsis在港台译作败血病。大陆地区则因septemia(同septicemia)被译作败血病,将sepsis习惯上译作脓毒症(病)。由于此词引入医学领域时涵义较为宽泛,人体由于感染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Shoot一词的中文译名 ,在审定《植物学名词》时 ,曾经过很多次讨论 ,仍未能订定一个合适的名词。这一名词 ,在 2 0世纪 4 0年代初期 ,欧美植物形态解剖学界以专业名词形式风行以来 ,我国植物学和农林学术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译法。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究其原因 ,可能由于shoot这一名词是后来植物学家们借用原来的一个普通英文词赋予新的专业内容的缘故。现在植物学家都已认为shoot这一名词是和根 (root)相对而言 ,特指陆生植物所有地上的部分 (少数在地下生长 ) ,包括了茎、叶、花、果、种子等等。因为茎、枝和叶…  相似文献   

8.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现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1993年公布的《数学名词》(科学出版社 ,1994 )将条件命题p q的变形式 : p q ,q p , q p的汉文名及相应的英文词分别审定为 :否命题  negativeproposition逆命题  converseproposition逆否命题  converse negativeproposition但从相关的英文文献来看 ,上述英文名值得商榷。首先 ,笔者认为negativeproposition的汉文名应该是否定命题[1- 5] ,而不是否命题。如所周…  相似文献   

9.
3S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S技术是遥感 (Remote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 tem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PositionSystem ,GPS)的统称。因为这三个概念的英文名称中都含有一个以S开头的单词 ,所以通常简称为 3S技术。1 .遥感遥感是在远离目标 ,与目标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 ,判定、量测并分析目标性质的一种技术。对目标进行信息采集主要是根据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信息 ,来完成远距离识别研究目标。电磁波在介质中传输时 ,会与介质发生作用而改变其特…  相似文献   

10.
Space是个多义词。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 ,诸如哲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天文学、计算科学、航天和宇航等等 ,都有space的身影 ,但它们的内涵却不尽相同。与之对应的汉语词 ,主要是“空间”和“太空”。有时二者同义 ,可以混用 ,有的则完全有别 ,不容混淆。在哲学领域 ,对应的汉语词是“空间”、“空”、“宇”等。例如 ,时空 (space time)、无限空间 (infinitespace)、空间本原 (thenatureoftime)。这里的space没有尺度大小的限制 ,对应的汉语词决不能用“太空”。在数学内 ,对应…  相似文献   

11.
Space译作空间是一般常用词的译法 ,但在空间技术专业范围内随名词的不同 ,具有特殊的含义。太空 (space)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也称空间或外层空间。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 ,为便于划分 ,可将太阳系内的宇宙空间称之为太空 ,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称为宇空。有时人们把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 (约3 .5 8万公里 )以下的空间称为近地空间 ,把大于地球至月球距离 (约 38.4万公里 )的空间称为深空。航天 (spaceflight)是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航行活动。而航空 (aviation)是指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  相似文献   

12.
Sepsis是一个外科学用的学术名词,是描述致病微生物(主要是化脓性细菌),引发全身性感染中的一种类型,中文名译为败血症,我认为是恰当的。全身性感染可以分为4种情况:(1)致病微生物(指化脓性细菌,以下简称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但不引起(或不足以引起)临床上明显全身性?..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流行的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80年代中期的热门话题是光纤宽带网,90年代中期又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高潮,随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了“三网融合networksconvergence)这一新的时髦名词。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指的是电信网、...  相似文献   

14.
将 prion的中文名称为“朊病毒” ,自 2 0世纪 80年代起见国内诸文献 ,至今已被广泛使用。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 ,“朊病毒”的用法也许有瑕疵 ,但并非十分不妥。按照“尊重约定俗成”的定名原则 ,笔者赞成继续沿用“朊病毒”的定名。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我们对prion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然而一个名词一经广泛使用 ,只要不产生歧义 ,不导致与其他名词相混淆 ,一般不应轻易改变。当初曹天钦先生建议使用“朊病毒”的定名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十多年后的今天 ,尽管已经提出“构象病”(conformationaldisease)的理…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术语研究》2 0 0 1年第 3期发表了宋子寿先生的《失效与故障释义探讨》一文。笔者也拟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宋先生文章的主要依据是国际标准ISO-IEC 2 71 (ListofBasicTerms,DefinitionsandRelatedMathematicsforReliability)及由此转化成的国家标准GB3 1 87- 82《可靠性基本名词和术语》。 1 99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国际电工词汇第 1 91章[IEC 50 (IEV 1 91 ) ]《可信性和服务质量》。在该章中关于failure和fault的定义是 :…  相似文献   

16.
将prion的中文名称为“朊病毒”,自20世纪80年代起见国内诸文献,至今已被广泛使用。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朊病毒”的用法也许有瑕疵,但并非十分不妥。按照“尊重约定俗成”的定名原则,笔者赞成继续沿用“朊病毒”的定名。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对prion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然而一个名词一经广泛使用,只要不产生歧义,不导致与其他名词相混淆,一般不应轻易改变。当初曹天钦先生建议使用“朊病毒”的定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十多年后的今天,尽管已经提出“构象病”(conformational disease)的理论,但我们对prion的本质及作用机理,仍无一致的认识。1998年笔者与逆转录酶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博士讨论当年的诺贝尔奖,他就表示过,将来真正阐明prion的本质,值得再颁发另一个诺贝尔奖。由此可见,今天我们对prion的了解可能还很肤浅。今年4月,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Kuru病的发现者Carleton Gajdusek博士在北京介绍有关Kuru病及羊瘙痒症的研究进展,也仍将Kuru病视为第一个得到证实的人类慢病毒感染。鉴于某些羊瘙痒因子可以耐受600℃高温而仍然保持感染性,Gajdusek博士还将之比作来自无机界的“病毒”。不同意将prion称为“朊病毒”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prion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病毒,不含有核酸。诚然,prion与病毒有所不同。但在历史上,prion一直被视为非寻常病毒,至今这一命题仍然不能被彻底否定。prion与病毒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prion仍然是病毒学研究的内容,研究prion的科学家多数是病毒学家,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既无必要也不应该割断prion与病毒的联系。考虑一个名词的使用,必须照顾到历史的因素。轻易改变业已广泛采用的定名,往往弊多于利。如果一定要咬文嚼字,恐怕许多中英文名词术语都经不起推敲。就算是prion英文原意中“particle”的含义,今天严格说来也未必准确,然而从未有人提出要修改。一个名词既已使用,无十分之必要都不要改动。至于说“朊病毒”这一定名引入了英文prion中没有的意思,这确实是一个缺点。然而按照当时的认识,“朊病毒”的含义还是准确的,无可厚非。“朊病毒”这一定名的另一个缺点是容易让人联想到“腺病毒”、“肠病毒”、“甲病毒”等具体病毒的名称。但只要将“朊病毒”的定义说清楚,也就不会导致混淆。“朊病毒”不是病毒,正如“蓝细菌”(cyanobacteria)也不是细菌一样,多加几句解释也就明白了。如果我们因噎废食,硬要生造一些新词,只能造成新的混乱和不便。综上所述,我认为“朊病毒”(prion)的定名可以沿用。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disease ,FMD)是一种主要侵犯偶蹄动物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有这种病的动物 ,首先出现发热 ,继之在口和蹄部发生囊泡与糜烂。这种病比其他动物性疾病更具传染性 ,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 ,传染很快。这种病主要侵犯家畜 ,包括牛、羊、猪等。野生和家养的偶蹄动物和鹿、象、豪猪和大鼠也是易感动物。目前发现引起口蹄疫的病毒有 7种类型 ,产生相似症状 ,仅仅在实验室能够将其区分。口蹄疫具有高度传染性 ,可以通过与感染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 ,或通过被感染动物污染的饲料传播。病毒大量存在于囊…  相似文献   

18.
“Space”一词的直译就是“空间” ,spacescience和spacephysics分别译为“空间科学”和“空间物理学”。这种译法比较确切和广义 ,且不带有人为的色彩。假如把“space”译成“太空” ,它就仅限于研究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这就把空间科学中比较重要的诸如大气电离层的研究排除在外了。假如把“space”译成“航天” ,这就夹杂着人为的因素 ,“航天科学”和“航天物理学”就变成只有人航行时的研究学问了。尽管有人在中文文字上下了功夫 ,将“space”译成“宇空” ,但它已不完全是“spa…  相似文献   

19.
朊病毒(prion或PrP)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至今尚未彻底弄清,与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同的一种蛋白质传染病原。最早提出“prion”一词的是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人,当时他们将该病原描述成蛋白性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有时也描写为蛋白酶抗性蛋白(proteinase resistant protein)。在此之前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瘙痒病伴随纤维(scrapie associated fibrils,SAF)等。多年来大量的实验说明,这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甚强、分子质量在27000~30000道尔顿的蛋白质颗粒,它们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递的海绵脑病的特殊病因。我们实验室**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多以慢病毒(slow viruses)、亚病毒(subviral agents)、非寻常因子(unconventional agents)、非寻常病毒(unconventional viruses)等不统一的名词来描绘这种特殊病因。80年代后期我们改用朊病毒。在多年来的实践中,我们已习惯于称它们为朊病毒,而并无不恰当之感觉,这是因为:1.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prion本身不含任何核酸成分,由分子量为27000~30000道尔顿膜蛋白组成。2.它们与感染性成分一致。3.在正常细胞里,既有朊病毒的前驱蛋白质,细胞朊蛋白(PrPc),或朊病毒的异构体(isoform),又有编码正常细胞朊蛋白的基因。我国已克隆了人和动物的这种基因,并在体外表达出相应的细胞朊蛋白,经动物免疫获得抗朊蛋白的抗体。4.Prusiner等人用纯化和转基因动物等方法已证明由细胞朊蛋白(PrPc)转化为朊病毒(PrPSc)发生在蛋白质产生之后即翻译后变化(post translational change),因此,就出现了构型变化和构型疾病(transformational diseases)的提法。* 洪涛院士是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病毒名词审定组组长。**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形态研究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蔡敬先生就《科技术语研究》2 0 0 0年第 2期上我写的《关于“优生优育”英译名的问题》一文提出了名词审定要注意历史和现有工具书的问题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单就“优生”一词来译 ,应该尊重传统的译法 ,仍以“eugen ics”为好 ,或译为“healthybirth(健康生育 ) ,这将在正在进行的《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审定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后给予确定。但“优生优育”如何译法 ,考虑到国际上引起的负面影响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认为用“Well BearandWell Rear”来直译符合我国提出的“优生优育”原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